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
摘要: 林州市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条件发生巨大变化,市域水资源保障问题日益凸显,供需矛盾不断加剧,急需摸清水资源家底,查明水资源供用情况,分析现状存在问题,为实现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林州市位于河南省北部太行山东麓,地处山西、河北、河南三省交汇处,东与河南省安阳县、鹤壁市、淇县接壤,南与辉县市、卫辉市交界,西与山西省平顺、壶关、陵川等县毗邻,北隔漳河与河北省涉县相望。坐标为东经113°37′~114°51′,北纬35°40′~36°21′。素有“太行山的门户”之称,是沟通晋、冀、豫三省之咽喉,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近年来林州市水资源问题日益突出,供需矛盾逐渐加剧,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需摸清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情况,为后期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指引方向。

1水资源量及水环境状况

1.1当地水资源量

根据《安阳市2018年水资源公报》,林州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总量为3.40亿m3;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2.19亿m3,其中多年平均浅层地下水资源量为0.62亿m3,多年平均浅层地下水资源允许开采量为0.434亿m3。

1.2外引水资源量

林州市目前外引水主要是通过红旗渠引入的水量。根据《漳河上游年度水量调度方案编制与实施》(漳河上游管理局 北京中水新华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2011年11月),红旗渠在50%、75%、95%保证率情况下的引水量分别为1.53亿m3、1.19亿m3、0.36亿m3。

1.3水环境状况

林州市境内主要河流有浊漳河、洹河、淅河、淇河,共有4处水质监测断面。根据环保局数据显示,2018年,全市水质监测断面中,南谷洞水库水质为III类,红旗渠的水质为III类,弓上水库、淇河的水质均为II类,均达到了对应水功能区的水质目标要求。

2现状供水量

根据《安阳市2018年水资源公报》,2018年规划区各类水利工程为用水户提供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供水量为1.8046亿m3,其中地表水供水量0.8392亿m3,占总供水量的46.5%。地下水供水量0.9654亿m3,占总供水量的53.5%。地表水中由蓄水工程供给的水量0.1479亿m3,占总供水量的17.6%。引水工程供给的水量0.6485亿m3,占总供水量的77.3%。提水工程供给的水量0.0428亿m3,占总供水量的5.1%。1.png图1 不同水源供水量图                                                                              图2 各类工程供水量图

3现状用水量

林州市2018年用水总量为1.8046亿m3,其中城镇居民生活用水0.1703亿m3,农村居民生活用水0.0658亿m3,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占总用水量的13.08%;农田灌溉用水0.7714亿m3,占总用水量的42.75%;林牧业用水0.0702亿m3,占总用水量的3.89%;工业用水0.4760亿m3,占总用水量的26.38%;城市绿化及水面补水0.2509亿m3,占总用水量的13.90%。2.png图3 不同类型用水量图

4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分析

4.1地表水资源消耗

(1)当地地表水

林州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3.40亿m3,依据《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分析成果,海河流域、黄河流域、淮河流域地表水可利用率分别为50.9%、54.7%和47%,本次计算中地表水可利用率综合取50%,经计算,林州市多年平均地表水可利用量为1.70亿m3,2018年全市地表水资源消耗量为0.19亿m3,因此林州市地表水资源消耗率为11%,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处于较低水平。

(2)外引水

林州市在保证率为50%的情况下通过红旗渠引漳河水约1.53亿m3,2017年红旗渠引水量为1.26亿m3,用于工业生产0.01亿m3,用于农业生产0.52亿m3,剩余引水全部用于维持河道生态环境。

4.2地下水资源消耗

林州市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2.19亿m3,根据《河南省水资源》,可开采系数约为0.7,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为1.53亿m3,其中浅层地下水可开采量为0.434亿m3,2018年全市地表水资源消耗量为0.9654亿m3,可知林州市浅层地下水严重超采,补给困难的深层地下水亦被大量开采。

