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产妇为首次分娩的产妇,其分娩前没有任何生育经验,很容易出现紧张过度、恐惧及焦虑等情绪,而引发产妇的生理与心理应激,导致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感增强,尤其是经阴道分娩的产妇,在分娩时缺乏经验,无法正确的用力,易于出现阴道的裂伤,造成盆底功能障碍,其盆底支持组织损伤、退化,对产妇的身心健康带来巨大的影响。为此在临床对产妇的护理过程之中,要应用延续护理,能够对产妇产后继续提供护理服务,帮助产妇缓解不良情绪,从而平稳安全的度过产褥期【1】。基于此,本文选取我院近年期间,将所收治的88例初产妇展开临床调查,如下为相关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7月-2021年7月这一整年期间,将所收治的88例初产妇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按照产妇的分娩单双日将其分成两个组别,有44例的初产妇进行常规护理为对照组,产妇患者年龄在22岁-32岁,平均(27.24±6.37)岁,孕周有38周-40周,平均(39.32±2.15)周;以及44例的观察组初产妇,应用延续护理,年龄在21岁-33岁,平均(27.16±6.29)岁,孕周有37周-41周,平均(39.55±2.29)岁。所有产妇均为首次生产,且单胎、足月;2组初产妇全部为自愿性的参与调查,签订知情协议书。本次研究排除患有严重精神障碍、资料不全、合并凝血功能异常及心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等产妇。由统计学对2组初产妇的基线资料进行分析其差异,不存在意义,可以比较(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初产妇进行常规护理,按照常规流程对产妇的生命体征进行检测,并展开基础健康教育,做好病房环境的清洁、消毒等工作【2】。
1.2.2观察组初产妇应用延续护理,内容如下:①组建延续护理小组,小组长为护士长担任,住院医师为顾问,同时选择临床护理经验丰富、沟通能力较强的护理人员成立小组,对产妇的情况进行全面掌握,并给予循证医学来制定产妇的延续护理方案,以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形式展开出院后的延续护理工作。②在产妇出院前,护理人员要建立产妇的个人档案,来记录对产妇的随访信息、回访方式、时间及周期等数据。③在产妇出院后,邀请产妇进入护理微信群,护理人员不定期从群内推送产后康复锻炼的方法、产后恢复期间的科学饮食方案、心理调节的方法及小儿喂养的正确方式等科普类文章,便于产妇的学习。④护理人员可指导产妇进行盆底肌训练,包括腹式呼吸训练,吸气时腹部方式,呼气时腹部核心收紧;提臀训练先进行盆底肌收缩,随后抬高臀部,同时及收缩腹部与臀部肌肉;提肛训练时,提肛运动的要点在于提肛的同时,进行小步的跳跃、大步的跳跃及原地冲刺跑等。⑤护理人员每周一次与患者视频或电话联系,根据产妇的训练情况加以指导,并解答产妇提出的疑问,同时了解产妇的心理状态,针对其不良情绪展开疏导与安抚。⑥护理人员可开展线上心理咨询服务,便于及时解决产妇出现的心理问题,如若遇到严重的心理障碍产妇,转接给心理医师展开专业治疗【3】。
1.3观察指标
(1)根据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对2组产妇进行产后心理状态评估,其中SAS评分>50分,SDS评分>55分,表明产妇的心理状态较差,分数越高越严重;(2)采用手测激励法,操作者手指套入安全套后,缓慢置入产妇阴道,指导产妇进行阴道收缩,根据其收缩持续时间及完成情况进行盆底肌力分级,包括Ⅰ级:没有肌肉震颤;Ⅱ级:感受压力较弱且没有震动样;Ⅲ级:感受到中等且非震动样压力;Ⅳ级:感受手指被抓住;Ⅴ级:感受手指被牢固抓住,存在举顶感。
1.4统计学分析
对调查数据以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对比计量资料时,检验为t,表示为x̄±s,对比计数资料时,检验为X2,表示为(%),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差异。
2. 结果
2.1对比2组患者术后心理状态
观察组的产妇术后SAS评分、SDS评分相对比对照组产妇明显更优,(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术后心理状态比较[x̄±s,分]
2.2对比2组患者的盆底肌力
2组患者的盆底肌力相比明显观察组更高,(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的盆底肌力比较[n(%)]
3. 讨论
由于初产妇出院后,医疗与护理服务便会终止,说明医院的职责已经完成,产妇脱离医院的医疗服务范围。而产后抑郁症是产妇产后的常见一种疾病,严重可导致产妇情绪失落,出现自杀倾向。
加之,产妇在妊娠期间的腹腔压力、盆腔脏器重力指向盆腔肌肉,随着胎儿的发育,其子宫的重量日益增加,盆底肌肉处于持续受压的一个状态,而造成盆底肌损伤,严重可诱发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乃至性功能障碍等并发症,也会导致产妇出现产后抑郁等疾病。因此在产妇产后仍需要为其提供一系列的护理服务,用于改善产妇的心理状态,同时帮助其更好的恢复盆底功能,其中延续护理的应用,则是根据产妇产后的具体情况,在其出院后继续进行一系列的护理指导与帮助,从而将院内护理服务延续到院外【4】。为此,本文选取我院近年期间,将所收治的88例初产妇,分别对44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和延续护理进行效果对比。数据结果得知:观察组的产妇术后SAS评分、SDS评分相对比对照组产妇明显更优,(P<0.05);此外,2组患者的盆底肌力相比明显观察组更高,(P<0.05)。
由此可见,对于初产妇的延续护理,可有效调节产妇的产后心理状态,利于其盆底功能的康复,值得临床中积极的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关影, 王妍, 金潇. 延续性护理对产妇产后盆底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评价[J]. 2020.
[2] 顾慧. 盆底康复延续性护理模式对初产妇产后性功能的影响[J]. 糖尿病天地, 2019, 16(004):194.
[3] 李庆子. 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心理状况和盆底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影响[J]. 糖尿病天地·教育(上旬), 2019, 016(010):288.
[4] 王春梅, 王玲丽. 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心理状况和盆底康复护理依从性的作用分析[J]. 饮食保健, 2019, 006(05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