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中基层党组织发挥领导作用的实践研究
DOI: 10.12721/ccn.2023.159268, PDF, 下载: 187  浏览: 2709 
作者: 张颖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陕西西安,710049
关键词: 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实践
摘要: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战略有着深远而重大的意义,而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对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有着决定性作用。本文以河南王楼村党支部的领导作用发挥为切入点,在走访中发现以王楼村党支部为代表的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取得了较为不错的成效。再次,虽取得了较为不错的成绩然而领导作用的发挥也面临着一些挑战,诸如干部队伍结构不够合理、政治领导力和统领力不高等等。最后,在结合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一、王楼村党组织建设的实践与经验

(一)王楼村党组织概况

河南王楼村党支部共有党员60人,其中女性16名,男性44名。在这60名党员中,青年党员分布较少,多数以中年党员和老年党员为主,而老年党员占比超过半数,所占比例高达65%,整体上呈现出党员年龄结构的老龄化。

王楼村党支部班子配备齐整,秉持群众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积极展开各项工作,在之前的脱贫攻坚和疫情防控工作中均奋战在工作的第一线。近些年来,王楼村党支部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党组织开展活动的条件更为便利。

(二)乡村振兴中王楼村党组织建设的实践与经验

1.加强了党员干部对乡村振兴重要意义的认识

第一,党支部书记定期带领支部委员进行党史的学习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深入领会,尤其对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领会,带领党员干部及时准确将中央下达的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文件精神内化于心。

第二,除却定期以开会的形式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之外,村党支部还一直坚持利用学习强国APP、请当地高校学者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利用广播电视集体观看党的重要会议等多种方式丰富党员干部的学习形式,让党员干部获取党的最新理论知识的途径多起来、学习的深度强起来。

2.把党支部力量凝聚在乡村振兴的创业中

第一,在规范支部管理方面。王楼村党支部的行政办公场所、党群服务中心均进行严格的排班,党员同志带头严格遵循上班坐班的规定。

第二,在支部组织生活开展方面。王楼村党支部注重党员集体活动,通过集体活动凝聚支部力量。在党支部设置有专门的能够容纳党组织所有党员的活动室,组织生活规范化开展,按期召开支委会、支部大会、民主生活会、每月至少举行一次党员集体学习,除却部分老年党员身体不便或有缺勤外,其余党员严格考勤无故不得缺席学习,且每次的集体活动和主题学习都进行规范的会议记录和宣传。

3.在乡村振兴中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优良作风

第一,在思想作风方面。王楼村党支部发挥了思想引领作用,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学习和领会乡村振兴重大意义,在思想方面是足够清醒睿智的。王楼村党支部还严格要求党员干部及党员同志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始终严打拿着鸡毛当令箭的徇私行为。

第二,在纪律作风方面。政治纪律过硬,接受各方监督,廉政为民。除却严格落实各项制定的监督制度和加强党内监督,还在党群服务中心设置了专门的廉情监督室,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第三,在工作作风方面。王楼村党支部始终将担当好人民公仆作为党支部的自我要求。带领人民群众一齐投入到了乡村振兴的实施中,勤政为民,摒弃了脱离群众的做法。

4.深化了群众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知

王楼村党支部承担了政策的传达者和先进思想的传播者的角色。凭借上下通达左右贯通的组织形式、规范机制和网状结构,基层党组织不仅开创了基层治理的“枫桥经验”,也积累了一些应急管理的“桥角色”经验。而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王楼村党支部做好了上下通达和左右贯通的角色作用,在充分吸收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吸收和学习之后,将乡村振兴战略相关政策及时做好了宣传和传达,深化了群众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知。

5.为战略的实施创造了稳定的环境和秩序

王楼村党支部发挥了其政治引领角色以及协调各方的角色和作用。较好的对党支部与各方的关系进行协调,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创造了稳定的环境和秩序。

村两委是最基层组织,要依法理顺“两委”之间的关系。村两委承担着乡村振兴战略具体实施落实的重任,是党和政府以及农民的依靠。乡村振兴战略是多方主体参与和共同努力下的奋斗目标,王楼村党支部制定的规则秩序包括参与主体、参与规则、村规民约,确保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有明确可依且相对稳定的环境和秩序。

