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工程项目的完整性进行检验是地质勘查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由于采用的方法不合理,导致了工程设计的失败。如果在工程的下方有危险的岩石,就会导致基础的不稳定,发生倾斜、开裂,甚至发生塌方。如果是后者,或许还有挽回的余地。一旦发生意外,不仅会导致巨大的财产损失,而且会导致大量的人员死亡。为了防止悲剧再次发生,必须加强对其的探测能力。
1.岩土工程无损检测技术的特点
非破坏性测试技术是指在不损害工程实际结构或在不影响其总体性能的前提下,对其进行有效的质量检验,并根据相关的物理参数,对其内部是否存在缺陷和变形进行有效的判定。岩土工程无损检测技术是一项综合了各种技术手段的综合运用,是由现代材料与物理技术结合而产生的一项重要技术,利用先进的电子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为载体,实现对岩土工程的无损害探测,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检测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在工程实践中, NDT技术不仅可以用于一般的桥梁、公路等工程,还可以用于矿山、水利工程等复杂工程的检测。与常规方法相比,岩土工程无损检测技术在检测精度、安全性、动态监测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优越性,在国内各行业中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得到了有关部门的普遍重视和认同。NDT技术具有快速的检测速度,且不会对工程结构造成显著的破坏,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2.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中基岩完整性检测分析
2.1桩基完整性检测
采用低应变动测法进行测量;该方法主要是利用桩顶受激励而引起的桩身变形,然后通过测量仪器记录桩身的振动,并将其应用于桩基的振动特性,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程中。采用声波传输方法进行探测;在桩基础完整性的检测中,也可以采用超声穿透技术。声波法主要利用超声波来传递混凝土的声学参数,然后根据波形来判定是否存在断层、蜂窝、夹砂等缺陷,并确定其尺寸和位置。波形到达界面时,会产生波的传播,从而降低了传输的能量。当桩基础存在蜂窝状、孔洞、疏松等问题时,将会引起波的散射。在测试区,可以根据波能的衰减特征、到达时间和频率变化程度来确定压缩参数。同时,对不同高度的超声特征进行记录、处理和分析,可以识别出缺陷的大小、空间位置和特性。在实验时,可以根据设计要求将预埋声管安装在钢笼上。为了保证施工项目的正常进行,可以采用测量线对声管进行检测。检查的内容包括:桩长的检测,检查有无杂质阻塞测量管道。在完成检测后,为保证桩基础的质量,向管道内注入适当的水量。
2.2有效使用平行地震法
平行地震法是通过对桩基础结构进行地震监测的一种新方法,它可以有效地检测出桩基础的稳定性,并为数据和有关参数的精度提供了依据。过去,我们在岩土工程施工中采用的是“旁孔透射波”方法,它是通过对地震的作用来探测它的透射波,从而获得准确的资料。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桩基础结构的检测,可以有效地防止因施工而产生的影响。它的测试方法是:选择靠近探测目标的部位,在基坑中设置 pvv管,将水注入管道,并安装探测装置进行测试。在探测早期,可以通过在桩顶引起的振动来形成振动,此时可以将探测装置从 pvv管道上取下,获得桩和桩下涂层的地震波,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和处理,就可以获得相关的桩基础稳定资料。
2.3原位测试技术
本文着重介绍了各种岩土工程的物理试验技术,但由于现代水利水电工程的复杂性,采用常规的分析方法,往往会导致岩土应力等参数变化规律不能正确地反映工程的实际情况,从而导致后续的施工操作发生偏差。因此,在工程实践中,往往会采用现场测试作为反演分析的依据,并与现场实测数据相结合。现场试验作为一种重要的工程检测手段,其主要优点是在检测中能有效地保护地质环境,减轻对土体应力的不利影响,适合于大型岩体的分析,具有良好的效率性能。当然,该方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那就是实验结果与地质环境紧密相关,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得出的结论会有很大的差别。
2.4承载力检测
为了检测桩的真实承载能力,保证检测的安全和方便,可以采取静态检测技术。其应用范围包括横向承载力和竖向承载力的检测,其中竖向承载力的检测是常用的。与其它测试技术比较,静桩测试技术具有更低的载荷增长速率,且更贴近地基的真实受力,且不会对地基产生破坏。各阶段的负载不大于估计的十分之一。共设置8个级别的极限承载力,并对对应级别的桩基进行记录。在每次载荷时,应以5分钟,15分钟,45分钟,60分钟的时间间隔测量并记录下桩的变形,此后每30分钟进行一次。若连续发生两次桩基础沉陷,则应继续进行。在完成试验之后,也要考虑卸载作业。在卸载各步骤之后,15分钟、30分钟和60分钟均有残余沉降。在确认了这个问题之后,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卸载。荷载全部卸荷后,测定桩顶部残余沉降最少3小时,读数为15分钟和30分钟。针对检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原因分析,采取相应的对策,使其达到设计、施工的目的。
4. 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完善措施
4.1做好岩土工程地质勘察的全面部署
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是一项需要多学科知识的学科。为保证地质调查取得预期成果,必须事先制订好勘探工作方案。首先,对岩土工程勘察的目标进行了界定。开展岩土工程地质调查,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其次,要结合勘察工程的实际,制定合理的施工管理措施,以提高勘察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为勘察单位节省成本、提高勘察整体水平。制定全面的调查工作方案,要保证勘测工作的高质量,达到工程建设的特定需要,就必须对勘测地区的总体状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以充分了解该地区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根据前期调研的成果,制订相应的勘测方案,以确保勘测方案的可行性。
4.2做好勘察数据整合
在地质调查和水文调查中,会产生大量的测量资料。将这些资料进行有效的整合,将会使整个工作的工作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同时也能对地质勘探工作产生的影响进行有效的控制。首先,在水文地质勘探中,工作人员要对地下水的变化进行实时的记录和整理,并利用这些资料中的潜在信息,绘制出一幅完整的地下水位变化图,以便更好地了解地下水的变化,从而预测未来的变化。员工可以发现潜在的危险和问题,制定防范措施,避免产生不利的后果。其次,工作人员要在实际的工程中运用所测得的资料,充分利用这些资料的实用价值。有了这些资料,员工们就能准确地制定出材料和设备的后期采购计划,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结束语
总之,在岩土工程地质勘测工作中,涉及到各种专业内容和技术要素。技术队伍应根据工程背景、施工内容和实际工作条件等因素,将基岩的完整性作为主要的测试内容。在选择测试方法的同时,应注意测量线路的分布情况,对工作量进行科学的计算,并给出精确的测试数据,为以后的工程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降低工程的故障率,保证项目的总体质量,提高其性价比。
参考文献:
[1]彭重建.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中质量控制因素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4,17:173-174.
[2]张淑杰.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中控制质量的因素分析[J].黑龙江科学,2014,10:176.
[3]袁小梅.浅谈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中基岩完整性检测[J].华东科技:学术版,2016(1):242.
[4]陈建华.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中基岩完整性检测[J].黑龙江科学,2015(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