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 根据《电路分析》这门课程的专业特点,对比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本文以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为导向来对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在项目化教学、课证赛融合教学以及校企联合培养三个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的探索,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革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概述

《电路分析》课程是高等院校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电路原理图的绘制方法、元器件库的制作、PCB板布局和布线的方法、元器件封装库的制作。还可为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类的综合实训环节提供支持,为学生毕业后进一步从事印制电路板相关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2 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

传统的《电路分析》课程在教学内容的授课顺序上一般是首先讲解软件的使用方法,其次再让学生练习绘图。授课过程中过分重视细节的讲解,使学生找不到学习的重点和主线,有些指令讲解起来非常复杂但是在实际绘图的过程中并没有过多的使用,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传统的教学只是按照教材内容来进行讲解,没有让学生参与到工程实践中,缺少与相关企业的联系,并且很少有学生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认定证书以及参加相关的竞赛。

3教学改革与实践

教育部从 2006 年开始提出 “推行 ‘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的意见,并先后在 2011 年的多个文件中均指出推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的 “双证书”制度。在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国发[2014]19 号文) 中再次明确提出了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的基本原则。

“课证融合”也就是双证教学,是指专业课程的设置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对应。实施 “课证融合”“以证代考”的方式,鼓励学生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来代替课程考核,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还能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是落实双证书制度的一个重要途径。

除了“课证融合”之外,还要注重“赛”。通过对近三年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技能大赛比赛内容的研究,大赛竞赛章程中有一项是按照规定的电子产品原理图进行局部电路设计及元器件选型、电子产品整机 PCB(Printed Circuit Broad)设计,这项的分值占总分的 25%,在竞赛中能否出色地完成与本门课程的掌握熟练程度极其相关。

针对于传统教学方式中存在的弊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

3.1项目化教学改革

项目化教学是指通过完整地实施一个“项目”工作来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活动,在项目化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1]。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后,本课程采用实验室集中授课方式,教、学、做相结合,不仅仅改善了传统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投影上课学生无法参与其中的课堂的教学效果,也因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大大提升了教学的效率。在项目的选取上,大部分选择了学生在先修课程中已经动手装配过的电子实训项目,这样学生对电路板和电路图已经相对熟悉,学习起来难度较小,并对实训中用到的电路板有着一定的好奇感,想要探究它们究竟是如何制作出来的,从而对本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具体项目组织内容如表1所示。

截图1740990212.png表1

在学生做项目的过程中,用到什么知识教师就着重讲解所需要的知识点,避免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按部就班讲解软件的使用方法,学生听后不能及时使用导致的学习兴趣减弱情况的发生。在项目化教学中,每一个项目都是一个独立的作品,项目的设置是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循序渐进。但是每一个项目所包含的任务几乎相同,这样学生可以不断强化已经掌握了的绘制方法,温故而知新,最后,为了使得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相统一,使学生了解实际绘制电路板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教师需带领学生到相关的电路板生产厂家进行一次生产实习,使学生熟悉印制电路板制作的工作流程,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2课证赛相融合

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加快,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已成为现代职业的必备技能。从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需要层次来看,要积极推崇职业考证,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坚持科学性原则,突出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2]。要求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前获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成为具有“双证书”的技能型人才。

为了使得学生能够具有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定向的培养和提升,而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最快的方法就是“课证融合,以赛促教”。所谓“课证融合”是指将专业课程的学习与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选择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认定的相关证书。若学生从事的工作岗位是电子产品维修、调试员,则需要考取电工上岗证、维修电工证。若学生从事的工作岗位是PCB版制图员,则需要考取Protel 平台(中级)证书。该职业资格共设三个等级,分别为绘图员(专项技能水平达到相当于国家职业资格技能等级四级)、高级绘图员(专项技能水平达到相当于国家职业资格技能等级三级)、绘图师(专项技能水平达到相当于国家职业资格技能等级二级)[3]。针对于“课证融合”的教学改革,在授课的内容上要更加贴切职业资格标准,让学生的学习目的更加明确,这样学生在考证的过程中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远远超过了考取证书的本身。

所谓“以赛促教”是指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关注与课程内容关系密切的大赛,鼓励学生参与其中,通过大赛来锻炼、考核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领导组织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例如教育部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发起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和教育部倡导的“全国大学生恩智浦杯智能汽车竞赛”等,我校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种教学竞赛中,并有部分学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生个人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高校也为企业输送了更为优秀的高素质人才。

3.3校企联合培养

加强教师顶岗实习工作的落实,使得教师在寒假暑假能够进入到相应的企业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从而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另外,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工程师进课堂”的方式,邀请企业中的优秀员工到课堂上给学生讲解所受理论课程和工程实际之间的联系,使得学生对所学习的课程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可以明确课程目标,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并且对这门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之后,推荐优秀的学生到相关的企业进行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利用企业中优秀的教育资源以及丰厚的项目资源,让学生参与到项目的制作过程中,通过在企业中实习的锻炼,能够大大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实际运用能力,对于课程的教学效果起到了大大的促进作用。

4结束语

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需要确立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通过项目化教学,使得学生明确教学目标,提升学习兴趣;通过讲授课与职业资格认定证书相结合,使得学生在考证的过程中个人的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通过让学生参加各种相关的教学竞赛,增加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成就感,并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曹红英.《Protel DXP》课程项目教学法探索[J],开封大学学报,2011,25(1):79-81.

[2]汪小华.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 “课证融合”教学改革的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4 (17):318.

[3]郑蓓林. 以能力为本位的Protel DXP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2014(05):57-58.

【作者简介】 

[1]戴静(1988.07—),女,汉族,河北秦皇岛,河北环境工程学院,讲师,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通信与信息系统。

[2] 麻英晖(1986.04-),男,汉族,河北秦皇岛,河北环境工程学院,讲师,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物联网技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