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媒体时代新闻采访与写作方式的创新探究
摘要: 新媒体是近些年出现的媒体新形式,其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基本上人人都可以成为新媒体的运营者,这使得新媒体内容五花八门、包罗万象,因此获得了大量用户的关注,新媒体时代由此形成。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意味着新闻行业的创新与改革,它要求新闻工作者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做好工作模式的创新。而新闻采访与写作是新闻传播的基础和起点,融媒体环境下,在坚守新闻事实的基础上,需要与时俱进追求新闻实践创新。基于此,本文详细分析了融媒体时代新闻采访与写作方式的创新措施。

引言

新媒体时代对媒体行业造成的冲击是比较大的,许多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浪潮中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退,其中甚至有少数媒体正处于消失的边缘,这一现象在传统新闻业中同样存在,以往新闻记者的采访、写作方式不被人接受与关注,人们更喜欢阅读新媒体上的内容,由此获取新闻信息,可见以往的方式不再适用,也说明传统新闻业在大众心中的价值、地位正逐渐下降。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应对挑战,推动新闻事业的稳步前进,新闻工作必须改革创新。作为新闻工作的重头之一,新闻的采访技巧和写作方法也要在发展中创新,跟上时代的步伐,新闻工作者要有创新的意识。

1新闻采访与写作在融媒体背景下面临的挑战

1.1科学的在新闻采访工作中使用新型技术

在新媒体时代的影响下,我国的媒体技术手段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例如,智能移动通信设备、AR技术、移动网络、无线网络覆盖等,在现阶段的新闻工作中,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媒体技术手段,并且,与传统媒体传播手段相对比,新型媒体技术传播方式更具灵活性与有效性,能够协助新闻工作人员在不同的时间与地点及时准确地完成采访工作以及新闻写作编辑工作。除此以外,新型媒体传播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更加完美地将新闻工作者的新闻采访工作与后续的新闻写作与编辑工作进行联结,从而有效提高新闻工作整体流程的效率[1]

1.2采访方式问题

1.2.1实时性不强

上述笔者总结出的三种传统采访方式不具备较好的实时性,因为这些方式都是一边采访一边记录,要对记录内容进行整理、调整之后才会对外发布,而整理、调整的过程往往是比较长的,所以采用这三种采访方式并不能保障信息能实时发布。在这一条件下,三种采访方式就无法满足现代新媒体用户喜爱新鲜事物的需求,在信息发布之前用户可能会通过其他渠道对事件已经有所了解,也可能因为事件热度消退,已经不再关注该事件,这时再发布该事件的相关信息是无法让用户感受到信息价值的,这就可以看出传统新闻记者采访方式存在实时性不强的问题。

1.2.2过程冗长

传统新闻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深知用户想要了解更多信息,因此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会尽可能多地挖掘信息,并将所有信息发布到媒体平台上,这种方式难免会导致信息发布过程冗长。如某些媒体平台发布的采访视频时长大约在20分钟左右,而用户一般没有那么多时间去一次性看完整个视频,因此,传统采访方式过程冗长无法满足新媒体用户需求,需要进行调整[2]

1.2.3信息容易不完整

在理论上,不可否认以上三种采访方式是有能力获取完整信息的,只要条件允许,记者就能获得事件包含的所有信息。但从现实情况来看,这三种采访方式很难获得事件的完整信息,诸如等候性采访等具有突然性的采访方式,受采访者并没有做好接受采访的准备,面对记者提出的问题很可能拒绝回答,或者不知如何回答,因此采用此类方式并不能稳定获得完整信息,无法满足新媒体用户喜欢追踪信息的需求。

1.3新闻采访写作中存在的现象和问题

新闻采访中采访方式和语言表达能力是新闻写作的重点和基础。在传统的新闻采访中,部分新闻工作者自身语言表达能力不足,采访方式古板老套,提出的问题官方化、书面化,较为浅显,没有深度,被采访者被动接受,采访下来的内容对新闻的写作有很大影响,导致写作内容出现大量套话,乏味死板。而在新闻传播中,官方的提问带给大众的是官方的回答,没有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在传统的写作方式中太过注重新闻数据的引用,新闻工作者想通过借此提高新闻内容的准确性,实际上数据的过度使用导致新闻核心内容受到影响,新闻价值缺乏,采访没有起到作用。丧失了有价值的新闻,很难引起大众兴趣[3]

