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下小学数学“趣课堂”实现的方法研究
DOI: 10.12721/ccn.2023.157063, PDF, 下载: 111  浏览: 1398 
作者: 蔡平梅
作者单位: 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区实验小学,363900
关键词: 双减;小学数学;趣课堂
摘要: 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深入,使教育迈入了新的阶段,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更注重学生的主导地位,同时强调主动学习和快乐学习的教学理念。在当前“双减”政策的大环境下下,小学数学教师应从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向学生解读真实有趣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时,体现小学生的学习特征,唤醒他们的好奇心,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建构数学知识,从而感受到数学课程的魅力和价值。鉴于此,本文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现状,并提出了在双减政策下开展小学数学趣味性课堂的有效对策,以供借鉴。

一、引言

在双减的大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师要以缓解学生的学业压力为前提,以有趣的方式进行授课。让学生从自己的兴趣出发,才会有效提升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本身数学中的很多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因此他们常常觉得数学课枯燥、无趣、难于理解。久而久之,学生会对数学产生抵触情绪。这就需要教师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使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

(一)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不强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具体表现可以看出,很多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探究意识和能力都不强。尤其是老师在讲解重点知识的时候,会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意见。老师可能会发现,课堂上只有极少数的学生愿意展现自己,大部分的学生在学习中都不是非常积极,学生的探究意识不强。而在讲解完重点知识后,老师会花一些时间让学生继续消化吸收,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能会注意到很多学生容易注意力不集中,也有一些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认真与学生进行沟通,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提升探究意识。

(二)课堂教学模式僵硬

数学跟其它学科有明显的不同,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需要学生真正掌握数学学习的技巧,以促进后期的学习能力提升。然而,绝大部分小学数学老师只是围绕课本内容进行讲解,没有深层次去解读课本内容中包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这不利于提高小学生熟练把握基础知识,也不利于培养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尽管有的教师向小学生灌输了数学学习方法,但所采用的方法比较僵硬,没有通过趣味性的方式,小学生面对枯燥乏味的基础知识,仍然无法透彻的理解。尤其是,当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要求小学数学教师不断学习新颖的教学技术,更好地融入教材中的内容为小学生灌输知识。但是,一些教师认为信息技术的使用与学习目标相冲突,这导致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气氛的沉闷,不利于提高教学的趣味性[1]

三、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实现“趣课堂”的教学对策

(一)组织数学活动,在体验中激发智慧

新课程改革明确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教师要积极组织和开展结合生活的学习,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无处不在,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进行体验。在开展体验的过程中,也就是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探索,充分体会数学的趣味性,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充分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师要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实践,并在此基础上理解知识的形成和建构的全过程。此外,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直观探索,以提高体验式学习的整体效果。数学教师可以利用课本中的内容,引出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点,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是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教师通过向学生讲解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观察物体(三)”的相关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物体也是有很大差异的。然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到操场上,一个学生站在某个地方,其他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不仅可以展现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和经验更好地吸收新的知识,使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得到优化。

(二)教师应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趣味性教学

随着社会的不断,信息技术逐渐成为教学的重要辅导工具。因此,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开展教学。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性格非常活泼好动,但理解能力不强,很难在短时间内快速理解复杂的数学知识,所以老师可以巧妙地利用多媒体系统让他们对知识有更直观的认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学生在学习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三)”这一课时,由于有些图形无法用书面形式表现出来,教师很难用口语表达清楚,而且画得不够准确,所以教学效果非常差。同时,如果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开拓,也没有运用其想象力,就很难理解图像的具体含义,仅靠教师的讲解,学生不能完全吸收知识。现在,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播放图形运动的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和理解图形。这样,既能吸引学生的专注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为学生拓宽了教学知识面,还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型思维。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效果,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在单一的教学模式中,师生互动的频率非常少,课堂气氛很低沉,小学生的积极性也没有被激发出来。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课堂互动提供了更加新鲜有趣的方式,将多媒体系统引入到教学系统,实现教材同步,可以让教师及时了解小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增强沟通,从而优化教学方式,对小学生开展辅导的过程中,突破了空间的限制,提升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

四、总结

总而言之,在双减政策的大环境下,教师要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模式,创新教学理念,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合乎其水平的练习中不断提高数学自学能力,实现全面提升。在教学中,数学教师首先要注重学生的主导地位,同时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能力,充分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合适的教学内容。不仅可以通过充满趣味性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在高质量的学习中提高学习效果。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要实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就需要保持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不断优化教师教学质量,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杨佩.小学数学智趣课堂模式的建构与实践探索[J].读写算,2022(09):107-109.

[2]林来英.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智趣课堂构建[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01):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