5水资源及其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林州市工业和生活用水逐年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及生态环境稳定的关键因素。同时由于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人口的增加以及农业化肥、农药的普遍超量使用,废污水排放总量随之增加,水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遭到破坏(大部分干河存在垃圾倾倒及农村废污水乱排现象)。目前林州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5.1供水结构不合理

林州市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2.19亿m3,根据《河南省水资源》,可开采系数约为0.7,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为1.53亿m3,其中浅层地下水可开采量为0.434亿m3,可知林州市浅层地下水严重超采,补给困难的深层地下水亦被大量开采,也与“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要求不匹配。

2018年全市地表水资源消耗量为0.19亿m3,因此林州市地表水资源消耗率为11%,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处于较低水平。

综上可知,林州市供水结构不合理,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基本达到上限,地表水资源利用率却较低,难以实现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5.2用水结构不合理

从近年来实际用水量分析中可以发现,农业用水虽然在量和比例上均逐年下降,但仍占用总用水量的46.6%,主要是用水效率低和种植结构不合理造成的,从农业灌溉方式上看,大部分农业灌溉采用是漫灌,而高效用水的灌溉方式如微喷、滴灌等使用面积较小。因此,大力推广现代高效节水农业及合理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势在必行。

5.3非常规水源开发力度不够

林州市再生水和雨洪水的利用率不高。由于再生水开发投资大且回收慢,处理后的污水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另外每年有大量的雨洪水因城市排水设施中渗水设施少、雨污合流,山区缺少必要的拦蓄设施而白白流走,造成大量的雨洪水资源浪费。

5.4非工程节水措施在节水推广中应用的不够充分

农业节水通过节水工程技术与相应的农艺节水措施和管理节水措施相结合,才能发挥综合优势。农艺节水措施包括控制灌溉、平整土地、秸秆还田,抗旱保水剂等,但这些农艺节水措施在林州市应用不够广泛。管理节水措施包括调整种植结构、机井管理、建立农民用水协会和建设节水灌溉管理体系等。林州市、站、乡镇和村四级节水灌溉管理体系和相应机构没有建立起来,各乡镇和各类取水的远程监测点还不完善,造成对节水灌溉取水的监控与管理不到位。总之,林州市的节水灌溉管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城镇生活用水的节水器具普及率低且不均衡,管网漏损率过高。还没有全部做到单户安装水表和有效计量;不能及时发现漏水点和正确判断漏水量,且不能采取有效的治漏措施。而且居民还没有形成良好的节水意识,形成良好的节水习惯。

5.5水环境管理的普及面不足

市域内常年有水的河流水质监测断面不足,全市只有4个,不能充分反映河流整体水质状况,导致监管存在盲区;其次是季节性河流处于无监管状态,河道里常见垃圾堆放,污水漫流,致使河道生态退化,水体污染严重。

5.6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林州市水利工程存在老化失修、配套不足等问题。例如在农业节水方面,已有节水设施破损老化,年久失修,特别是70~80年代建设的渠系工程趋于老化,输水效率降低,与结构调整不相适应,部分设施落后或超出使用年限,需要更新换代,现有水利工程及灌区设施供水能力下降,水的跑、冒、漏、渗现象日益严重。同时,市政管理手段落后,不能适应新时期对水资源管理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6结语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对于保障区域取用水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不同水源供水及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的角度来分析林州市现状供用水结构存在的问题,建议从需求上解决问题,开展节水型城市建设,从而减少需水量;从开源上,开发利用再生水资源,提高再生水回用率,减少地下水的开采;从水环境保护上,建设污水处理厂,集中收集处理污水,减少污水排放口,改善河道水质;从管理上,完善相关法规文件,加大管理力度,提高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安阳市2018年水资源公报》;

[2] 《漳河上游年度水量调度方案编制与实施》(漳河上游管理局 北京中水新华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2011年11月);

[3] 《河南省水资源》(河南省水资源编纂委员会 2007年8月);

[4] 《林州市水资源合理利用状况评价及综合节水技术应用研究与示范》(林州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办公室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2001年3月);

[5] 《林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