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电力工程领域,加强绿色材料与结构设计的优化不仅是应对能源危机、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步骤。为了实现对这一技术的良好应用,政府应做好政策引导,建立完善的法规体系,在电力工程中加强绿色材料与结构设计的优化,为绿色施工技术的推广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从而推动电力工程企业的健康发展。
1电力工程中绿色材料与结构设计优化的重要性
首先,自从开展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经济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地球温度的快速上升。目前,全球地表的平均温度一直在逐步上升,其中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大部分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以及人类的其他活动等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大。要想实现双碳目标,较为重要的就是要进行能源电力方面的绿色转型。其次,加快电力行业绿色转型是国际潮流所向、大势所趋,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经之路。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未来能源资源需求还将呈刚性增长,如何立足于基本国情保证国家重要能源的安全,是目前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因此,在电力工程中加强绿色材料与结构设计的优化至关重要,提高可再生能源占比,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减少对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资源的依存度,可以解决目前电力供应面对的问题,同时也可以帮助实现稳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解决目前环境污染的问题。最后,在电力工程中加强绿色材料与结构设计的优化,可以帮助我国在国际能源市场竞争中提高核心竞争力,推动能源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只有推动我国电力行业绿色低碳的发展,加快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推进电力设备的环保和低碳创新发展,提高能源关键技术的开发和新装备的使用,才能构建我国坚实的能源变革架构,为保证国家能源安全奠定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为了实现“双碳”目标,在电力工程中加强绿色材料与结构设计的优化,将生产模式向绿色环保的方式转型,最终降低碳的排放,推动能源行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2我国电力使用现状
从节能层面看,绿色电网的能量损失大部分是电能远距离输配过程中造成的,因此,应多力并举降低电能在输配过程中的线损,比如可对输电侧电压进行升压改造、合理设置无功补偿设备安装点,提高电力工程元件功率因数、采用变频技术性能较好的计量装置、科学选择供电半径以及优化电网建设架构等。在“双碳”目标环境下,越来越多新能源发电大规模并入到配网系统中,电力系统中供电侧、电网侧和用户侧的各种能量流的耦合度以及双向能量流动度均呈现出加重的特点,对其能量损失的研究也已成为焦点。
从废料减排及环境保护层面看,严格控制SF6的排放数量、并对其进行回收处理,已成为电网转型的关键任务之一。因此,必须对刚投入生产以及正在使用中的电力设备中的SF6加强管理,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规范对含SF6的生产环节进行质量把控,并引入在线监测系统,实时监测SF6的泄漏情况,防止造成更大的污染,从根本上降低SF6的排放。
从生态层面看,电力工程的建设设计最能彰显绿色电网的内涵。怎样在满足电力网络使用要求的基础上做到使用最少资源,并对环境造成最小影响,是实现绿色电网建设目标的关键。比如,通过在电力工程中加强绿色材料与结构设计的优化,进而科学设计各处的施工细节。此外,为保障电力网络搭建中绿色施工的效果,需要在电网施工环节做好生态环境评价,借助相关评价指标体系,挖掘绿色施工的重点要素,为后续绿色电力体系技术和管理工作做好铺垫。
从资源循环层面看,在电力工程中加强绿色材料与结构设计的优化是依照节约降低碳排放的思路来诠释绿色电力内涵。电力工程施工所用材料,以及电压逆变、传感通信等使用的电力设备,在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方面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的号召,不断优化相关的行业准则和管理制度,采取绩效考核措施,完善电力单位内部资源管理体系。
3电力工程中绿色材料与结构设计的优化策略
3.1电力工程节能减排材料的应用
碳捕获和储存。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碳捕获和储存技术在电力工程中变得越来越重要。碳捕获和储存技术是一种能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绿色技术,以实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在电力工程中,应用碳捕获和储存技术能够显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有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其他有价值的资源,例如工业原料或燃料等,实现资源化利用;可以提高电力工程的能源利用效率,同时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也可以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例如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应用。
能源储存和智能电网。在电力工程中,能源储存和智能电网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能源储存技术是指将电能、热能、化学能等能源储存起来,以解决能源供应和需求不平衡的问题,同时也能够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其主要包括电池储能技术、抽水蓄能技术、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等。智能电网技术是指通过智能化技术和设备对传统电网进行升级改造,以提高电网的可靠性、安全性和效率的技术。常见的智能电网技术诸如智能变电技术、智能配电技术等。
3.2电力工程碳中和目标下能源结构设计优化
在电力工程中,清洁能源利用已成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手段。通过优化清洁能源利用的结构设计,可以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化石能源的消耗,减少碳排放。在电力工程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多种清洁能源进行利用,以降低单一能源的风险。可以采用多种清洁能源的组合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将并网发电和分布式发电结合起来,发挥效益的最大化。并网发电可以满足大规模的电力需求,而分布式发电可以降低传输损耗,提高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同时,也要积极推动传统能源转型,通过发展核能、优化火电结构、推广清洁煤技术等降低传统能源的碳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结束语
在电力工程中加强绿色材料与结构设计的优化,能够实现电力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电力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绿色材料与结构设计作为一种创新的工程技术,旨在提高电力工程的能源效率,同时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对于实现电力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周伏秋.“双碳”目标下能源电力绿色转型展望[J].电气时代,2022(01):22-23.
[2]孙宝东,宁成浩,吴璘,等.从能源危机看我国能源电力低碳转型的政策选择[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1(34):48-51.
[3]周颖,傅鹏.碳达峰背景下中国电力行业的绿色转型[J].中国外资,2021(15):64-66.
[4]李恩燕.绿证交易制度下新能源电力企业与火电企业的博弈研究[D].云南大学,2021.
[5]井然.对中国能源绿色转型的基础性认识—专访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行业发展与环境资源部副主任薛静[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7(04):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