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对环境治理问题的研究意义
摘要: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是具有客观规律的,人们认识世界,就是认识世界的客观规律。同时,人们如果要改变世界,也要遵循世界的客观规律。但是,随着人类社会不节制的发展,过于快速地追求经济成效,人们已经完全忘了世界发展客观规律的存在。随着国家工业化进程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的是资源消耗量增大、生态环境恶化现象日益严重,另一方面由于传统思想观念对环境污染认识不足导致了人们忽视环境保护意识薄弱而出现一系列生态破坏事件,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相关论述,分析了我国目前存在环境污染现状及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1.世界生态环境的现状分析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是中国共产党着眼于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以战略的思维和世界的眼光做出的重大决策。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生态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重要作用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境界。现如今世界上出现的各种环境问题和引发的各种矛盾,环境问题已经发展到不仅仅是环境恶化,更是发展到影响到人类的生存。环境问题引起的重视很小,由于环境问题影响范围大,但是深度不足却足以致命。即便是这样,普通民众对环境问题的重视还是很不足。随着环境破坏程度的增加,比如北京外围内蒙古等区域,土地沙漠化严重。产生的沙城暴袭击北京市区,造成城市大雾弥漫,人们对此的反应不过是今天的天气不好而已。但是北京外围的沙漠化已经非常严重,某些地方已经达到了寸草不生的地步。因此,提高民众环境保护意识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来解决环境问题。

2.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主要内容

2.1社会是处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中的有机整体和复杂系统。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因此,根据这点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随着社会发展变化,环境造成的问题也会多种多样。同时,因为社会是不断变化的,所以解决的办法也是变化的。如果要彻底,合理解决环境问题,就要明白要用变化的思想去考虑。万物都是变化的,自然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这个事实。举河流污染的例子来说,以前处理河流污染,最通常的做法是直接关闭污染源,然后通过河流的自洁作用让污染物自行排放干净。这种做法很粗放,同时也不能保证河流的生态系统回归正常。现在比较合理的做法是在关闭污染源的同时,利用化学办法或者物理吸附作用,平衡或吸收污染物,并通过无害化处理。这样保证了下游河道不会被污染物侵入,同时也保证了一定的生态作用不被破坏。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最终的处理方法可能会这样,关闭污染源的同时,利用生态处理机制,直接在河中释放某种生态因子,让河流达到自洁的能力大大提高,这样保护了河流的生态资源,同时也经济地处理了污染物。

2.2马克思主义把人类社会的发展看作是自然史的过程,从而创立了真正科学的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社会发展同自然选择一样,会淘汰不适合发展的事物,因此,环境问题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就显得尤为尖锐。因为环境被破坏了,社会发展缺乏动力,环境被破坏得越严重,社会今后的进展就会越缓慢。社会进展缓慢带来的效应是人们会通过破坏环境来对社会发展进行畸形的刺激,但是这种发展模式只不过是饮鸩止渴,没有合理解决环境被破坏的问题,社会今后的发展就会一直被环境问题所羁绊。因此,解决环境问题符合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论,也符合自然选择的客观规律和定律。所以,解决环境问题是每一个社会主义人必须认识到的,深刻了解到的一个严肃,漫长的课题。

2.3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一方面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具有客观性和必然性。

因此,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另一方面也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同于自然界的发展,人的自觉的活动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_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把握社会的发展,必须把这两个方面统一起来。在社会发展中产生的环境问题,也是具有规律性的。或者说,规律性的社会发展模式终究会产生一定规律性的环境问题。

3我们应该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环境问题的一些办法。

3.1政府跟传媒要强化宣传引导,增强群众环境意识。

制定进口废物管理法律法规、标准、政策的规划,逐步完善进口废物管理的规章制度。加大力度发展第三产业,均衡各个产业的发展,使得我国的经济能够和谐发展。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宣传环境法律法规,倡导生态文明,营环境教育让他们明白“通过高消耗追求经济数量增长和‘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模式已不再适应我们,要是一味地追求物质生活最终会付出好几倍的代价、我们必须努力寻求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又不对满足后代人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的路”。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提高效益的时候同时注意保护环境而不是以牺牲环境为大家,提高人们保护环境的自觉性,树立保护环境的良好社会风气。让人们了解自然与人类发展的客观规律,让人们学会尊重事物的客观规律。

3.2在马克思主义认为,量变引起质变,就是量的积累会引起本质的改变。

如果我们不断的破坏环境,积少成多,最终环境也会以它的手段来报复我们。像以前的禽流感,非典等,近一点的例子就是新冠肺炎疫情,人们对自然缺乏敬畏之心,不停地掠夺、破坏,总有一天人类对自然的恶行会引发我们无法承受的灾难。这些都是大自然给人类敲响的警钟,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同样的道理,庆幸的是我们已经认识到破坏大自然代价是可怕的,各国都在宣传绿色环保,希望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3.3重点流域、重点行业污染减排。关停淘汰落后生产设施和严重污染企业。

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早就走不通了,我们不能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我们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对严重影响环境质量的产业进行干预整改甚至淘汰。对国家产业政策明令淘汰关停的落后生产能力和不符合环保政策的排污企业坚决依法关停淘汰。对生产规模小、物耗能耗高、污染物排放量大、治理无望的工业企业实行环境污染末位淘汰。实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些必要的措施一定要施行到位,才能保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

[1]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新闻网.

[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010年修订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编写组著.---4.--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6.

作者简介:

郭明月,女,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在读研究生。

郭明亮,男,五邑大学智能制造学部,在读本科生。

周紫光,男,大连工业大学轻工与化学工程,在读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