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患者长期留置鼻饲管的护理分析
摘要: 胃管鼻饲是指用鼻饲管给患者给予营养支持的一种方法。其优点是操作简单、经济适宜,适用于所有情况的患者,操作费用低廉,对临床护理工作要求较低,是目前治疗重症患者的首选方法。鼻饲能有效地改善肠道功能和营养支持,可降低感染性腹泻并发症或营养不良发生率。但随着人口老龄化,加之重症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增高及疾病逐渐加重,增加了管理难度。为了规范鼻饲管操作,我科制定了操作规程,严格执行质量管理标准。

引言:胃管鼻饲是一种局部麻醉的鼻饲方式。采用鼻饲时将胃管置入食管中段和空肠末端,经口腔插入气管内的导管经过鼻窦进入肠道,通过食管静脉到达胃腔内供氧,以促进肠道蠕动。胃管采用“短小精悍”的鼻饲管,管子管径为30~40 mm,管口位于食管水平端的中央部位,管子末端与粘膜保持一定距离。管子置入胃内时以口腔垂直入胃,到达胃腔后以口腔为入口与粘膜保持一定距离以防止粘膜充血水肿及炎症反应。鼻饲时病人需侧卧位或半卧位。胃部被粘膜覆盖容易引起患者吞咽困难、呕吐等并发症发生;而鼻饲管较细,不能进行口腔插入时容易出现口腔异物和食管下端梗阻等问题。随着对该技术应用程度地加深和临床经验地积累,现就胃管鼻饲中护理经验介绍如下。

一. 对病人进行充分的宣教

(1)患者对自身病情的认知:患者若病情反复,出现不适时应给予心理安慰、疾病治疗建议、疾病预防知识等。(2)营养支持的意义:通过合理的营养支持可降低胃肠疾病、并发症发生。(3)避免过度疲劳:患者若过度疲劳常出现吞咽困难、呕吐等症状。(4)减轻输液速度及输液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止患者脱水和电解质紊乱。(5)改变食物性状:增加胃肠动力及食物代谢产物的摄入,提高患者食欲及消化功能等方式有助于缓解症状。(6)预防和纠正并发症:若出现腹胀、腹痛或吞咽困难等症状,应给予对症治疗如胃肠减压、胃肠动力药物如吗啡、美托洛尔等以减轻不适症状;若发现咽部干燥、疼痛、便秘等症状时可给予肠内营养治疗或口服胃蛋白酶等治疗方法以改善症状;发现腹胀、便秘时应给予排便促进或应用肠道松弛剂来缓解不适症状;此外还应注意增加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及适当减少体力活动以减轻患者症状等建议予以介绍和解释。(7)注意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患者血压增高、心率增快、呼吸频率加快或呼吸暂停时应立即给予静脉输液扩容。(8)注意观察患者口腔有无异物的发生;若异物出现在鼻腔中或进入气管而造成气管阻塞需立即给予吸入性肺炎球菌、支原体或衣原体感染的治疗方法和正确处理办法等知识提醒与解释。

二.临床护理操作

在开始鼻饲前应观察胃管与口咽的接触情况,根据患者口咽的位置、咽部肿胀程度及患者年龄选择合适的插管位置,严格按照鼻饲管的要求做好准备工作。插管前准备好消毒棉花和专用鼻饲管吸管用具。患者头部水平位置进气管插管工具前垫棉和专用鼻饲管吸管用具(双头套),患者侧卧位时将棉球伸入胃腔内,将吸管缓慢地吸进口腔内。在导管插进胃腔后要观察其周围血管和消化道出血情况。若发生鼻饲管堵塞需将鼻腔内分泌物清除以防感染发生。同时观察患者排便情况及大便性状、颜色、气味及颜色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鼻饲过程中患者应安静休息8 h以上。若患者对鼻饲过程中发生不舒服或需要暂停鼻饲,应耐心解释原因。鼻饲后需密切观察患者自主呼吸和排气量情况,发现有鼻出血、气胸、咳嗽、胸闷、气急时应及时给予吸氧等治疗。鼻插过程中患者应安静平卧,避免剧烈活动,以防误吸。如病人出现上腹部疼痛或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告知医生,以便医生采取相应措施。对于需气管插管治疗者,应先检查气管内是否有异物、是否有分泌物(如脓液、痰液)等残留在气管内。如发现存在异物时应立即进行异物取出操作;如患者发生喉部不适时应及时向医生报告。注意观察胃管插入的深度如何变化,有无漏液或堵塞或阻塞情况发生、导管的角度如何变化、患者是否呕吐或出现呛咳现象等。

三.管理方法

鼻饲期间,我科采取“三查六对”的方式:①查对患者病情、生命体征、鼻饲管与胃管大小、使用后留置鼻饲管用药情况;②查对鼻饲管管芯是否清洁、通畅,使用方法是否正确;③了解鼻饲管的材质和使用量,有无压疮及分泌物残留;④每日鼻饲管清理工作完成后进行清洗、消毒后使用。我科采用多种方式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发现鼻饲反应及时通知医生、护士进行处理,并指导注意事项。鼻饲期间患者有任何不适均应立即停止治疗立即联系医生进行处理。我科采用“三查六对”方式:①查对鼻饲管穿刺部位及周围皮肤是否有淤血;②观察鼻饲管插管后是否有鼻腔分泌物有无渗出性液体滞留;③做好鼻饲管导管头与鼻饲管之间连接是否严密、顺畅、有无压力不均等问题。

四.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

临床上,神经科病人因疾病所致的神经衰弱、植物神经紊乱等,容易出现情绪低落。精神心理因素是神经衰弱的重要原因,神经内科病人大多处于慢性期,身体抵抗力下降。而消化系统疾病常伴有焦虑、抑郁症状,患者常伴有认知障碍、睡眠障碍。因此,在临床上如何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变得尤为重要。护理人员应尽可能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及药物治疗知识的讲解。如:观察患者有无呕血现象应及时进行检查;观察患者有无出现烦躁状态、焦虑等情况及时给予心理安抚;观察患者有无吞咽困难等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同时通过语言帮助与指导、按摩头部、按压穴位等方式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提高他们对疾病对身体造成负面影响及积极配合治疗行为。

结语:鼻饲管是将鼻饲管插入患者的胃内,可以直接给患者进食或饮用。鼻饲管在临床上常用于营养不良、急性胃肠炎等情况的治疗。患者使用鼻饲时由于胃肠道消化功能减弱及吸收功能障碍等因素,导致胃液分泌减少或胃肠道动力不足,营养缺乏。对这种情况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提高患者的营养状况。本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两年来对神经内科重症患者鼻饲管操作的护理观察和研究总结发现:胃管鼻饲操作流程简单迅速、经济适宜、并发症少、无患者及家属拒绝接受风险较低。

参考文献:

[1] 张娟,朱建英.改良鼻饲管置管法在鼻饲管难置患者中的应用观察[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19(14):1719-1720.

[2] 马琼珍,颜小仙。留置鼻饲管的临床护理[J].湖南医学院院学报,2008,14(1):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