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融合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基本理念,也是素质教育的重点,特别是对小学生来说,五育融合有着巨大的影响。小学是学生性格和行为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建立人生三观的重要阶段。因此,教师应综合五育融合的理念,在实际教学中做好教学工作。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也不例外,项目化教学作为体育教学的有效手段,是贯彻落实五育融合理念的重要抓手。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项目化学习方法的合理运用,不仅能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培养,还能使学生的全面素质得到提升,有利于推动构建高效课堂,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五育融合”理念概述
(一)五育融合”是指五育教育的融合,即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育的有机结合。德育培养学生的人文与道德素养,智育培养学生的学科知识和学术能力,体育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美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劳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这五育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在新时代,学校要实现“五育融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在课程设置方面,学校应该跳出传统的学科隔离模式,构建融合式课程体系。传统的学科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分割了学生的学习,学生只能在各个学科之间划分时间。而融合式课程体系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有机整合,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在体育课程中引入智力和美育元素,让学生在运动的同时感受到智慧和艺术的魅力。这样的课程设计能够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其次,学校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和个性化教育的实施。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考试成绩的评估。而在“五育融合”的教育模式下,教师应该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和学习的协助者,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体,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课程和活动,实现个性化的学习目标。学校可以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项目研究、实践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最后,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在传统的学科教育中,学生主要进行理论学习和实验室实践,缺乏与社会的真实接触。在新时代,学校应该加强与企业、社会组织和社会群体的合作,提供更多学习平台,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面对挑战和解决问题。通过实践和创新,学生将能够在实践中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科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总之,五育教育的融合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有效途径,通过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实践和创新的综合培养,能够提高学校培养质量和人才竞争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转变角色,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和学习的协助者,学生则应成为学习的主体,注重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并通过参与项目实践活动,进行积极的思考和讨论,从而引发心智的成长。
二、项目化教学实践的内涵和实施
项目化教学是一种依托完整的项目实施过程来开展教学的教育模式,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以任务为驱动,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想、做中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在培养学生问题分析,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研究、使用现代工具,沟通、团队合作,项目管理和终身学习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课程项目化教学的基本内涵
项目化教学是一种系统的教学方法,其核心是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与技能。项目化教学的本质是围绕项目组织学生展开学习活动,使学生参与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项目化教学内容丰富,体育课程项目化学习通过鼓励师生共同挖掘学科知识,激发内在驱动力,
从而改变传统单一体育技能学习的填鸭式教学。翟浩林认为项目化学习通过深度探究,可促使学生从全局出发进行自我认知,并以一种创造性、合作性的方式解决问题。
(二)项目化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1、教学内容以工作任务为依托
项目化教学的教学内容是根据实际工作任务需要来设计的,以工作任务为依托,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而工作任务本身则是根据“五育融合”的目标提出的,完成任务的过程即是教育的过程。
2、教学过程具有实践性
项目化教学的教学过程强调实践性,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并在项目式、活动式教学中,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体会学习的乐趣。
3、学习成果具有多样性
项目化教学的学习成果具有多样性,学生可以通过完成不同的任务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实现德、智、体、美、劳的综合发展。
总之,项目化教学是一种以项目为主要组织形式的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促进知识、技能和情感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同时,它也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依托完整的项目实施过程来开展教学的教育模式的特点。
(三)项目化教学的具体实践研究
1、情境创设和问题驱动
在体育教学中,需要对情境进行创设。而所谓的情境创设主要是结合当前学生的实际素质和能力,对教学目标进行分析和挖掘,提升学生的实际能力。要对学生结合教学目标设定具有吸引力的问题,体现对于学生的吸引力,从而拓宽学生的思维方式。
2、研究与提出问题
学生要按照教师制定的引导问题进行学练结合,老师要让学生参与到学练结合的情境之中,从而完成课程教学目标。在项目式教学中通过多重工具提升学生思考探究与分析运用的能力。在教和学中,教师可以按照教学安排向学生提出进阶式的问题,来实现对学生学习的积极引导。与此同时,学生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对自己存在困惑的额问题向老师或者同学进行请教,通过互相研讨以及深入思考等方式进行问题解决。
3、问题解决与共识达成
实践研究或者问题驱动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问题的解决。这个过程同时也是问题解决和知识构建的关键过程。对于学生能力提升具有极其关键的作用。但是解决问题的方式多样化,需要结合情境的差别采取不同的解决方式。在整个过程中,需要学生对不同问题以及解决方式进行梳理、分析和总结。
4、分享成果与运用迁移
通过成果分享与应用迁移可以让学生思维品质得到有效提升。学生的分享过程,也是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思想发生碰撞的过程。学习的目的就是学以致用,通过课堂知识的学习,实现触类旁通,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当中,以此提升学生全面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三、结论
体育课程与其他课程在内容及课堂形式上的差异,使得其在“五育融合”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体育教育在“五育融合”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把握教学资源,将德育、智育、美育和劳育融入体育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帮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开发和提高智力、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为今后的成长打下良好基础。
在项目化教学实践当中,需要教师结合教学目标对课程教学进行重新设计,这也是“五育融合”理念的关键,在教学实际中破除传统的宣灌式教学方式,结合学生实际开展探究式教学。对教师来讲,需要结合课程目标,通过情境教学方式,采取进阶式问题设定吸引学生的同时,注重结合学生实际采取以人为本的原则,不断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还需要老师尽可能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通过分组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以组为单位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拓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实现德智体美劳“五育”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 姚雪琪. 探析项目化学习在小学体育教育中的实践[J].求知导刊,2021,(35):79~80.
[2] 翟浩林. 项目化学习在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实践探究[J].体育视野,2021,(11):48~49
[3] 唐国瑞,邱伟 . 项目化学习在体育健康教育中的实践研究 [J]. 体育教学 ,2019,39(8):13-14
[4] 郭芬云,刘静 . 项目化学习的特征及其教学意义 [J]. 中国成人教育 ,2020(16):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