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计量误差产生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研究
DOI: 10.12721/ccn.2022.157003, PDF, 下载: 297  浏览: 2322 
作者: 白云
作者单位:
关键词: 电力计量;误差
摘要: 在对电力计量进行改进之前必须正确解读误差造成的原因以及后续影响的情况。电力计量设备由于技术上的问题以及设备反馈问题会出现较多导致误差的原因,所以要对设备和技术进行不断的革新与改进来应对电力计量误差问题,从而更加合理、保质保量地科学工作。

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电力计量的质量以及电力计量服务水平等各方面要求也不断提高,对电力计量工程的类型需求更加多样化,尤其是对电力计量的精确性有了更高、更严格的标准。这些需求使电力计量工程必须不断进行技术改进与创新,提高电力计量的质量与精确性。因此,在追求电力计量不同类型的同时,人们对电力计量工程的质量更加重视。提高电力计量水平,加强对电力计量的误差控制监督与管理工作十分必要,不断优化电力计量误差管理体系才能提高电力计量的整体质量,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居民的安全用电[1]

电力计量活动的管理问题与社会公共环境息息相关,科学合理地控制电力计量活动的质量也会对电力经济市场产生积极的影响,电力计量活动的误差管理控制关系到电力公司企业的利益,在电力计量活动中,电力计量检定人员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因此,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电力计量活动误差控制体系非常必要,与此同时,电力计量检定人员在电力计量活动中的作用和地位也会积极推动计量活动的发展。通过对电力计量活动中产生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问题的解决措施,提出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法,增加电力计量活动的诚信度,才能保障电力计量活动更加稳定与安全的发展。计量活动在各行各业中广泛推行,对电力项目以及电力项目经营成果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电力计量检定规则在核算工作上做出了一定的调整,计量检定人员的专业化也使电力计量活动的体系更加完善,对于计量工作也更加细致,为不断完善的计量规则提供了参考标准。除此之外,电力计量活动的发展也对计量检定的工作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电力计量也应该对计量工作的误差有更深入的研究与理解,在电力计量活动中发挥出更大的价值,凸显出计量检定人员的主体地位。

1 电力计量误差的原因

1.1 计量装置安装不合理

随着我国智能建筑智能电网的不断建设与完善,当前电力计量主要依靠相关基础设施来进行自动实现,因此基础设施的安装合规,对于整个计量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对于供电企业而言,在计量设施的安装过程中,很多施工人员由于施工不规范而导致计量设施出现问题的情况屡见不鲜,而安装质量的不合格则直接导致了计量结果出现误差。另外这种不规范的安装行为不仅会给电力计量工作带来严重的影响,而且会给计量装置的寿命带来负面影响[1]

1.2 计量装置质量不合格

计量装置的基础设施是一项重大的资金开支项目,很多企业在项目开始就存在预算不足等问题,因此在设备采购的环节往往存在压缩投入的情况,意味着购买的计量设备往往并不是市场最佳的品类,这也是导致计量结果出现问题的原因之一。

1.3 计量方式选择不科学

1)有功电能计量误差,目前主要采用三相三线二元件电度表对有功电能进行计量,在计量过程中易因为负荷不平产生零序电压,若是少计算了零序电流消耗的功率,便会导致电力计量出现误差。

2)如果电力计量装置的电阻超出了标准范围,同样会引发电力计量误差问题,主要原因是计量人员没有按照规范进行操作,使得中线在运行时电阻过大。

2 电力计量误差的改进对策

2.1 加强电能表性能检测

通过多元化检测电能表方式,根据电能表的详细指标进行具体检测,达到正常指标意味没有问题,对于没有达到的要针对附件进行更换或整体电能表拆除。最直接的办法便是通过运行状态在外观上的反应来对电能表进行性能评估,排除外部破损对其运行状态是否有影响,还有可通过检测人员对电能表进行通电实验,这对人员能力技术要求很高,但是最有效的方法[2]。因为在通电实验中需要专业测试人员对周围实验环境进行良好的把控,控制细微条件的变化,最终得出性能检查报告。电能表的运转情况也要观察,对于检查出的故障和问题要及时解决并写在专业度较高的报告上。

