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课堂开展篮球教学的路径探析
DOI: 10.12721/ccn.2024.158964, PDF, 下载: 147  浏览: 1532 
作者: 王峰
作者单位: 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黄墩镇初级中学,276800
关键词: 初中体育;篮球教学;策略
摘要: 篮球作为一项广受初中学生喜爱的体育活动,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社交能力。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有效地开展篮球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运动技能至关重要。然而,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体发展水平,设计合理的篮球教学内容和方法是体育教师面临的一大挑战。

前言

初中体育教育是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而篮球作为一项受到广初中生喜爱的运动项目,在初中体育教育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很多初中体育教育工作者在篮球教学中遇到了困难,需要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帮助学生提高篮球水平和兴趣。因此,本文旨在探析如何提高初中体育篮球教学效果,以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篮球兴趣,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初中篮球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

(一)方法模糊

现在的初中篮球课程依旧按照传统方式进行,在学生列队完毕以后,由老师带着同学们跑步热身,然后做一些简单的热身活动,再将他们分成两个小组进行半场比赛,对于课本上所说的篮球动作,几乎没有进行任何讲解,而大部分同学要么去打乒乓球,要么三五成群围在操场上闲聊,还有的则是坐下玩手机。所以在学习之后,学生根本就无法掌握篮球的基础动作,而那些热爱篮球的人则是根据自己对篮球的了解来模仿动作,不爱好篮球的根本就不会去接触篮球。有的体育老师也会教学生打篮球的动作,但是都是示范做做样子,对于学生到底会不会练习,掌握情况如何,他们并不关心,老师们觉得自己只需要做好教学工作就可以了,对于教学结果并没有监督,所以课堂教育效率并不高[1]

(二)兴趣不足

篮球运动不需要太多的设备,对场地要求也没那么高,但需要很高的体能与技巧。如果没有扎实的篮球基本功就无法参加竞赛,学生的获得感、成就感和竞争意识也无法得到充分发挥。篮球是一项高强度运动,所以很多同学对篮球运动都有错误认识,认为只有拥有强大的体魄和良好的球技才能参加,而他们并不是最擅长的,这就造成大部分同学都不愿意去学习,当老师们讲解了一些关于篮球的基础知识,并且还做出了一些示范的动作后,他们并没有把注意力放在这些动作的训练上,所以学习效果并不是很好,热情也逐渐降低。另外一个限制孩子们篮球兴趣发展的因素就是没有足够的时间,在某些地区,教育依旧以应试为中心,教师布置了很多功课,学生还会被强制参加各种无用的补习班,这样的话,他们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神投入到篮球活动中,也无法培养出对篮球的兴趣。

二、初中体育篮球教学策略

(一)师资配置,优化质量

在初中阶段的体育教育中,由于思想观念相对滞后,许多教学手段较为陈旧,缺少完整的考核体系,使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效能很难得到充分体现。这是一种与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变革相违背的传统教学方法,不仅无法适应初中体育教育的现实要求,也与增强初中学生身体素质的目标背道而驰。我们都知道,体育新课改是一项长期工作,在新一轮教学改革中,要求全体初中教师都要具有相应的职业素质。因此,为了从事篮球教学,教师也应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和运动技能水平。通过选拔优秀的人才,可以使我国初中体育教学改革团队的整体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而为初中体育教学高效进行提供保障。与此同时,随着学校设备改进,老师们也要主动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途径与教学方式,将自身的天然优势发挥到极致,强化学生的体育活动,制定针对性的课程方案,将每个人的个性特点都纳入其中,将其身心特点与年龄特点都考虑进去,推动学校篮球活动的健康发展。

(二)把握巩固,基础落实

任何一位篮球运动员,不管是中锋、前锋或是后卫,要想参加专业比赛,打好篮球,就一定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许多初中学生因学习压力大,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参加篮球训练,使得其对篮球基础技能的掌握不够,往往就是玩玩而已,难以实现高质量的竞技运动目标。为此,新形势下的初中体育教育要转变陈旧的教育方式,使学生的篮球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要通过示范指导,让学生把握规范技术,指导学生进行要点的练习与研究,指导他们更好地把握技术要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视频给学生演示动作细节,并展示一些基础技术动作。以此,保证了教学质量,更为学生的训练水平提升奠定基础。

(三)体现趣味,引导参与

在以往的初中体育教育中存在着传统的教育理念,过度强调某些常规训练,导致学生对篮球运动缺乏浓厚兴趣[2]。因此,有效提高篮球课堂教学效果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对篮球的兴趣,学习兴趣是无穷的力量,要使同学们基于对篮球的浓厚兴趣,慢慢爱上篮球运动,这是初中体育组织篮球教育的首要步骤。兴趣是最伟大的教师,对学生的兴趣进行培养可以使其逐渐取得进步。在体育教育中,老师要把学生的兴趣放在第一位,要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理解和热爱篮球,只有在这种持续的趣味引导下,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篮球带来的乐趣,才能真正实现篮球教育的目标。

(四)设计比赛,合理竞争

以多人为主体的篮球教学模式使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参与感显著增强,有利于学生相互沟通、相互学习。由于篮球是一种竞技型体育项目,双方都要进行比赛,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通过比赛来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教师应把握学生的认识特征,在竞赛中,既要进行体能竞赛,又要进行团队协作和智慧的竞赛。在队伍里,大家要互相扶持,建立起彼此之间的感情,这才是竞赛的关键所在。当前的初中体育教育应注重让学生积极主动参加,使他们从锻炼中获得成长,从竞赛中获得乐趣。在体育教学中,要重视激发学生的热情,结合激励手段增强学生的体质,强化他们体育技术,建立快乐的篮球教学模式。比如,体育老师可以每月组织本班的同学进行一次篮球竞赛,选出前四名进入季度篮球联赛;在季度联赛中取得前两名的球队将进入学期的篮球总决赛,并最终评选出学期最佳球队。老师们还在比赛中安排了复活赛,让那些没有晋级的队伍有重新参加比赛的机会,让他们对每一场战斗都充满了期待,将自己最大的潜能展现出来。另外,在每一场比赛之后,老师要对同学们在场上的表现进行表扬,比如“这支球队的策略非常好!”“这支球队所有人都展现出了自己的长处!”等,对同学们的集体成绩给予充分认可,持续激励着他们的集体意识发展。

结语

总的来说,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篮球兴趣的关键时期,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和保持学生对篮球的热爱。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兴趣和才能各不相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鼓励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去享受篮球带来的乐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对篮球有深厚感情的学生,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邓长志. 初中体育课程中篮球兴趣培养与篮球教学研究[J]. 灌篮,2021(3):30.

[2]马正虎. 让寓教于乐走进体育课堂——初中体育篮球教学法探讨[J]. 文渊(高中版),2020(8):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