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快了我国城镇化的进程,其成效也是显著的。但是在小城镇的建设中,部分地区主张“先发展后治理”,这使得当地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小城镇生态环境保护建设面临的问题也随之增多。小城镇在建设发展中,一定要依据自身的发展特点,科学合理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这正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小城镇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存在的问题
1.1小城镇群众环保意识薄弱
小城镇的人口占比达到我国全部人口的一半之多。但是因为城镇地处偏远,民众的受教育水平不高,对于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观念不强,大多数民众依旧坚信资源是无限的。并且他们对于生态环境破坏后带来的影响感受不深,再加上政府相关部门对于环保方面的宣传程度不够,群众自身无法理解环保的重要性。政府机关的基层干部们对于环保的认知也不是很清晰,他们在进行宣传工作时也只是形式化,并没有深入地向群众推广讲解破坏环境的后果。对环境污染缺乏应有的认知。
1.2缺乏合理有效的环保建设规划方案
在我国各个城镇地区的年度发展规划报告中,小城镇的工作重心就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带领群众致富。而在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方面的措施内容极少,甚至有的小城镇并没有觉得生态环境保护是重要的内容,在规划中都没有提及。这让生态环境保护在具体的实施中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而且在实际工作中,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指导,工作进展会停滞不前,既耽误工作人员的时间,又延误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建设发展,导致环境污染加重。
1.3小城镇的环保基础设施不完善
基础设施的搭建是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重要途径。由于小城镇的工作重心规划,社会经济建设远快于生态环境建设。和大城市相比,小城镇的整体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配套性差,很多老旧社区,因为资金投入的原因,基础设施的搭建处于半停工状态。除此之外,小城镇对于清洁能源的应用不够广泛,环卫设施也不完善,道路经常出现垃圾肆意堆积的现象,而且小城镇还没有完整的垃圾处理系统[1]。
1.4小城镇企业污染加剧
小城镇为了发展经济,大肆引进外来企业,进入城镇开办工厂,但由于小城镇的基础设施不完备,导致工厂的污水随意排放到就近的河流中,不仅污染河流水体,还影响地下水循环,加剧水资源的浪费。其次,我国小城镇地区的自有企业发展进程缓慢,因其存在时间久远,使用的设备比较老旧,消耗资源,极易在生产运作中造成环境污染,还有工厂的管理层对于环境保护不够重视,将资金大部分投入到生产中,加剧了工厂对于环境的污染。
2.小城镇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优化对策
2.1加强宣传力度并强化小城镇居民的环保意识
小城镇的相关部门要加大力度宣传环境保护观念,切实让群众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是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首先作为小城镇领导阶层的工作人员,在针对小城镇进行规划建设的时候,一定要将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作为重点内容,决不能以牺牲生态的代价来发展经济,尽管这样的举措可以使小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提升,但是环境破坏带来的后果是长远的。领导人员更加应该注重环保意识的养成,确保小城镇建设的可持续性。群众是城镇建设的主体,我国的大多数小城镇居民为农业人口,由于受农村生活习惯的影响,小城镇中街道脏、乱等现象频发。因此只有提高居民的综合素质,增强群众的环保意识,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小城镇的生态环境质量。同时,政府部门也要针对乡镇企业进行环保政策的宣讲,鼓励其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定期举行环保宣讲教育活动是小城镇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基础要领,活动内容可以结合小城镇的实际情况,向群众和机关干部展示生态环境建设对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提高全体对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性的了解,形成全民参与的局面[2]。
2.2制定科学合理的小城镇生态环境保护方案
制定科学合理的小城镇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是小城镇环保工作的基本要素。在制定过程中,必须以小城镇的总体建设规划为根基,以绿色生态理论为指导思想,依据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对城镇建设的影响,结合实际情况去解决小城镇环保建设中出现的各种突发问题,要合理规划,统筹兼顾。准确实施。除此之外,在制定好合理规划方案后,政府部门要严格按照其内容去执行。在实施过程中:首先,规划好小城镇各区域的分布,依据城镇地理分布信息,将生活区布局在城镇河流走向的上游地区,将其与工业园区用商业区间隔开,同时也是为了避免工业污染影响群众生活。其次,针对工业区的工厂分布,依据其污染源划分,比如具有废气污染的煤炭加工厂就需要布局在城镇的常年盛行风的下风向,避免污染气体的扩散。还有针对小城镇绿化建设的布局,绿化具有改善局部小气候,缓解污染压力,防止噪声等功能。在小城镇的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中可以将绿化作为城镇景观布局的重点,再结合城镇内部的自然条件,搭建公园或者人工森林等自然景观。以此形成城镇特有的风景。
2.3加大环保资金投入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由于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对于小城镇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工作的重点内容。城镇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的完善可以帮助城镇建设顺利完成,尤其是在城镇的污染问题发现和治理方面。系统的基础设施建设会促进城镇的可持续性发展,例如小城镇的污水排放系统的完善,可以使居民园区在降雨季节免于被污水倒灌影响出行。其次,政府财政部门需要加大对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因为许多的环保基础设施搭建是需要资金扶持的,而政府资金投入比例直接关系到小城镇居民的日常生活质量。还有在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设中政府要大力扶持小城镇建设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必要时给予资金支持。小城镇也要将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项目积极立项申报。可以利用网络募捐、企业合作等形式来吸收资金,以确保环保资金投入的稳定性。
2.4推广环保技术,倡导生态产业
小城镇环保基础设施的搭建是可以推动城镇整体经济发展的,在建设过程中,对于环保技术的选用,也是小城镇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重要环节。我国小城镇分布广泛,地理位置因素影响,导致各区域的地质情况差异大,这也就要求小城镇在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时必须结合实地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按照制定的环保建设规划要求,推广选择适宜的环保技术,搭建小城镇的基础设施。与此同时,也要考虑到小城镇的经济实力,尽量优先选取低能耗和低成本且工作效率高的技术。其次,城镇地区的功能划分中占据首位的就是农业生产,可以在农业生产中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降低农业生产对土地资源的破坏,积极研发新品种,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合理耕作,实行用地与养地结合,注重开发新能源和再生能源,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高效农业。
结束语: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是小城镇发展建设中刻不容缓的重点内容,要想建立生态经济化城镇,就必须及时处理好小城镇环保建设中现存的问题,进而真正提高小城镇经济效益,实现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长庆. 浅析城镇化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及对策[J]. 写真地理 2020.
[2]俞卓琼, 徐一蕾. 小城镇规划建设中生态环境的保护探讨[J]. 农村科学实验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