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教育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
摘要: 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飞速进展,将信息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已是大势所趋。相较于传统教育,现代化的信息教育更能改善教学环境,优化课堂内容。信息教育能使语文教学变得更生动、更直观。在适度的信息教育不仅可以丰富教学资源,还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引言:小学阶段是奠定语文基础的最佳时期,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教育对语文教学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它可以帮助学生拓展课外知识、开阔眼界。是对语文教学内容的极大丰富。信息教育除了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的专业水平外,还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教育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一定会成为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新生力量。

一、信息教育在语文教学的优势

在教育信息化时代,信息教育一直影响着教师教学方式,优化了课堂教学,改善了教学环境。过去传统教学就是一本书,一支笔,一块黑板,这样的教学很明显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而信息教育可以对传统教学进行改善。信息教育的语文教学是情景交融的、声情并茂的、生动活泼的,这样的改变和效果,丰富了教师的教学内容。而信息教育为教师制作教学课件提供了技术帮助,打破了传统枯燥的语文教学,这就体现出信息教育教学的优势。信息教育可以通过视频、音频、图片等方式直观立体的进行知识传输,建立了全新的学生学习环境,学生也能体验不同的学习模式,也能多种角度的了解语文课本的内容,加强了学生的感知。例如:一年级语文课本《秋天》一文中,教师通过信息教育在课堂上展示了秋天的图片和动画视频,学生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画中发现各个季节树叶的变化和人们的穿衣变化,更直观的感受到了秋天是什么样子和秋天的特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教育教学丰富了课件的内容,优化了传统的教学环境,用一节有趣的课堂教学活动成功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集中精力、积极的学完整个语文课程。这就是信息教育在语文教学的优势,它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还激发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学科素养。

二、信息教育在语文教学的现状

(一)信息教育教学方法使用过度。

其实,课本上的语文知识是比较枯燥无味的,是复杂无趣的,但是在小学所有的学科中小学语文课程是非常重要的学科,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非常注重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因为信息教育在语文教学的融合很大程度的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效果。正因为有这样很好的效果,导致很多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过分依赖信息教育。虽然现在的信息教育很先进,但是不是所有的语文课程都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而过度的使用信息教育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理解能力。无论信息教育发展到什么水平,都不能完全取代教师的言传身教和传统教学的手段,教师的作用是永远不能被减弱的,也永远不可能被信息教育替代的。

(二)缺乏对信息教育教学的重视

也有一部分教师是对信息教育缺乏重视的,他们认为那些花里胡哨的课件在某种程度上是会影响学生的注意力,限制了学生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认为教师要把握课堂的主旨,教师具有不可征服的权威,教师脱离新课改的标准,所以这些教师还保持着“填鸭式”教学,缺少对信息教育的应用,只注重基础知识教学,这样的语文教学过程是非常枯燥无趣的,学生的积极性也会受到抑制,这种没有被丰富的小学语文课教学是很难效果的。

三、信息教育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

(一)利用信息教育进行情境创设

利用信息教育进行情景创设是一种比较成功的教学方式。一节课的课堂导入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教学质量,语文教师要学会巧妙创设情境导入,教师可以用图片、视频、音频打造色彩丰富的教学课件,这样的课件呈现除了能够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还能快速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这样的教学活动就不再是被动的、痛苦的,而是积极主动的、快乐的。在学习《桂林山水》时,教师在备课时找一些关于桂林山水的图片和视频,再找一些相关的音乐歌曲,在上课时可以让学生一遍听动听的音乐,一遍观看这些图片,不仅仅可以让学生的视觉得到享受,听觉也得到享受,还可以让学生的保持高涨的情绪,产生浓厚的求知欲望,学习效果也可以大大的提升。利用信息教育进行情境创设比教师站在讲台上一味的口头讲述要更加精彩、更加有吸引力。

(二)利用信息教育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都是有故事情节的,有故事情节的课文可以展现一些动画给学生观看,没有故事情节的课文也可以根据内容用图片做成PPT播放给学生看,再加上文章中无声的文字内容转换为有声的音频,这样在学习文章时学生可以一边观看动画一边听全文朗诵,这样生动形象直观的课堂气氛,可以一下子把学生带入故事情景中,使学生如身临其境般。比如小学语文课上学习《鲸》时,教师采用了信息教育的方式寻找了与文章内容相符鲸的图片和文章文字转换的音频制作成了PPT。课堂导入时教师展示出一幅图片是一条庞大身躯的鲸、深海里的鱼和人等,这与鲸的鲜明对比下,学生直观感受到鲸的巨大形象,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学生的各种问题一连串不假思索的冒出来了,“老师,鲸有多重?有多长”“老师,鲸吃什么长这么大的?”“老师,鲸怎么睡觉?能活多久?”,学生太多太多的问题想要知道答案。为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带着他们的好奇心来观看教师制作的动画音频课件。这样的信息教育教学使语文课变得生动形象,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满满的求知欲望。这样一节有活力的语文课,学生们收到的是事半功倍的效果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三)利用信息教育拓展教学知识

大部分教师会把信息教育引入课堂进行教学,为加大课件对教学的指导作用,教师不仅需要充分的理解和阅读课文,将重难点浓缩到课件当中,还要帮助学生拓展相关知识。为了进一步的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可以适当的引入一些课外资料,开拓学生的认知和思维。教育学生不要把课本上仅学到的语文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而是要从生活中学习语文知识。例如在小学语文《月球之谜》这节课当中,可以直接运用相关资料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月球的奥秘。通过信息教育直接给学生介绍关于月球的知识,比如人在月球上,为什么走路不需要腿费力气,在月球上轻飘飘的?为什么在地球6公斤的物品在月球上只剩1公斤呢?比如为什么月球上布满的环形山,这些环形山的名字都由著名的科学家命名呢?等等,激起了学生的探索欲望,教师再帮助学生继续探索月球。使学生不仅牢牢掌握了课本上的内容还学习到了关于课本以外其他相关的知识,这样的一节有趣的语文课不仅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增加了学生知识量。

四、总结

在教育活动中,信息教育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能高效的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是教学发展的大趋势,为教育改革提供了可靠的支持。教师在适当适度的情况下利用信息教育时需要不断的改善教学环境创设情境,正确的对待信息教育和语文教学之间的关系,选择相关知识资料,使得两者之间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促进教育教学才是真正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信息教育对课堂上语文教学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更好地完成教育目标。信息教育能达到语文教学的全面优化,提高了语文教学的质量,活跃了语文课堂的气氛,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趣味。

信息教育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是真正的促进教学内容的具体学习呈现方式,是无论教育教学还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全面更新与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钟柏昌,任务驱动教学的反思和重塑[D1.南京师范大学。2004(4).

[2]徐钢梁.多学科整合教学的实践研究:以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