二、乡村振兴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领导作用面临的挑战及原因分析  

(一)部分组织政治领导力不强

1.全局意识不足,缺乏前瞻眼光

第一,战略思维高度不够。全局意识即深入领会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上全面的考虑问题。乡村振兴战略一项是全面布局、意义重大而深远的国家层面的战略计划。比如王楼村党支部的部分党员干部的战略眼光和高度还不够,导致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出现全局意识不足,开展工作时出现了顾此失彼的现象。

第二,理论结合实践的力度不够。党支部在乡村振兴中担当着带领群众开展各项工作的角色,在诸多尝试中,一定程度上缺少将实践上升至理论的思考,出现对乡村振兴发展规律和可能的机遇把握不足的现象,缺乏一定的前瞻眼光。

2.使命感或有缺失,乡村振兴源动力不足

党支部担当着乡村振兴的践行者的角色,可在实际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党组织部分党员目前呈现出一定的使命感或有缺失,乡村振兴源动力不足的现象,分析其原因如下:

第一,对外部期待的感知降低。从认知角色理论的角度分析基层党支部,其担负着各方包括国家、社会、上级党组织、群众对其的期待。在日常的工作中,部分党员逐渐出现安于现状,固定了原有工作路径,对外界折射的期待的感知降低,造成了使命感的或有缺失。而使命感即行动力的基础,使命感的偶有缺失必然会造成乡村振兴源动力的不足。

第二,在对党员干部的培训中,忽视了对于党员干部使命感的培训与引导。使命感是可以通过后天教育习得,比如王楼村党支部开展的各项培训中以政治学习、技能学习、工作方法学习为主,很少单独针对党员干部的职业使命感进行培训。

(二)部分党员干部能力不足,执行力较弱

1.受教育程度不高,引领作用发挥受限

基层党支部的干部呈现出部分学历较低、知识水平有限的状况。党员干部们从来不怕干也不怕苦,在之前的脱贫攻坚、疫情防控、“六防六促”中都发挥着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但是在和群众的访谈中发现,部分党员同志在执行中有方法不当的问题,功夫没少下,做出的成效却是一般。

2.驱动力不足导致执行力不强

基层党支部个别党员干部和党员同志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时存在对自身期待阈值偏低即驱动力不足的情况,主要表现为:内在驱动力不足。入党宣誓中的对党忠诚绝不是一句口号和空话,而对党忠诚也绝对不是口头上表表决心那么简单,必须要落到实处,落到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实处,而部分党员的内在驱动力有所减弱。外在驱动力不足。外在驱动力导致的执行力不强,考核系统尚不完备,监督系统也有待加强,整体上呈现出外在驱动力不足的现象。

(三)党群关系有所淡化,组织动员力不强

1.沟通协调实施不到位,群众基础需要夯实

上传下达的“桥梁”角色还需进一步加强。客观来说,沟通难度加大。并且

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的理解不够彻底。“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是凝聚中国力量的现实需要、是党化解“脱离群众危险”的根本之策。基层党支部对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关于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的深入理解和实践落实不够彻底,还需要进一步夯实群众基础。

2.组织动员方式单一,需要创新动员方式

村党支部在乡村振兴中对于发动群众共同参与的意识比较好,组织和推动乡村振兴的角色担当发挥的也较好,但是实际动员群众过程中也存在组织动员方式有待加强的现象。如动员方式老旧。在人员加速流动、现代化进程如此之快的现状下,还将采用大喇叭喊人、挨家挨户去叫人的方式为主要组织动员方式,收效甚微。动员方式单一。村党支部多采用扁平化的组织动员,即党支部党员干部直接面对群众,以党支部权威动员为主,还需加入更多方式的动员。

(四)党员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人才流失严重

党支部同时也是乡村振兴的践行者,缺乏人才会影响和制约其担当好乡村振兴践行者的角色。

第一,经济方面。农村经济发展相比城市落后是根本原因,农村生活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的追求。整个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加速,对土地的依赖变得越来越弱,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离开农村去城市打拼。

第二,思想观念方面。受长期传统观念的影响,村庄里的人在会存在一种远离这片穷苦之地的思维,没有建立一种学成归来要为家乡做出贡献的思维方式。在这种思想观念的影响下,优秀人才、年轻人普遍更愿意留在城市,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基层党支部人才单向外流的现象。

