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育效度的中职公共基础课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 所谓教育效度指的就是一名教师能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将自己所要教授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点教授给学生,同时学生能够将大部分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点进行有效吸收。而在当今的中职课堂之中,仍然存在着以教师进行引导的公共基础课教学。本篇文章将详细探讨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中职公共基础课教学的教育效度。

前 言:在教师们按照相关的规定要准备开展线上公共基础课教育之后,有一些方面的准备和设计工作是必须要做的。这些准备和设计工作所涉及到的层面一个在线上,另一个在线下,以及一部分的需要注意的其他事项,接下来详细讲述一下如何搞好这方面的工作。

一、当下中职公共基础课教学的部分问题

(一)公共基础课理论性强,不易吸引学生

公共基础课作为与化学和数学紧密相连的基础学科,其自身设计的范围广,逻辑紧密程度和技巧性强。如果学生在化学和数学方面的基础较差,那么其有很大概率会难以接受公共基础课。加之公共基础课科目注重实验,注重通过观察得出结论,如果教师只是单纯而大量地进行理论方面的灌输的话,那么学生的学习新鲜感将会很快被消磨掉[1]

(二)规划时会遇到的问题

在进行线上教学任务规划时,教师应以更加接近生活的知识学习情景来组织知识活动,对学习要求进行完成,从而达到扩大学生知识量,增强学生知识能力的目标。而这一理想知识教学结果的对立面是当前社会的碎片化知识趋势。

然而,尽管目前的理论分析已经肯定了分块的知识点对于中职数学学习的重要作用,可是设计什么样的任务?给予分块的知识点多少课时是对这一课程任务设置意义的关键考量指标。在当前的课程标准的中职数学课程计划之中,课程任务的确切意义在于能够让教师在45之内有效地推动学生掌握重要的知识点。可问题在于,在实际实践过程当中,如果将这45分钟的课堂学习时间都拿去让学生进行知识任务的话,那么即使是一个中等程度的学生,也只能将就着完成几个中等理解难度的任务。可是单单让学生在这45分钟里面干巴巴地解决任务是没有用的。教师还需要对知识任务进行布置,要让学生进行讨论,对知识任务进行后期总结,自己还要对任务中的一些难以理解的节点进行讲解,最后教师还需要让学生进行评价和自我总结,以及成果展示,这些方面的时间加起来之后,能够真正让学生进行知识的时间实际上是部分中职数学课程在设计方面的缺陷,但是笔者认为这里面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当代的中职数学课程设计具有有限性,作为学生,其知识需求是由学校进行规定的,但学生往往希望能够通过更加简洁明了有趣味的方式去理解知识点,完成学习任务——换句话说,两者之间一个是已经被规定好的难以改变的行动方案,而另一个则是自由创造出来的具有无限可能的理解空间,因此二者之间所存在的是结构性矛盾。这种结构性矛盾里面包括着当代教育课程模式和当代社会生活方式之间的冲突,以及理想课程模型和实际课程实践方式之间的冲突[2]

二、相应的线上教学举措准备
(一)线上设计

在进行线上教学前,教师可以首先选择提前录制自己的教学视频。同时也可以开着直播,并在授课过程当中结合具体内容讲解如何学习公共基础课。但笔者认为,还是通过开展直播的方式来在线辅导学生们对公共基础课的学习要更好一些。因为公共基础课学习是一个逻辑性很强的过程,学生们在学习到不懂的地方的时候,必须要依靠教师来进行及时的指导。所以在教师组织线上教学之前,必须要能够考虑到自己所设计的欣赏教学是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责任和主动性。尤其是针对公共基础课这一学科来说,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参与感更为重要。

(二)线下设计

在进行线下通知方面,教师所要做的任务较多。一方面,是要通过将班级学生拉到自己所设立的钉钉或者或QQ群中以做好教学准备,一方面就是还需要通过手机短信的形式对每一位学生及其家长进行通知,告诉他们有关线上公共基础课教育的重要性。最后一个最关键的地方在于教师必须要在进行线上教学之前开展有效的线下备课,要能够结合网课学生的学习特点来尽可能的增强他们对于公共基础课的学习兴趣[3]
(三)让学生被激活

(一)改善线上教学模式

兴趣是一种奇妙的感受和力量,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学生们的好奇心以及兴趣心得到了有效的调动,才能够让他们进入接下来的公共基础课学习之中。而要想达到这一目的,最先要做到的就是对线上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变。心理学中对于人的情感分析表示,情感中的积极部分能够对人的一切活动起到鼓动和引导作用。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心,教师应该做到以下的三个准则:

“四带进”指将微笑、鼓励、趣味以及现代化教学方式同时带入线上。

“三形式”指把交互、开放和发散式,同时运用在线上教学之中。

“两适当”指对学生要进行适当的鼓励以及适当的引导,它们的行为意义在于保证学生们能够正确地进行学习和思考。

(二)增强学生思考趣味性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总是要涉及到很多思考的问题,这也是自主学习中一个最为关键的部分。而中职公共基础课教师则必须在公共基础课线上中通过不断更换教学模式和设计新的问题从而保证学生不会对思考感到厌倦。这是培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中最关键的一步。因此,教师只有不断地注意学生的学习状态并设计相匹配的问题才能够保证学生有所思考。而且最为关键的地方在于,教师必须将问题作为学生在线上教学之中的某一段时间之内的进行思考的唯一中心。其通过对学生的思维状态的观察和指导——尤其是在学生出现思考的停滞时,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之所在,并有效地为其打破思考方面的障碍。这种及时的观察和帮助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感受到自主学习所获得的成功的乐趣,同时也能够完善和满足学生的自信心。

(三)运用有效提问法

有效提问法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使用时,必须遵循某些原则。作者认为,关键原则是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清晰、严谨。如果教师在提问时不清楚地表达问题,会使学生感到困惑,难以思考。问题的不精确性必然会在学生中产生各种各样的答案,从而导致课堂秩序的混乱。例如,在学习电场和磁场的知识时,如果老师问:“既然我们知道了磁场的方向和导线运动的方向,我们如何确定导线中电流的方向?”此时,教师应迅速收回问题并在重新设计后询问学生,因为问题的因果关系尚不清楚。听到这样一个问题后,学生们的第一反应是感到非常困惑,因为他们认为这个问题不合逻辑,难以回答。这种混淆的关键在于,老师要问的问题的意思是“由于线切割磁力线的运动而产生的感应电流”还是“由于安培力在磁场中的作用而产生的运动”。这样的问题只会导致学生产生困惑,影响课堂纪律和秩序,因此,教师在有效提问时,必须注意内容清晰、逻辑可靠。

结束语:

在当前的中职公共基础课线上教学当中,教师引导虽然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教学方式,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教师引导的方式终究会过时。因为教育的目的最终是要培育学生能够在各个方面获得巨大的发展,而这种发展最后是与对学生个人独立的要求息息相关的。因此,在当前部分中职公共基础课线上还需要教师进行引导的现在,教师应该按照上述方法有效地提升线上教学的线上教学效率,并逐步让学生能够进行独立学习。

参考文献:

[1]顾清晨. 中学思政课线上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 进展:教学与科研, 2021,32(734):23-24.

[2]赵琳琳, 覃海波. 基于双平台的中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线上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2020,34(34):45-46.

[3]彭赞惠. 基于线上教学模式中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探究——以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为例[J]. 现代职业教育, 2020,345(240):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