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城市住宅建筑对于人们而言是必需品,需求量也是比较大的,客户群体也比较庞大,贯穿了多个年龄层级。而住在建筑的公共空间也成为了人们选择住宅的一大因素,对于消费者而言,购进住宅不仅要满足基本的居住生活,还要满足人们的休闲与放松需求。而公共空间的合理化设计就能满足这一基本需求,可以适当的增强人们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为人们的户外活动提供足够的空间。因此,应考虑多种客观因素,对城市住宅建筑的公共空间进行合理设计,满足不同用户的多样化需求,从而为人们打造优质的生活环境。
一、城市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公共空间设计现状
(一)融合周围空间现代城市
当前我国许多城市住宅建筑都将其风格独特,尤其前几年追求欧式风格,掀起了一阵西方建筑热潮,但是与城市的其它建筑整体相比,却显得格格不入。近年来,政府相关部分与建筑单位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所以在住宅建筑设计中开始重视整体的规划工作,考虑与城市本土建筑之间的协调性,但是由于受到经济、土地资源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住宅建筑公共空间与周边建筑存在较大冲突的情况还是比比皆是。比如一些历史氛围感比较浓墨的城市,像西安、北京以及南京等城市,其中涵盖了大量古建筑,虽然人口不断涌入城市,但是这些历史遗留不可进行随意拆建,这就导致现代化建筑与古建筑毗邻而立,无论是从外观上,还是应用性能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再加上空间条件的限制,城市住宅建筑的公共空间设计难度不断扩大增大。
(二)空间利用率不高
根据调查结果可以,当前我国为了节省土地资源,增强建筑规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许多住宅都采用了高层建筑模式,这样一来,在相同的建筑面积内能够满足更多用户的住宅需求。那么考虑到光照问题,这种高层建筑之间预留的空间是比较大的,但是对于这部分公共空间的规划却不合理,空间利用率也比较低。大多数住宅小区都将这部分空间用于绿化与停车位设计,相对来说,这种模式对于空间的利用性是比较低的,而今停车位可以通过地下停车场的形式进行改革,空出来的空间应当进行更合理的开发与利用,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
二、城市住宅中公共空间设计研究
(一)标准层的公共空间设计
在建筑标准层中,公共空间可分为入户、廊道、楼梯、电梯以及其等待区域这几个部分,这也是居民进出的必经之路。对于住户而言,标准层内的公共空间质量直接决定了邻里关系,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在考虑基本作用的同时,还应考虑公共空间的布局形式,给居民提供更加舒适开阔的空间范围,提高公共空间利用率的同时,避免邻里纠纷。其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就是电梯与楼梯的部分,当前的住宅采用的都是高层建筑形式,这种建筑形式内部设有楼梯与电梯两种模式,对于底层住户而言,会选择楼梯多一些,一些中低层住户选择电梯与楼梯的几率大概相同,而高层住户如不遇停电或电梯故障的情况,基本不会选择楼梯。作为建筑体内相对独立的空间,应将这两部分进行科学设计,不可忽略楼梯部分,因为当建筑内发生火灾或其它紧急危险时,楼梯是唯一的疏散安全通道。
(二)注重住宅建筑外部立面形态设计
住宅建筑外部立面形态是重要的标识,人们可以通过立面形态来对住宅进行区分,感受小区的整体风格。在住宅建筑外部立面形态的设计上可以体现在以下两方面:色彩搭配与外观元素添加。首先,在色彩的搭配方面,相关设计人员应当参考周边环境以及住宅小区的绿化形态进行思考,以浅色调为主,从视觉效果上减弱浓墨色彩的冲击。在外观元素的添加上可以采用“简单叠加”与“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在设计中融入当地城市的历史文化或民俗特征。对于立面形态设计应当更加简化,一方面对建筑外观起到点缀作用,另一方面则便于施工操作。而且简单的立面形态物体不易掉落,对于建筑整体的质量没有过大影响。除此之外,还要重视外部立面材料的选择,尤其是涂料,最好具备良好的防水性、抗腐蚀性与抗燃性,避免暴雨、曝晒等极端天气与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墙体脱落,引发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
(三)注重住宅建筑屋顶活动空间的设计
现阶段,我国许多住宅小区都缺乏对建筑屋顶的开发与利用,在许多时候屋顶都是直接封闭起来禁止使用的,只有在维修的时候才会开放,但也仅限于维修人员。从空间的应用上来看,屋顶部分存在着资源浪费的情况,作为公共空间应当进行合理规划与利用。从安全性与实际用途等方面的考虑,可以将屋顶部分设计为绿植花园,为人们提供休闲场所。在设计过程中,要将安全性作为设计的重点,尤其是屋顶的边缘部分,应当加强防护栏的高度与质量,并且设置警示牌与自动警报装置,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可以采用阳光房的形式,对屋顶空间进行全面覆盖。
(四)增强住宅建筑公共区域的实用性
对于这部分区域,应进行系统性规划,将停车空间完全移至到地下停车场,避免停车不规范的情况,又在小区中开创了更大的活动空间范围。比如增设活动空间:健康走道、羽毛球场地、乒乓球场地以及棋桌等。除此之外,还可以设置儿童活动设施与衣物晾晒区域,满足居民在生活中的不同需求。
三、结语
总而言之,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公共空间已经成为城市住宅选择参考的主要因素,为了满足我国居民对住宅的需求,应当对公共空间的设计进行不断优化与创新,开辟公共空间的多种功能,进而为居民创造更加舒适宜居的空间环境,提升其生活品质。
参考文献:
[1]王昭斌. 北京老旧小区住宅建筑公共空间适老性改造设计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20.
[2]杨泽宇.试论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公共空间设计及建构[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0(14):47.
[3]顾静,宛霞.北京市多层老旧住宅公共空间垂直交通适老化改造项目研究[J].建筑科技,2019,3(03):24-29.
[4]唐烜.未来住宅公共空间设计趋势及对策研究[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2(04):116-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