营造林技术在林业发展中的应用
摘要: 为了进一步提高林业工程建设的成效,充分理解其在林业工程建设中的作用,确定其在林业工程建设中的应用方向,积极探讨提高其使用效能的有效途径,为国家林业工程建设提供更加强大的技术支撑,为提高林业工程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打下更加扎实的基础。本文就新时期营造林技术在林业开发过程中的运用作了一些探讨,希望能为今后有关工作提供一些借鉴。

引言

林业资源对于市场的健康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对木材资源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做好建设生产,既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环境问题。因此,应进一步加速林业工程的建设,其中造林技术是建设生产中的决定因子,造林技术的优劣,将直接关系到造林的水平与质量,进而影响到林业的健康发展。所以,加强对造林技术的控制,可以为林业生产带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促进林业资源的多元化发展。

1.林业发展中营造林技术的重要性

1.1.治理土地资源沙漠化

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因为国内一些地方的气候比较干燥,总体降水量很少,再加上滥砍滥伐,导致了土地逐步沙化,这不仅降低了我国的国土资源利用效率,而且对自然生态环境也产生了更大的威胁。新时期的营林技术应该有效提高造林项目的效益,利用林木有效地抵御土地荒漠化造成的风蚀,为人民的日常健康生活提供更充足的保证。同时,林木在长期的生长过程中,其根系对土壤的侵蚀、固土等功能也有显著的增强,因此,推广人工造林对于解决土地资源荒漠化具有重要意义。

1.2.确保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效果

新时期营造林技术可有效提升我国造林成效,对扩大森林面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障区域生态环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新时期开展人工林建设,是保障国家自然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关键技术,并在此基础上,科学地运用人工林技术,对提高新时期的自然生态资源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运用营造林技术进行林业生产的过程中,有关部门需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气候、水文和地形等要素,在充分保证新时期营造林技术运用的科学性的前提下,提高整个林业项目的开发效率,为国家实现绿色发展的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

2.营造林技术在林业发展中的应用

2.1.在病虫害高发区域的应用

在病虫害高发地区,要想将营造林技术推广到病虫害高发地区,就必须对病虫害高发地区进行实地调研和资料分析,摸清林木受病虫害影响的真实情况,对林区中的树木病虫害进行及时的处置,并对树木病虫害进行科学的控制,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病虫害的蔓延,防止病虫害对其他健康树种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保证后续造林工作的高效进行。其次,在林区要适时地采用营林技术进行防除作业。对森林中的杂草进行综合检测,如果有一些杂草生长太过旺盛或者和树木有同样的病虫害,可以通过摧毁病虫害的繁衍和生长环境来减少病虫害多发地区的树木病虫害的发生。最后,在一些病虫害比较严重的地区,适当种植具有较好抗性的树种,从而从根本上提高林区的综合抗病能力,从而在保证其在病虫害多发地区的使用效果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我国林业工程的现代化建设效率。

2.2.在造林技术层面的应用

在进行造林工作时,应按照工作程序,按顺序确定树种种类,然后对林地进行合理的清整。若为阳性树种,员工须彻底清除杂草;如果是阴性的树,工作人员需要把杂草和灌木砍到10厘米的高度,然后才能把它们放倒,这样才有利于幼苗的生长,健康。在准备工作中,工作人员要按照树种的不同确定栽植间距,如果有些地方适合马尾松林的话,可以采取高畦的方式,一般床面高度20cm,宽100cm,采用定植技术,保证苗木的根系完整。在造林工作之前,工作人员需要进行抚育工作,对树种和除草方式也有一定的了解,追肥工作可以促进树木的健康稳定生长,但对于速生的树木和非速生的树木,需要不同的追肥。

2.3.在自然灾害防治的应用

林业生产中,各种自然灾害对树木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有关部门要根据树木的实际状况、苗木的受害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方法,防止树木在生长期间遭受各种自然灾害的侵袭。比如,树木生长期间,雨雪、霜冻等灾害都会对树木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有关工作人员要根据树木所在的地点和发生的时间,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和控制。不同的造林树种,其成灾的具体条件也不尽相同。为了更好地进行自然灾害的防治,有关工作人员要从技术条件等方面,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宜的树木品种,特别是要加强对自然灾害的生态学特性的研究,在没有受到灾害的时候就进行防治,尽量减少自然灾害对树木的危害。

2.4.在火烧迹地的应用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推广和推广营造林技术。火烧迹地是我国人工林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首先,要根据森林工程的使用情况,结合当地的气候和地质条件,对林地进行合理的整理和规划,进行科学的造林树种的筛选。其次,要注重合理的造林方式,提高森林防火工程抵御病虫害的能力,保证林木的健康成长。在采用混交栽培方式实施林业工程造林工作的过程中,有关工作人员需要根据火烧迹地林区的具体情况和每种树种的生态习性,制定不同种类的树木种植比例和分布区的计划,这样才能在保证森林中各种树种的生长协调一致的情况下,有效应对森林中的病虫害蔓延问题,保证森林中所有树木的总体成活率,为森林植被的健康成长,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稳定。

2.5.抚育间伐层面的应用

合理地进行抚育间伐,对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对于幼林,作业人员可以采取透光抚育措施,把长势差的苗木及时清理掉,以利于其他苗木的生长发育。其次,在生长的中期,作业人员可以利用生长抚育的方式,去掉过多的树,以给其他的小树以更大的成长与成长空间。第三,工作人员也可以根据树木的幼期、中期采取综合的抚育措施,同时,工作人员也要做好抚育间伐的管理工作,比如合理控制栽植密度等,以增强林区的稳定性和合理性。另外,在生产建设中,工作人员还必须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进行作业,对长势良好的树木进行合理的保护,从而大大提高地面植被的覆盖率,预防土壤侵蚀问题。同时,对于疏伐时清除的有利用价值的木料,要充分利用,以免造成资源的浪费。由于树木在生长过程中已经非常茂盛,通风能力和透光率都会大大下降,这就导致了树木在后期的生长非常缓慢,因此,工作人员应该根据以上的方式对树木进行适当的疏伐,从而使更多的树木能够健康地生长。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绿色、健康的居住环境的需求日益增强,因此,营林工程建设的品质及营林技术的使用品质受到了高度重视。为了进一步提高林业工程建设的成效,充分理解其在林业工程建设中的作用,确定其在林业工程建设中的应用方向,积极探讨提高其使用效能的有效途径,为国家林业工程建设提供更加强大的技术支撑,为提高林业工程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打下更加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志凤.林业发展中营造林技术的应用研究[J].造纸装备及材料,2023,52(03):178-180.

[2]卢广梅.林业发展中营造林技术的有效应用探析[J].新农业,2022,(19):33-34.

[3]邱在勤.浅析营造林技术在林业发展中的应用[J].广东蚕业,2022,56(03):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