2.2 加强参数调整

想要从根本上减少参数误差就要对合成回路进行二次减压时就进行参数的调整和校对,以此提升整个设备机器的计量准确性和专业性[3]。通过高精度B/C模式,来使大部分的电能计量表在运行过程中进行数字化的操作转化模拟,可以使参数调整波动误差在合理的范围以内。

采用6位的B/C模式进行计算式,则往往有较大的误差,也会给最终的计量结果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参数调整时需要注意运行条件和调幅,同时考虑用电需求,才能保证误差控制在科学的范围内[4]

2.3 优化配置

电力计量器内部装置要进行更好的优化配置来适应减少误差的需要,即使计量装置并不能做到完美百分之百的精准,但也要通过对电力技术的不断革新来使运行理念进行革命性的变化。未来配置优化是升级电力计量器的必经之路,配置的优越性与电力计量器的准确性息息相关。我们也可以通过其他补偿使二次回路造成的误差进行参数的降低,进而影响整体误差参数使之符合标准。计量装置的配合和优化配置均能对误差指数的降低产生较大影响,电能表和互感器在型号与性能上相互适应,使每一个元件的质量和运行都能平稳运行,最终使电能表计量结果得到优化。整体效果也可以采用电压补偿装置来使电压互感误差负荷变化范围对二次回路不至于产生较大影响,同时要补偿二次导线在电压,对因比例和角度差而反馈给电压误差的计量影响[5]

2.4 选择科学合理的计量方式

要想提高电力计量的质量需要对计量方式与实际情况进行配置改变升级。供电企业要结合当前电力行业与自身能力在整个发展和资源总和上进行剖析,使现代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充分融合到电力计量方式的革新中,对传统电力系统进行改造,具体运行情况匹配电力计量方式,列出具体频次误差表格进行问题解决。目前,智能技术与科学技术信息技术并例前进,应用到各种有关电力行业的业务中,可以在此基础上普及智能电表,宣传其自动化和方便性。同时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信息等将计量结果与预计数值之间的误差变小,做到精准、智能[6]

比如,计量人员在利用配电变压器对目标进行测量时,首先,要做的便是计量三相三线的“V”型接线电力,并根据变压器具体使用特征选择计量方式和对电度表,如此可保证计量人员明确实际情况,有利于为后续计量工作提供帮助;其次,三相三线“V”型接线法的适用性比较强,在装置安装、设施维护、设备维护方面皆呈现出明显的简便性;最后,在选择计量方式时,计量人员需要对互感器、计量装置之间的搭配合理性予以高度重视,这对分析误差原因与制定解决方案具有积极意义[7]

3 结语

电力计量设备由于技术上的问题以及设备反馈问题会出现较多导致误差的原因,所以要对设备和技术进行不断的革新与改进来应对电力计量误差问题。我国电力计量工作由于多种原因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这些与企业和居民的利益息息相关,要对计量技术和设备进行不断的革新,最大限度地降低电力计量出现误差的现象,使人们用电安全,保证百姓的利益。电力企业也要对国家有高度责任感,将电力技术作为提高国家综合国力的一部分,使其成为更好的“航空母舰”。

参考文献

[1] 张二平.电力计量误差产生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研究[J].科技风,2019(34):173.

[2] 曲力.电力计量误差产生的原因与改进措施分析[J].现代信息科技,2019,3(19):54-55.

[3] 贾晓旺.电力计量误差产生的原因与改进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23):24-25

[4] 刘影,袁瑞铭,丁恒春.电力计量互感器自动测试误差系统研究[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9(5):80-83.

[5] 陈丽林,谢琳,肖方.电力计量互感器误差的现场测试技术分析[J].通信电源技术,2019,36(2):235-236.

[6] 汪姣慧.分析电能计量误差产生的原因及改进措施[J].电力设备管理,2020(2):127-129.

[7] 张利,王子瑞,贾本舟.电力计量数据产生误差的原因及改进措施[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3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