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效果
DOI: 10.12721/ccn.2021.157114, PDF, 下载: 179  浏览: 2526 
作者: 何涛
作者单位: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0017
关键词: 心理护理;慢性荨麻疹;临床效果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荨麻疹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对患者病情康复的影响效果。方法:从本院治疗的慢性荨麻疹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时间在2020年7月~2021年7月,将其以双盲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并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症状缓解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后对照组心理状态评分和荨麻疹活动度评分均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显著比观察组(3.33%)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理护理有助于改善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心理状态,对于缓解患者的病情,减少不良反应具有积极作用。

慢性荨麻疹在临床上十分常见,目前对于该病的病因还没有完全明确,临床治疗以药物为主,首选组胺药,但很难根治,患的者病情极易反复发作,病程可持续数越或者数年,给患者的身心造成极大的影响[1]。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加强护理十分必要,基于此为本探讨了心理护理对我院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影响作用。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本院治疗的慢性荨麻疹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时间在2020年7月~2021年7月,将其以双盲法分为2组,对照组(n=30)男11例,女19例,年龄:32~58岁,均值(45.28±4.38)岁,和观察组(n=30)男14例,女16例,年龄:33~56岁,均值(43.71±4.41)岁。对患者一般资料进行比较,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对照组30例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包括有:观察患者的病情,并对多项生命体征指标进行检测;进行简单的健康教育,向患者口头介绍慢性荨麻疹,解答患者的疑惑;给予用药指导,叮嘱患者遵医用药,并给予患者简单的生活及饮食指导[2]

观察组3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具体措施包括有:(1)认知干预,评估患者的病情,结合患者的性格、文化水平以及生活习惯等,给予患者个性化的健康宣教,可通过微信群、宣传手册、录制抖音以及面对面交流等多种方式向患者介绍慢性荨麻疹的病因、可能的诱因、治疗方法、护理方法,沟通中有意识的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以减少因为缺少了解而产生的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帮助患者做好心理建设,客观、理性对待自身病情[3]。(2)心理干预,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结合患者的性格、家庭情况等选择合适的干预方式,如转移、鼓励、暗示等,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改善自身依从性。护理过程中主动和患者交流,多关心患者,耐心倾听患者的需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满足患者,同时叮嘱家属多关心开导换这种,安抚患者的情绪,让患者没有顾虑,安心治疗。(3)群体干预,定期组织慢性荨麻疹病友讨论会,让患者介绍自己的病情和分享经验,彼此之间相互开导,不仅有助于患者及时发现潜在的诱发因素,也有助于患者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生活。

1.3观察指标

干预4周后,通过汉密尔顿心理焦虑量表(HAMA)[4]评估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同时评估患者7d荨麻疹活动度评分,总分最高为42分,表示患者病情危重,危及生命,总分高于28分表示严重,总分低于7分,表示正常。对患者干预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通过统计软件SPSS25.0 实现,其中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x̄±s和%的形式表示,并通过t和x2值分析组间差异,若P<0.05 ,则表示两组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对比两组心理状态和症状缓解情况

与对照组相比,干预后对照组心理状态评分和荨麻疹活动度评分均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心理状态和症状缓解情况(x̄±s,分)73.png

2.2 比较两组不良反应

对照组有2例发热,3例面色潮红,1例休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观察组有1例面色潮红,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组间差异显著(x2=4.043,P<0.05)。

3讨论

荨麻疹不仅发病率高,病因也十分复杂,不论是内源性病因,还是外源性病因,都难以确定,常反复性的发作,病情迁延,给患者造成极大的心理及生理痛苦。加上病发后会导致患者的皮肤不定时的出现风团,甚至还伴有红斑,影响美观,给患者,尤其是一些女性患者,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长期如此,很容易引发心理功能障碍,不利于患者后期的治疗[5]

有研究指出心理护理可改善荨麻疹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基于此,笔者将我院60例慢性荨麻疹换这种纳入研究,对比了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干预后对照组心理状态评分和荨麻疹活动度评分均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显著比观察组(3.33%)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果说明心理护理在慢性荨麻疹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优越,考虑是因为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消除了负面情绪,调整了心态,使得患者能够保持客观、正确的心态,对于患者后期治疗的配合具有积极意义,与此同时积极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对于临床治疗也有积极效果。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有助于该上哪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心理状态,对于缓解患者的病情,减少不良反应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盛婷婷. 细节化护理管理配合心理干预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作用分析[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20, 5(18):180-180.

[2] 谌秀娟. 心理护理干预在慢性荨麻疹治疗中的作用分析[J]. 东方食疗与保健, 2017, 12(5):94.

[3] 邓芸, 杨玉玲, 于津,等. 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荨麻疹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8, 26(1):362-364.

[4] 刘尧莲. 慢性荨麻疹瘙痒患者的心理问题分析与心理护理[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15(1):743-744.

[5] 邱雁. 荨麻疹患者焦虑和抑郁状况调查及心理护理效果分析[J]. 中国农村卫生, 2017,6(16):209.

作者简介:何涛(1973-),女,籍贯:四川成都,单位: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学历:大专,职称:主管护师,研究方向:皮肤病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