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程教育认证“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目标的构建
摘要: 水污染控制工程是支撑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要求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为培养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提升解决实践工程问题的能力,本课程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针对“水污染控制工程(上)”的课程大纲修订过程,从工程认证下的课程目标改革方向、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等方面开展讨论,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调整提出了与毕业要求对应的课程目标。以期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相关课程大纲及相应的课程目标的修订提供参考。

一、研究背景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1]。2016年6月我国正式成为《华盛顿协议》第18个成员国[2],意味着我国工程教育质量得到了国际认可,同时也意味着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的专业的毕业生将得到其他成员国的一致认可[3]。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展本科专业的工程教育认证工作,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人才培养对社会的适应性,提升工程教育的国际竞争力。以学生为中心、以教育产出为导向、以持续跟进为过程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全新的教育理念[4]。毕业要求达成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内容之一,课程目标达成是毕业要求达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基本理念,进行人才培养和课程大纲的制定工作,而课程大纲修订过程正确的调整课程目标显得极为重要。在新时代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为顺应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本文以环境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水污染控制工程(上)为例,从工程认证下的课程目标改革方向、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等方面探讨如何基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进行课程目标的调整,实现环境工程类专业的持续改进与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

二、工程认证下的课程目标改革方向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要秉承工程认证三大核心理念,充分考虑工程认证标准中毕业要求、学生能力及人文社会价值等,从多层次多途径获得教学质量的评价,并及时进行整理、分析、总结,提取关键参数用于“水污染控制工程(上)”课程目标改革,切实提高本课程的教学。

(1)课程目标更具体化、强化支撑作用

具体合理的课程目标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条件,为高等教育的工程教育认证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工程教育认证对毕业生提出了12项指标要求,涵括对知识、能力和素养的培养等方面[5]。“水污染控制工程(上)”课程目标的制定要以工程教育认证毕业要求指标作为支撑依据,将课程目标更具体化,结合本课程的基本要求、工程认证毕业要求与专业建设特色,设计本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支撑矩阵图,使学生、教师都能够以课程目标为导向,强化目标的完成与支撑作用。

(2)课程目标实现因材施教

课程目标的设计不仅以传授水污染控制工程理论知识为主,更应该注重学生能力的渐进式培养,满足学生的持续性发展[6]。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从概念的理解记忆、参数公式的推导提升到计算的应用,再到实践过程问题的解决与创新,对能力的培养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将学生能力的培养体现为对专业知识的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及创造的递进关系。

(3)课程目标融入思政元素,体现立德树人

坚持思政课在课程体系中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统筹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建设形成协同效应[7]。“水污染控制工程(上)”涵盖科学本质、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思想,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应用型实践性专业人才的创新素质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思政功能与育人功能。在立德树人和工程认证双重要求下,应在课程目标设计中积极融入涉及工程认证毕业要求中文化、安全、环境、社会、职业规范等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政元素,结合国内当前水污染控制的特点与社会需求,持续推进课程思政专业思政。

三、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水污染控制工程(上)是环境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是理论性和实践应用性都很强的学科。水污染控制工程(上)详细阐述了排水系统的体制和主要组成﹑管道附属构筑物的主要结构与功能﹑管段水力计算方法及设计要求、污水管道系统水力计算及设计﹑雨水管道系统水力计算及设计、合流制管道系统、排水泵站等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和城镇排水工程规划的基本原则。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系统地掌握排水体制、污水、雨水的规划和设计方法,了解污水、雨水管道系统领域的最新进展,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素质与能力,为从事水污染治理技术工程设计、管理树立良好的基础。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具体使学生达成知识、能力、素养三个目标:

1.掌握排水体制﹑管道附属构筑物﹑设计要求、污水管道系统﹑雨水管道系统、合流制管道系统和排水泵站等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系统掌握污水、雨水的规划和设计方法,城镇排水工程规划的主要任务与内容。

2.具备运用排水管道系统基础知识和理论的能力;具备排水管道水力计算的能力;独立分析排水管道系统规划设计的能力;初步具有解决排水管道系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3.树立生态文明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具有热爱专业、热爱祖国的情怀。

四、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根据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要求,分解毕业要求的各个指标点,建立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各个指标点

的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表1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1.png结语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针对课程大纲修订过程建立毕业要求和课程教学目标之间的对应关系,以课程教学目标来支撑毕业要求的达成,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关键内容。本文以环境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水污染控制工程(上)为例,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构建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理念的课程教学目标,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相关课程大纲的修订及相应课程教学目标的调整提供了参考。

作者简介:赵艳侠(1987—),女,济南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新型水处理药剂的研发;给水与废水资源化处理及利用;膜法水与废水处理新技术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马见青,邵广周.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大学课程考核模式探索——以长安大学“地球物理反演概论”课程为例[J].大学教育,2019(12):52-54.

[2] 谢海燕.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研究[J].科技创业,2015(11):81-83.

[3] 周凌波,王芮.从《华盛顿协议》谈工程教育专业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4):6-14.

[4] 刘宝华,李红梅,刘达玉,等.大学物理化学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广州化工,2021,49(13):203-205+218.

[5] 宇云飞,李宏斌.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高校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J].保定学院学报,2020,33(6):89-93.

[6] 李相银,袁俊,陈恺,等.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基本要求实施和完善体现时代性,特色性,实用性[J].物理与工程,2008,18(3):4-6.

[7] 徐蓉.深刻认识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目标[J].陕西现代职业教育研究,2021(1):176-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