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报道称【1】,早期运动护理在预防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上的作用效果突出,有助于减轻患者疼痛,改善生活质量。为了验证此报道,本文回顾性分析64例脑梗死合并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时间2020.5至2021.11,依据入院单双数均分两组,分别实施早期运动护理与常规护理,比较运动组与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回顾性分析64例脑梗死合并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时间2020.5至2021.11,依据入院单双数均分两组,运动组32例,实施早期运动护理,干预组32例,实施常规护理。所选对象符合中华医学会制订的《脑梗死合并偏瘫诊断标准》,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出精神异常、重大疾病等患者。运动组均龄(68.16±1.25)岁,干预组均龄(68.24±1.11)岁。两组男性脑梗死偏瘫患者均为20例,女性脑梗死偏瘫患者均12例。研究对象均龄和性别等资料接近,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干预组32例,实施常规护理,包含健康教育、心理干预、用药护理等、生活护理、环境干预等。
运动组32例,实施早期运动护理,在干预组的基础上实施早期运动护理:首先,帮助患者翻身,预防褥疮;利用叩背法,促进患者排痰,保证呼吸畅通。在患肢脚跟处垫上软垫,使小腿保持悬空状态,保证小腿和创面间有30度的距离。其次,指导患者开展足部和踝部训练,每次外旋和内翻的时间不超过30分钟。最后,指导患者开展膝关节屈伸运动,10分钟/组,每组运动20次。同时,按摩患者的排肠肌、肱二头肌、股四头肌等,方向为从外侧到近端,10分钟/次【2】。
1.3评定标准
1.3.1静脉血流峰速与静脉血平均流速
检测患者静脉血流峰速与静脉血平均流速,分数越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越低。
1.3.2ADL评分
利用ADL评分量表评定患者生活质量,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6.0 系统,计数资料(n,%)表示,x2 检验;计量资料(x̄±s)表示,t 检验,检验水准 P < 0.05。
2.结果
2.1对比运动组及干预组患者的静脉血流峰速与静脉血平均流速
运动组静脉血流峰速与静脉血平均流速从表1看,高于干预组患者,组间数据差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见下表:
表1 对比运动组及干预组患者的静脉血流峰速与静脉血平均流速(x̄±s,cm/s)
2.2对比运动组及干预组患者的ADL评分
护理前,运动组ADL评分从表2看,接近于干预组患者P>0.05;护理后,运动组ADL评分从表2看,高于干预组患者,组间数据差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见下表:
表2 对比运动组及干预组患者的ADL评分(x̄±s,分)
3、讨论
脑梗塞因脑组织血液流动不畅,诱发脑部病变,偏瘫为其典型的临床症状,影响患者正常行动与生活。多数脑梗死偏瘫患者都存在肢体障碍、语言障碍、意识障碍等,需要卧床治疗,而长期卧床会引发血液不畅,致使下肢静脉血栓。而早期运动护理的应用,既能促进患者血液循环,预防下肢静脉血栓,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3】。本文研究结果为:运动组静脉血流峰速与静脉血平均流速从表1看,高于干预组患者,组间数据差明显。护理前,运动组ADL评分从表2看,接近于干预组患者;护理后,运动组ADL评分从表2看,高于干预组患者,组间数据差明显。此结果与陈雪峰.桑春妮,师新娟等人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有报道价值。
综上所述,早期运动护理在预防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上的作用效果比较突出,相比于常规护理,早期运动护理对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更明显,值得广泛利用。
【参考文献】
[1]陈雪峰.早期运动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02):173-175.
[2]桑春妮,师新娟.早期运动护理对偏瘫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J].血栓与止血学,2021,27(01):145-146.
[3]朱碧青.早期运动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20,41(03):733-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