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中的生态问题与生态水利工程
DOI: 10.12721/ccn.2021.157050, PDF, 下载: 344  浏览: 2958 
作者: 马宏
作者单位: 黑龙江省宝泉岭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关键词: 水利工程;生态;环境
摘要: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建设活动非常频繁,使得我国的社会水平发展非常快速,在近年来可以发现我国社会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水平提升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近年来环境问题开始困扰着人们的生活,各种自然灾害、环境污染、能源紧缺、水资源污染等等环保问题开始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并且我国在节能环保以及绿色施工方面也有了更多的要求,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在进行工程建设时一定要充分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确保施工过程更加绿色节能,使生态问题得到减轻。对于水利工程来说,它与周围的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使工程建设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就需要重视水利工程中的生态问题,对水利工程所在地的环境加以保护。基于此本文对水利工程中存在的生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1、建设水利工程造成的环境影响

1.1对河流水域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存在会对河流水域进行拦截,因此水利工程会影响着河水中水体的流动性,从而导致水流与大气之间以及与土壤之间的交换能力减弱。由于水体拥有一定分解污染的能力,但是随着河水流动性的减弱,对河流中存在的污染物分解能力也有所降低,导致污染物长期驻留在水体当中。并且水利工程会对河流水域进行储存,这就导致水库周围的蒸发量大大增加,导致水利工程附近地区的降雨量增长,导致周围地区的气候产生变化。

1.2影响周围生物物种

通常情况下,在水利工程中会建设有一定的水温收集设备,它会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将水库中的水温快速升高,导致水库中的水温与河道内的水温存在巨大的温差,使河流的生态稳定性受到影响。并且由于水利工程会使洪泛区与滩地之间有所分割,导致水利工程范围内的植物生长紊乱。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此地范围内的动物多样性减少。不仅如此,由于水利工程在运营期间会产生大量的污染性物质,当其排入河流中时,会使水中的生物受到污染甚至死亡。

1.3影响社会生态秩序

由于水利工程的整体规模较大,占有的土地面积非常广,因此建设水利工程会占有大面积的土地,导致农业耕种范围减少,或者对房屋以及历史建筑造成影响。这样的情况已经发生过很多次,原有的社会生态模式遭到破坏,引起人们的不满。

2、解决水利工程管理中生态问题的有效策略

2.1保证水利工程建设的经济性与安全性

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是有相应的规范与原则的,一定要遵循相应的原则进行建设与管理,这样才能保证水利工程的质量。与此同时,如果能遵循水利工程的原则情况下,再加以结合生态环保理念,就能使水利工程中的生态问题得以减轻。为了保证水利工程的使用寿命,以及确保水利工程拥有良好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就需要在施工过程对工程力学与水文学进行充分的研究,并按照相应原理进行施工。对水利工程建设过程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要提前进行考虑,并制定预防方案,例如河流中泥沙的冲刷这一过程是具有变化性的,所以要充分了解河流的动态变化特征,这对于保护河流生态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并且进行水利工程的生态化建设,还要使水利工程的效益最大化,这就要保证水利工程建设拥有良好的安全管理工作。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加以重视,避免造成损失,对施工项目的效益造成影响。

2.2对生态空间的管理与控制进行加强

目前在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方面,相应的体制与制度并不完善,这就导致在水利规划方面缺少一定的约束性,使工程中相关的规划设计存在不合理的情况,例如工程入河排污口的位置不科学,生态用水与生态空间被占用,这些问题都是因为没有相应的制度体系进行约束所造成。因此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一定要充分融入在水利工程规划工作中,使水利工程的建设更加科学合理,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

2.3从宏观的角度对生态水利工程进行建设

从整体出发,以大局为重是进行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思想,它可以使生态系统与水利工程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能够增强二者之间的有效配合。以宏观的整体作为出发点,对整个的生态水利工程以及周围的环境进行分析,这样对于生态修复工程的质量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不能只是注重河流生态系统的修复问题,而是要以大局为重,以整体的思路对水利工程的生态建设做出贡献。

2.4推进已建水利工程的生态提升

首先,评估已建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差距,按照确有需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的原则进行以建水利工程的生态改造;其次,根据水利工程生态修复提升改造的标准,将以建工程按照无需改造、生态化改造等类别进行标准划分,针对性地修复生态受损系统,减缓已建工程对河流水域生态系统以及生态功能的影响。

3、水利工程开发与生态平衡的有机结合

3.1水利工程不干涉自然生态物种多样性

我们在建设适合人类使用的水利工程,其实就是在改造河流周围的环境,不论是植被分布问题还是河道高度角度问题,我们对这些因素加以改动就破坏了原本适应这里生态环境生物的生存,直接影响到了物种多样性,破坏了生态食物链,就会导致当地物种单一、生态种类灭绝的恶性问题。因此,我国环境专家认为水利建设不应该去影响自然生态物种多样性,就是在不大量改造环境的情况下进行施工,在不干涉自然的情况下进行建设,在不破坏自然的情况下去使用。水利工程的建设是为了解决人们的民生问题,但是如果破坏了自然生态就成了舍本逐末杀鸡取卵的行为,是不利于我们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因此,我们在今后的一系列水利工程建设的计划上就要结合自然环境进行考虑,不破坏自然的情况下结合自然进行水利建设。

3.2降低工程占地面积保护自然环境

我们常说自然演化是有理可依的,因此自然河道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我国科研人员经过一系列研究发觉这类自然河道是最适合目前河流情况以及周围生态结构的自然性水利工程,因此我们要做的不是破坏原本就存在的河道,而是在原有的自然河道基础上加以少量施工和改造,以达到水利工程的目的。不大兴土木建设水利工程就能减少水利工程的占地面积,从而保护了河道附近的生态环境,并且施工投入更小,效果更好。因此,现在我们的水利工程提倡小而巧,结合自然保护生态。

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可以发现我国环境保护形势并不乐观,尤其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河流水域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采用传统的方式来对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不仅会加重环境的负担而且还会使水资源问题更加严重,最终使得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而采用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来对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不仅能够实现了对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且还保护和尊重了自然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尤伟,周春.关于生态水利工程设计问题和措施分析[J].区域治理,2018(41):239.

[2]宋艳,张霞,李心愉.水利工程设计中生态景观与文化元素的构成关系分析[J].装饰装修天地,2018(21):372.

[3]洪浩波.浅谈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生态水利工程[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

[3]郎建生.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J].珠江水运,2018(17):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