三、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发挥领导作用的实践

(一)加大培育和选拔人才的力度,解决人才流失的问题

乡村振兴这项事业归根到底,最大的群体还是农民自身,必须要发动广大农民自身的力量,加强从基层培育人才的力度与措施。

1.加大对外引进人才的力度

上级党组织要加大对外引进人才的力度,要制定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并进行大力气的推进,加大这些政策的辐射面。村党支部要做好需求对接,需要农业技术方面的专家,就要对接好需求去寻找相关的专家;多种方式引进人才,不光是通过国家公务员系统招考,还可以采取聘用制的方式引进管理、农业技术等方面的人才;必须做好引进人才的宣传,在政策制定之后,不可以闭门造车,要广开言路,利用好互联网的优势,广泛宣传,并且设专人负责此项工作的推进。

2.提高待遇,创造留住人才的环境

引进人才是一个方面,留住人才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方面。要提高人才的物质水平待遇,基本工资要高于当地基本工资,并且进行集体经济收入的分红。养老保险待遇、退休保障金等等也要配套跟齐。传递留在农村建设家乡是光荣的观念,是为了子孙后代能够不再背井离乡讨生活,是为了实现中国梦,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做出的巨大贡献,引导形成尊重人才、人才自重的良好风气。

3.加强从基层培育人才的力度与措施

农村基层党支部要制定完善且科学的人才培育计划。制定完备的包括理论知识的学习、实干本领的的提升、灵活处理事情的能力等等各方各面的学习提升计划。在实地走访和访谈中发现,党支部在做工作时有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窘迫,根据这种情况要党支部定期组织集体工作经验交流,以提升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本领。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改善党群关系

1.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习近平总书记将生产力发展、经济建设实践同改善人民生活直接联系起来,以人民为价值主体。乡村振兴战略也要充分发动群众的力量,让群众都过能过上更加美好富足的生活。

2.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

以敏锐的洞察力洞悉问题。问题是时代的口号和声音。村党支部要深入群众群体之中,采取不定期谈心谈话的方式,用心倾听老百姓的声音,把握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好预期与应对措施,村党支部要主动作为,以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为己任。

(三)着力提升村党员干部的履职尽责的能力

1.加强党员干部的培训力度

村党支部中有部分党员干部的文化程度、知识水平偏低,制约了其履职尽责的能力,存在一种决心足、干劲大但是效果一般的现象。为此,要加大对村党支部党员干部的培训力度。

第一,在制度层面。将党员干部的培训常态化,制定有关于培训的制度,实现培训的制度化、常态化,要把工作做在前面,定期的展开关于各项事业的培训。

第二,上级党组织及村党支部层面。要扩大培训的范围,实现百分之百全员覆盖的考核,从入党积极分子到党支部书记,每一员都要积极参与培训并且要落实好培训,把培训成绩列入考核。丰富培训的形式,对于培训的方案和形式可以加入一定的创新性,比如可以采取模拟情景的方式,真实案例被还原,以有别于以往的一味枯燥念文件的做法,摒弃将培训形式化的做法。

第三,党员干部层面。引导和规定党员干部积极投入相关培训,确保培训制度化、范围扩大化、内容丰富化的同时从党员干部层面下手,保证党员干部培训的效果。

2.建立健全相关的考核机制

一方面是加大培训的力度,另一方面还应该着手建立相对健全的考核机制,并且将党员干部的考核机制作为提拔晋升的一个参考指标。

第一,上级党组织层面。健全完善的监督考核制度可以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第二,村党支部层面。首先,明确考核的初心和原则,考核机制一定是公开透明经得起大众推敲的,在基层中,难免会有一些人情上的牵扯,但是在考核中要做到公开透明,将考核结果挂在村的公示栏中接受村民的监督。纳入多主体进行考核。可以采取党组织、党员干部自己、群众三方主体进行考核,所得分数进行占比加权,得出最终的考核成绩。

3.完善村民的监督渠道

村党支部需要对村民监督渠道进行完善,提高村民监督的时效性和效果,从内外部督促党员干部遵纪守法、履职尽责。村党支部带头完善相关确保村民监督渠道畅通的制度,确保监督机制运行良好,监督渠道在制度上畅通可行。党支部书记要关注设置在村内各点的匿名工作监督箱,定期去查阅监督箱里面所反映的问题并且做出问题解决。由党员干部带头组织党员成立监督委员会,充分利用村党群服务中心设置的舆情监督室,为村民对党员干部及其工作的监督保证相对便利畅通的渠道。

