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联素在乳房良性肿瘤恶变组织中的表达
摘要: 目的探讨乳房良性肿瘤恶变与血清脂联素表达水平相关性的研究。方法 选择在我院住院的乳腺肿瘤患者,其中良性肿瘤25例,良性转恶变18例,恶性肿瘤28例,并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查患者外周血清中脂联素浓度,并分析不同恶性程度肿瘤以及不同大小与脂联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良性肿瘤恶变后脂联素水平最低;肿瘤>2cm中,良性肿瘤恶变后脂联素水平最低;肿瘤≤2cm中,良性肿瘤的脂联素最高。肿瘤>2cm的良性肿瘤脂联素较≤2cm的要低;肿瘤>2cm的良性肿瘤恶变中脂联素较≤2cm的要低;肿瘤>2cm的恶性肿瘤中脂联素较≤2cm的要低,并且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脂联素表达水平与乳房肿瘤恶性程度密切相关,其中良性恶变脂联素最低,并且肿瘤>2cm的良性恶变肿瘤含量最少,较低脂联素水平可以提示患者恶性肿瘤以及良性转恶变的可能。

乳腺肿瘤是女性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多项研究表示,肥胖以及体重都与乳腺癌的发生呈现正相关,而脂联素不但具有抗炎抗硬化等多种功能外还与人体内的多种肿瘤如宫颈癌、乳腺癌以及结直肠癌密切相关[1,2]。脂联素是一种经过脂肪细胞特异性分泌的一种功能性细胞因子可以提高脂肪组织对胰岛素的识别程度,低表达的脂联素是乳腺癌的高发因素[3]。但是脂联素与乳腺良性肿瘤癌变间关系的研究甚少。本研究旨在对良性肿瘤、良性转恶变以及恶性肿瘤与脂联素相关性进行分析,对早期发现良性乳腺肿瘤恶变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共71例,根据病理诊断良性肿瘤25例,良性转恶变18例,恶性肿瘤28例,均为女性,患者在术前均未接受化疗、放疗以及内分泌治疗,患者均无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

1.2 血样采集 所有患者在手术前一周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3ml,并在1h内冷冻离心机内2000r/min,并离心10min后分离血清并放置于-20℃的冰箱内保存,以备集中对血清进行脂联素检测。脂联素的检测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法),人脂联素试剂盒为上海西唐生物科技公司生产,脂联素检测仪器为芬兰生产的Wellscan MK-3型酶标仪,所有检测步骤均按照使用说明书严格进行。

1.3 统计学方法 临床资料用Epidata3.1软件采用双盲法录入调查数据、检查,确认数据无误后导出。将量化后的指标输入SPSS18.0软件,计量单位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两组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资料的比较采用F检验,双侧在a=0.05水平上,p<0.05则认为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不同良恶性肿瘤脂联素水平比较 不同良恶性肿瘤脂联素水平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348,p<0.001),并且良性肿瘤恶变后脂联素水平最低。具体见表1。

表1 不同良恶性肿瘤脂联素水平比较

8.png2.2不同大小肿瘤脂联素水平比较 肿瘤>2cm中,不同良恶性肿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483,p=0.016),并且良性肿瘤恶变后脂联素水平最低;肿瘤≤2cm中,良性肿瘤的脂联素最高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567,p<0.001)。肿瘤>2cm的良性肿瘤脂联素较≤2cm的要低;肿瘤>2cm的良性肿瘤恶变中脂联素较≤2cm的要低;肿瘤>2cm的恶性肿瘤中脂联素较≤2cm的要低,并且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时间表2。

表2 不同大小肿瘤脂联素水平比较

9.png3 讨论

女性乳腺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组织、腺体以及脂肪,虽然乳腺在人体生命重要性中影响不明显,但是由于乳腺内的癌细胞结构连接疏松,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特别容易发生脱落,并可以快速的在人体内转移,严重的可以危险生命[4,5]。由于乳房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脂肪组织,而脂肪又是人体内存储能量并且还有一定的内分泌作用,其中分泌的脂联素是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其生物学功能主要是抗胰岛素抵抗,调节免疫功能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作用,并逐渐成为乳腺肿瘤病因学的研究重点[6]

脂联素的生物学作用可以有多种多样,首先其具有抗增殖以及诱导凋亡的作用,其次可以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最后其还有抗血管生成的作用,而血管形成是乳腺肿瘤生长发育的主要特征,脂联素则可以成为血管生成抑制剂,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以及转移。在本研究中,良性肿瘤恶变后脂联素水平最低;肿瘤>2cm中,良性肿瘤恶变后脂联素水平最低;肿瘤≤2cm中,良性肿瘤的脂联素最高。肿瘤>2cm的良性肿瘤脂联素较≤2cm的要低;肿瘤>2cm的良性肿瘤恶变中脂联素较≤2cm的要低;肿瘤>2cm的恶性肿瘤中脂联素较≤2cm的要低,并且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知良性肿瘤恶变过程中,其脂联素的水平最低,而脂联素水平可能影响着乳腺良性肿瘤恶变的发生,并且其良性转恶性的患者体内中脂联素水平要低于恶性肿瘤患者,而造成这一机制的原因仍不清楚,这也为今后对良性乳腺肿瘤患者发生癌变恶变的原因提供了良好的思路[7]

综上所述,脂联素的表达水平与乳房恶性程度密切相关,其中良性恶变脂联素最低,并且肿瘤>2cm的良性恶变肿瘤含量最少,较低脂联素水平可以提示患者恶性肿瘤以及良性转恶变的可能。由此可知本文对脂联素生物研究可以使得人们更好的了解脂联素与乳腺癌以及良性乳腺肿瘤恶变之间的关系,这也为乳腺肿瘤的预防以及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许晔琼,邓齐文,孙慧玲.脂联素及其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临床检验杂志,2013,31(7):517-519.

[2]严艺.脂联素与乳腺癌的研究现状[J].北方药学,2015,12(12):96-97.

[3]钟秀彩,宋兰英,付子谦,等.乳腺癌患者血清脂联素浓度与肿瘤病理特征的关系[J].疑难病杂志,2013,12(2):144-145.

[4]闫敏,苏明,韩彦玲,等.脂联素对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4,48(2):106-109.

[5]宗成国,霍红琳,张婷,等.脂联素基因SNPS-11377C/G多态性与女性乳腺癌的相关性[J].中国实验诊断,2015,19(7):1071-1073.

[6]王永玲,侯软玲,孙银平,等.血清脂联素对肥胖患者乳腺癌组织中Bcl-2表达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2,41(28):2922-2966.

[7]Xu XT,Xu Q,Tong JL,et al.Meta-analysis: circulating adiponectin levels and risk of colorectal cancer and adenoma[J].J Dig Dis,2011,12(4):23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