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摘要: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数学学习是学生通过探究、实践等活动主动获取数学知识与技能,发展思维能力,形成良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过程。”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前言

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结合小学数学新课标理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旨在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一、明确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在“双新”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能够为其他科目学习提供支持和帮助,因此,教师应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从学生实际出发,明确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教学案例、小组合作、分组交流等方式,让学生明确数学学习目标,增强学习动力,促进其主动探索数学知识,实现知识内化。只有明确了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才能使数学教学落到实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关注学生所处阶段的认知水平,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设置针对性教学活动,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此外,教师还可通过情境创设、任务驱动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参与其中,进而培养其自主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身边的事物或者生活中的情境作为教学资源,让学生对数学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例如:学习《角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可以先通过视频图片,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一些角,并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所看到的角,再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画一个角,与同桌分享交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获得直观感受。

三、开展合作式学习,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形式,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共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科学组织学生分组学习,让学生能够相互合作、取长补短,在实践活动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例如,在学习“圆柱体体积”这一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有哪些材料可以制成圆柱体?我们如何把它加工成一个圆形?如果没有模具,又该怎样做呢?由此引出圆柱体体积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生活中的奥秘,感悟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四、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一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多发表意见,在交流中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分数加减法”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学具,如使用扑克牌、算盘等,以趣味化的形式进行加减法计算,同时将此过程拍摄成视频,再借助多媒体设备分享给全班同学,并提出一些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从而培养其创新思维。

二是启发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学会质疑。为了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当学生遇到难以理解或解决的问题时,要及时向老师请教,从而避免盲目跟从他人的解题方法。

三是教师要及时总结学生错误的原因。有些学生上课很认真,但就是不会做题,导致成绩不理想。其实,究其根本就是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利用教具引导学生观察长方形的特征,然后通过比较长宽高以及求面积的方法来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经过练习,学生基本掌握了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那么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习题,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从而巩固所学的知识。

五、渗透数学文化,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数学文化是一种数学精神,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托,挖掘教材中的数学文化,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数学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数学、钻研数学的良好品格,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如在教授《乘法分配律》这节课时,笔者发现学生对于乘法口诀表非常感兴趣,于是就在课堂上进行了拓展延伸,让学生回家收集有关乘法口诀表的资料,并将资料发到班级群里交流分享。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搜集了很多相关资料,从中了解了乘法口诀表的起源、发展以及历史背景等,加深了他们对乘法口诀表的理解和认识,而且还体会到了我国悠久的数学文化底蕴,增强了民族自豪感,激发了他们探索数学知识的热情。

六、创新授课形式,培养数学思维

(一)引入媒体资源,创设教学情境

数学思维的培养需建立在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及具备良好的数学感知能力的基础上,但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如何将晦涩难懂的内容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将专业知识转变为有趣的内容,易于学生接受。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营造生动的课堂学习氛围,借助环境感染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复式统计表”为例。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获取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直观地展示数学统计数据,指导学生运用这些数据完成复式统计表的填写,使其在数据分析中认识复式统计表在数学统计活动中的应用优势。这能够在培养学生统计意识的同时,激发其对于数学的美好情感,并通过切身体验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思维活跃度,提高其知识获取能力。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几组关于“兴趣小组报名汇总”的数据,以此创设生活情境:为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校开设了多个兴趣小组,现鼓励学生积极报名,可自由选择小组参加,然后给出本年级各班男生女生的兴趣小组报名人数。教师提出问题:“如何清晰直观地反映出各个兴趣小组中男生和女生的具体人数呢?”引出复式统计表,带领学生一同将各班报名人数分性别填入相应的统计表中,鼓励学生结合图表进行数据分析,总结复式统计表的特点以及其在数据统计分析中的应用优势。

(二)组织合作讨论,深化思维感悟

核心素养指导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理念应当作出改变与创新,教师应当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发现、自主解决的教学方式代替传统课堂中的灌输式教学,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实现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良好发展。

以“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为例。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是这节课的重点内容,考虑到本节课程内容为基础性的几何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教师可以应用自主观察、自主思考的教学方式,组织讨论活动,鼓励学生在合作中探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本特征与性质,使学生加深知识理解,初步形成几何思维。

结语

教师应深入研读《标准》内容,明确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构成与内涵,了解核心素养指导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基本要求,实现对现有教学方式的全面创新,提升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 [1]刘俊则.基于“双减”政策背景下提升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探究[N].山西科技报,2024-06-21(B05).

· [2]徐畅.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策略[J].小学生(中旬刊),2024,(06):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