(四)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政治领导能力

1.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中的全面领导

乡村振兴主要依靠村党支部去组织、协调、引领和推动,对此就需要村党支部加强对各项事业的全面领导,更好的发挥其政治领导作用。

第一,加强政治领导能力。首先,以党支部书记为首的党员干部要增强政治勇气和魄力,加强把握全局的能力,对于乡村振兴战略要更加透彻的领悟和学习。乡村振兴战略相比脱贫攻坚的要求更加全面,党支部要以更高的政治领导力带领实现乡村振兴。

第二,加强党支部对村经济事业的领导能力。在乡村振兴中更要重视对村经济的发展,坚持工作模式的创新带动传统农业的发展,实现农民增收。

第三,加强党支部对村社会文化事业和生态事业的领导能力。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展开,应对传统优秀文化进行继承和发展创新,创造新时期的乡风文明和宜居的生态环境至关紧要。

2.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治理能力

在一定程度上说,治理力量和治理能力困境是长期以来乡村基层治理面临的普遍性问题。要不断提高村党支部在乡村振兴中的治理能力。

第一,要认识到基层治理能力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基层。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不断夯实基层社会治理这个根基。村党支部必须从思想上高度认识到基层治理能力的重要性,在乡村振兴中要以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来促进整个乡村振兴事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乡村振兴的成效。

第二,治理手段的现代化。利用现代化的治理手段也是一个比较好的方式,现代社会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如此的迅速为人们生活带来便捷。同时也可以将这些新技术应用到乡村振兴的治理之中,利用现代科技助力乡村治理,以期不断提高村党支部在乡村振兴中的治理能力。

3.加强村党支部的自身建设

第一,进一步加强村党支部的政治建设。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首先,村党支部要在原有开展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全支部的理论知识学习。其次,村党支部可以通过坚定党员干部及党员同志的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加强自身的政治建设。最后,着力提高村党支部对各项事业的全面领导从而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政治功能。

第二,进一步加强村党支部的思想建设。要注重思想的引领和学习,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强化党支部的思想建设,将村党支部日常开展的理论学习向纵深化的方向发展,更好的发挥党支部的思想引领力。

第三,进一步加强村党支部的组织建设。要进一步促进党组织队伍的结构合理化、壮大党员队伍。也进一步加强村党支部的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通过党组织的自身建设去引领乡村振兴的内涵向纵深落实。即通过加强村党支部的自身建设,提升党建实力,凝聚党组织力量,有利于并且能够推进村党支部对于乡村振兴各项工作的全面领导。

结语

实现乡村振兴必须要依靠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力量,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本文在充分肯定以王楼村为例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做出的成效,并在此基础上去正视面临的挑战,并对面临的挑战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通过各种途径解决人才流失问题、加强村党支部的领导能力、提升村党员干部的履职尽责能力、密切党组织与群众的联系等等。

参考文献

[1] 程惠霞,魏淑敏.基层党组织应急管理“桥角色”:理论阐释与实现进路[J].中国行政管理,2019,(06):56-62.

[2] 吕培进.从善秩到善治:乡村治理有效的法治逻辑[J].行政与法,2022,(02):53-63.

[3] 李新芝.习近平关于“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重要论述的内在逻辑与创新价值[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8(05):5-12.

[4] 周明明.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的三重逻辑[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21,(01):3-14.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289.

[6] 郭洪豹,张捷.“文化创意产业+乡村振兴”融合发展路径探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2,44(S1):45-47.

[7] 徐骏龙,王政武.乡村振兴背景下中国乡村基层治理:任务变化、现实困境与政策转向[J].南方农村,2022,38(02):47-55.

[8] 孙高杰.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J].党政干部论坛,2022,(03):12-13.

[9] 禹凤.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研究[J].党史博采(下),2022,(03):32-34.

[10] 韩港,黄建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三重逻辑[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4(01):13-18.

[11] 孔凡义,阮和伟.动员、嵌入和整合:党组织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三种机制[J].学习与实践,2022,(02):83-91.

[12] 刘忱.党的领导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保证[J].中国领导科学,2020,(06):95-97.

[13] 王强;刘霞.坚持党建引领赋能乡村振兴[J].乡村振兴,2022,(01):28-29.

[14] 中国共产党章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9-20.

[15] 张琦;庄甲坤;李顺强;孔梅.共同富裕目标下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内在关系与战略要点[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52(03):4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