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摘要: 目的:探索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3月~2021年3月所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0例,以分组的形式进行治疗比较,其中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组患者人数为60例,组成为Z组。以传统护理模式治疗组为D组,患者人数为60例,通过6个月的护理治疗后,观察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恢复情况。结果: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的护理方法比传统护理模式效果要好。讨论:本文通过两组之间的护理治疗得出,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神经功能,相对于传统护理工作来说,早期康复护理模式更具有研究意义。

引言:脑梗死在我国医学上普遍认为发病率极高,在我国脑梗死病症一直是当下医师高度重视的问题。由于脑梗死治疗一般要通过手术,手术后脑梗死患者会出现语言能力丧失、身体偏瘫等现象,致使患者家属的压力、负担等随之增加。针对此种现象,术后的早期康复护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为保证患者的健康早日康复,本文将以分组的形式分别对患者进行护理模式的治疗,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3月~2021年3月所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0例,120例患者均已定性为脑梗死疾病,无任何其他疾病,患者的生命体质以及患病时间均以达到我院研究标准。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组患者人数为60例,其中40例为男性患者,20例为女性患者,平均年龄为(64±6)岁。采用传统护理方法治疗组患者人数为60例,其中38例为男性患者,22例为女性患者,平均年龄为(63±9)岁。两组患者患病时间、年龄、患病处、性别均无太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用于比较。

1.2研究方法

D组以传统护理方法进行治疗,护理人员每日定时进行查房并询问,为期6个月的护理治疗过程中,随时对患者进行检测相关工作,在手术后的21天后,将对其采用传统护理方法,首先以患者饮食作为主,然后增加患者肢体关节活动的护理,从而使患者达到自主活动的效果。而Z组将在D组的护理基础上引入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具体方法如下:

1.2.1用药护理

大多数患者在得病后,都需用药进行治疗,脑梗死患者也是如此,为保证护理效果可以提高,首先监视患者用药,通常患者服药都以一把式进行用药,对其药物种类不给予分别,这种情况极其容易产生用药的不良反应现象,鉴于此种现象,护理人员务必按照医师给予的时间、药量进行用药,以医师的安排是否可以一起服用来决定用药护理,切勿乱用、多用,以免造成患者用药用身体出现损伤。如果患者用药时出现不良反应,第一时间快速通知主管医师,医师根据患者情况采取换药服用,从而使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所提升。

1.2.2语言功能的恢复护理

由于脑梗死患者术后的语言功能丧失率极高,护理人员务必要针对此种情况设立语言功能护理教案。首先,护理人员每日对患者进行指导口部运动,等运动结束后,开始发音练习,先由简单开始,最后以难度较高的组合音在进行语言功能练习。该目的是为了提高患者语言表达能力,使中枢神经恢复到理想的状态。

1.2.3机体护理

护理工作中最为主要的工作莫过于机体护理,脑梗死患者术后患有肢体残疾、死亡率等现象的概率非常高,针对此种现象,护理人员务必要以适合患者的护理方法对其进行治疗帮助运动,建立运动方案时,首先了解患者,采取的运动方案对于患者而言是否可以发挥其功效。然后在稳定定时安排患者每日运动,活动更关节等等。最后,从稳定性像难度系数高的运动进行安排,从而使患者身体全面到运动的状态。

1.2.4并发症预防护理

患有脑梗死的患者一般治疗时间较长,致使在医院的时间也长。为防止患者在院期间出现并发症现象如:便秘、痔疮等。护理人员必须保持室内卫生清洁、空气好、通风好等,如果发现患者有何不适,立即通知主治医师,以免造成患者损伤。

1.3观察评价指标

通过对两组护理治疗的观察与检测,并进行了实时记录,采用CSS卒中量表对患者神经功能方面给予出了评价,其中包括:语言功能、意识、肢体等,对应的分数越高其恢复的效果就越好。生活质量将采用SF—361量表进行对患者指标给予出评价,其中包括:生理、生活等,其对应的分数越高其恢复的效果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对120例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探索中,本院将采用SPSS19.0软件作为统计用,X±S单位为计量资料,检验统计单位为t,(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前后神经功能恢复效果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经检测大致相同,无差异。

在为期6个月的护理治疗过程中,采用早期康复护理组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状态比传统护理组有着明显的效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恢复效果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并无较大差异。

在为期6个月的护理治疗过程中,采用早期康复护理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高于传统护理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脑梗死疾病是我国医学一直处于研究治疗的病症,由于脑梗死疾病对患者伤害性巨大,甚至会导致患者患病死亡,由此,我国众多医院的医师对于此病的治疗方法非常重视。脑梗死的由来是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较多的血栓,在大量的血栓产生后患者就会出现因脑供血不足所产生的头晕目眩、恶心等症状。通常治疗脑梗死疾病需要患者做手术,而手术后患者语言功能、肢体行动、意识等方面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同时也为患者家属及家庭带来了较大的负担。因此,为确保患者可以早日康复,术后的护理工作是极其重要的,传统的护理模式主要以卧床休养为主,但经过长时间的修养不活动等,不但没有恢复反而病情更加的严重。鉴于此,合理安排患者护理,采用科学合理的有效方法对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恢复是重点中的重点,通过本院所选取的120例患者治疗过程中可以得出,早期康复护理模式是极为适合脑梗死患者护理治疗的,无论从恢复神经还是生活质量,该模式明显优于传统护理模式。

参考文献:

[1]黄捷.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实施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对其神经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探讨[J].人人健康,2020(14):485.

[2]孙洪敏,宋云霞,张雪雪.早期高压氧联合整体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11):69-71.

[3]魏柯柯.早期综合康复护理模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07):161.

[4]高晶晶,祝学莹,杨小春.卒中单元康复护理模式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的影响[J].内科,2020,15(01):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