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多样化探讨
摘要: 相比较传统媒体,新媒体传播效率及编辑工作效率比较高,公众获取新闻路径更多元化,新闻内容更新具有实时性与动态性特点。新媒体环境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发生巨大转变,涉及工作模式、核心概念和功能等方面,面临一定挑战。如何变挑战为机遇,促进工作多样化,是当前环境电视新闻发展建设的重中之重。本文详细探讨新媒体环境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多样化。

传统媒体在新媒体冲击下,需与时俱进,积极应对挑战,促进编辑工作朝多样化方向发展,给予公众多样化新闻内容,使电视新闻表现独特的张力,充分发挥出对社会舆论正确的引导作用。新媒体中电视新闻的资源更复杂,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多元化,多样化发展有极大必要性与重要性。

新媒体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多样化积极意义

新媒体发展较快,基于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不断促进电视媒体发展与进步,包括数字电视、网络媒体及手机媒体等。相比于传统电视新闻,新媒体在内容上更加灵活,传统媒体播报固化,播出时间非常固定。多样化发展可满足电视新闻创新开拓发展要求。

编辑工作者既往工作形式比较单一,整体节目较死板,直接对艺术效果构成影响,或者引起公众审美疲劳,不利于电视新闻表现[1]。新媒体下,应不断推动多样化、个性化工作,使新闻内容和技术上更加多样,提高新闻艺术性与真实性,提升独特的艺术魅力。编辑多样化对提高收视率、创新工作形式有着重要的意义,是电视新闻不断建设发展的内在动力。

新媒体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多样化有效策略

平台多样化

编辑工作者应不断提升制作水平,拓宽平台渠道,促进编辑更加专业化和多样化。运用新媒体技术优势及特色,不断对现有平台进行提升和完善,实现平台多样化,提高电视新闻竞争力及影响力。《新闻联播》作为央视王牌栏目,已专门搭建央视网网站,详细呈现既往新闻节目,并有不同新闻视频链接及现场报道等,建立了央视新闻APP、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等,聘请专人运营优化新媒体账号,结合公众不同喜好向其推送感兴趣、优质、专业的内容。

内容多样化

有针对性的促进电视新闻多样化传播,以内容为王理念为原则,促进新闻内容更亲民、更生动[2]。编辑较强时效性的新闻内容,提高自身黏性,实现与公众良好互动与交流,拉近媒体与公众距离。播报内容时,也能加入专业性强的图表或动画,以此丰富内容表现,给予公众多样化感受。

新闻内容是否具有深度,与新闻能否充分发挥社会价值,能否受到公众重视,有直接关系。现阶段,很多编辑记者忽略了新闻深度,导致新闻在风格形式上千篇一律,毫无深度,无法吸引公众。新闻深度应以客观真实事件为基础。网络新闻受技术、设备等条件影响,缺少主体特征,或图片视频较不清晰,不能全面的记录事件。编辑工作者挑选网络信息时,需对事件背景及社会因素等仔细梳理,编辑视频和图片等,如有目击者,认真反复核对,以便全面、详细的掌握事件真相。如新闻是通过目击者口述或报道人到场口述等获得,更应加强了解,保证真实性。

形式多样化

既往电视新闻在与公众见面之前,编辑工作者需要进行正规、系统的采访编辑,经过审题、新闻策划和新闻采编等环节。新媒体使公众了解接触新闻的方式发生改变,更多公众喜欢即时性、个性化及碎片化的信息。编辑工作需加强形式创新,使之更具有融合化、形式化和多样化,通过创新化编辑及多样化编辑,与新兴媒介互相融合展开专题性报道。

电视新闻播出时,不同时段所播出风格有所差异,编辑工作者必须结合不同时段新闻内容差异性,利用节目主持与公众互动交流,不断深入探索新闻热点。工作者借助现场连线作用功能,达到与公众心理交互沟通的目的,实现电视新闻在传播形式及内容上的创新优化,引起公众注意。调查发现[3],新闻形式在不同时段有所差异,需分时段做好编辑策划。编辑工作者给予新闻特征,不断对新闻形式做出优化,促进电视新闻朝正确方向稳定发展。