2融媒体时代新闻写作与采访的改革创新

2.1采访写作的素质专业技能培养

在现在的新闻采访中,为更好地应对采访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求新闻工作者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掌握相关的专业技能,从中总结出及时解决问题的办法,避免因为采访不满足要求而引起废稿的情况。要保证新闻采访的效果就要求新闻工作者找出高效的采访方式,利用先进技术进行采访,例如,微信、语音、视频等方式采访,方便了采访的同时也节省了大量时间。互联网作为新时代新闻最大的载体,人们将自己了解的信息通过新媒体发布在互联网上,通过多种不同的软件进行信息传递,传递方式方便快捷。新闻工作者可以利用网络的便利了解到不同渠道的新闻信息,第一时间发现新闻线索,研究分析判断事件的真实性,确定事件的来源,对信息发布者进行相关问题的采访。在媒体的创新中,新闻工作者要做好事实还原,对新闻信息的传播规律基本掌握,对新闻的传播途径有足够的了解和熟悉,提升新闻质量,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道德职业操守,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2.2不断探索与革新新闻采访模式

以往新闻媒体工作人员在使用传统采访模式开展新闻工作时,通常会使用面对面的方式,然而,这种采访模式通常需要新闻记者通过具体实践来获得足够的新闻资源与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新闻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常常会产生失误,使得新闻采访工作的具体内容难以满足媒体对新闻内容的要求,导致采访得来的新闻信息被作废。然而,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之下,面对面的新闻采访模式与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因此,新闻记者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方法和途径来寻求更具效用的新闻采访方法与模式。如今,新媒体技术已然渗透到我国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所有的公民都可以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公布到网络上供大家探讨,信息网络已经成为当前最大规模的新闻传播媒介与载体。新闻工作者要牢牢地把握这一时代发展机遇,将网络技术的便捷特征利用起来,不断挖掘新的新闻线索,第一时间对出现的新闻事件开展采访工作,并合理的管理舆论情况,不断发现新闻内容中的热点以及重点,从多种角度研究新闻具体内容,从而找出新闻事件中潜藏的内容[4]

2.3采访方式的创新策略

2.3.1直播采访方式与预约性采访方式的融合

因为直播采访方式在本质上带有一定的预约性采访属性,两者都需要记者与受采访者预先约定时间,随后再进行采访,因此,两者存在融合的可行性。在这一条件下,要使两者融合,记者可在采访中加入直播技术,如在某个新媒体平台上专门开设一个采访直播媒体,并在平台上发布采访时间,用户到时可前来观看。同时,在直播过程中,记者可以采用预约性采访方式,先做好准备工作,如设计采访问题等,这样就能让两种采访方式融合在一起。此外,虽然直播与预约采访两者相近,但也存在一些区别,即前者可使记者、受采访者与用户实时互动,因此还能构建出用户参与的采访方式,如记者阅读用户发言,再向受采访者提出一些用户的问题,这是传统预约性采访做不到的,因此,两者融合具有创新价值。

2.3.2尽可能完整地获取信息

因为直播采访方式使得采访时间会变得更长,所以记者有条件去获取更多、更完整的信息,这时记者就要加大准备工作力度,例如:在采访前与用户进行交流,筛选用户想要知道的问题,加之自身思考来设计采访问题,由此进行直播采访即可。此外,突然性采访方式本身就不太合理,因此不建议使用,但如果情况特殊,也可以考虑对受采访者进行突然性采访,但要慎用[5]

2.4新闻管理模式的创新

新闻管理模式的创新是保障和支持新闻采访工作更好开展的一个重要内容。要实现新闻采访多元化发展,必须对新闻采访的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树立创新意识的管理理念是重点。新闻工作者应该提高自身的创新性和积极性,促进新闻事业更好的发展。新闻工作者还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断完善工作内容,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在工作中突破自我,进行自我创新。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大环境下,在新闻工作中创新改革,对角色准确定位,挖掘热点新闻,提高工作效率,满足当下融媒体时代对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创新要求,推动新闻事业稳步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磊.新媒体时代新闻记者采访与写作方式的创新[J].记者观察,2019(36):59.

[2]佘烨.融媒体时代记者采访与写作方式的改变与创新探索[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9(20):94+96.

[3]吴杰,伍雅兮.融媒体时代记者采访与写作方式的改变与创新[J].传播力研究,2019,3(27):130.

[4]张威.融媒体时代记者采访与写作方式的改变与创新研究[J].国际公关,2019(06):27.

[5]王龙.融媒体时代电视台新闻记者采访与写作方式的创新[J].传播力研究,2019,3(1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