思路多样化

积极转型与转变,使新闻编辑和新媒体发展步伐节奏等同步,充分发挥编辑技巧、文字优势及语言优势。创新编辑思路,使新闻更富有艺术性与时代性。编辑时细致科学的融入各种素材,使各种亲民、网络化新闻有机结合,同时融入H5技术和AR技术等,利用短视频、背景音乐和人物特写等,给予公众更富有情感、思路更富有多样化的新闻。军事类、科教类和经济类新闻编辑时,适当加入先进技术或生动的图表等,使之更直观化和生动化,给予公众更优雅、观赏性更高的体验。民生类新闻编辑时,适当加入幽默、风趣的观点,适当加入个性化感情色彩,引起公众情感上共鸣。

编辑工作者注重新闻敏感度培养,第一时间掌握新闻资料。当前,人们生活的节奏逐渐加快,在生活中出现各种零散信息,信息量逐渐增多,工作者除了深度报道之外,也应从公众角度着手,对零散信息做出客观整合,对于公众较关心的话题,利用短信息报道。传统媒体缺少公众互动,不能直接获得公众的意见与建议,编辑内容和公众实际需求有所差距。为促进互动,很多新闻节目在左下方展示电视台微博及微信公众号,随时掌握公众对新闻信息的讨论与点评,了解其意见与建议,拉近媒体与公众的距离。编辑工作者需形成多样化思路,利用多样化思路展开新闻编辑,使新闻形式及内容更丰富。编辑标题时,由于标题是新闻重要核心所在,应提高标题新颖性,使公众看到标题后,主动、愿意读下去,了解新闻事件。工作时还要一改报道的传统形式或理念,深入展开报道,得到更多资源,并在海量信息内挑选视角独特的新闻。比如每年报道元宵节时,编辑工作者可开展连续性报道或深入性报道,开辟独特视角,把该节目与其他做出区分,凸显自身特色,以争取到更多公众认可[4]

除平台多样化、内容多样化、形式多样化和思路多样化等策略,也应着重提升编辑工作者综合素质与工作水平,以顺应编辑多样化进程。编辑工作者作为多样化发展进程主力,应不断提高其工作能力与水平,充分发挥出个人特点及优势,满足公众美学需求,实现工作多样化,满足不同群体需求。有分析表面,电视新闻作为美学和视听艺术结合的产物,多样化发展时不能仅仅流于形式,需从公众角度出发,紧跟新媒体步伐,强化自身能力,以顺应新环境下个人良性发展。弱化主持人、媒体记者和编辑等职能边界,打造新媒体人才,使编辑工作者既要具备语言表达能力,掌握采编能力,还要具有各种新媒体技术、录像、录音及编导能力,树立新媒体思想,深入现场,为编辑工作提供高质量的文章、图像和视频等。

结束语

新媒体在公众中飞速发展与普及已为事实,电视新闻需借新媒体发展之势,利用新技术优势与功能,打破当前窘境,不断实现编辑工作多样化。笔者经过大量翻阅文献与资料,首先对新媒体电视新闻编辑多样化积极意义作简单分析,后从平台多样化、内容多样化、形式多样化和思路多样化方面研究如何加强多样化,供终身学习者参考。受篇幅影响,文中未涉及有关新媒体电视新闻现状等内容,笔者后续需不断学习及分析。

参考文献

[1] 新媒体环境下广电新闻编辑适应受众多样化需求探析[J]. 王强.中国地市报人,2021(04)

[2]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编辑的多样化研究[J]. 于建颖;刘丹;陈超.记者摇篮,2021(09)

[3] 传统电视新闻编辑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创新与发展分析[J]. 任峰.文化产业,2022(16)

[4]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编辑多元化发展分析[J]. 田闪闪.新闻传播,2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