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番茄作为一种绿色高营养的食品,人们对于其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质量需求,需要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确保番茄稳定高产。在番茄实际的生长过程中,会受到外界种植环境和病虫害的影响,可能导致其种植过程发育不良,进而导致其质量和产量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因此,要结合番茄生长的实际情况,通过推广先进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方法,来促进番茄的良性生长,增加产业效益。
1番茄种植主要技术要点
1.1管控种植温度
番茄对光照和温度有一定要求。在其生长过程当中必须要对温度进行严格控制。在实际的种植过程中要对其生长温度进行充分重视,要结合番茄生长发育的实际需要,给予其充足的光照和适宜的生长温差。番茄温度的适应范畴很广泛,通常在10到35℃左右的环境下都可以生长,最适宜的生长温度在20℃左右,但是与番茄水分需求一样,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温度的要求也会随之变化[1]。播种后要将温度控制在25℃附近,期间地层温度低于10℃,种子发芽会更加困难。
1.2合理调配湿度
番茄不同的生长时期对湿度的要求不尽相同,尤其是在番茄发芽、出苗及分苗定植后的缓苗期,需要较高的湿度环境,进而为番茄的健康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在其他生长阶段,湿度过重,影响番茄的健康生长。例如在番茄幼苗期的时候,需要保证土壤含水量在60%左右;结果期的需水量则更高,并且要保证土壤含水量在稳定的状态,提高土壤的保水性,防止水分流失。种植期间,南北两方气温差异不大。随着进入秋季,降水不断减少,需要采用滴灌或暗灌进行浇水,定植后应及时浇水,3到5天后浇缓苗水。
1.3科学施肥应用
充足的肥料可保障番茄对养分的需求。处在生长前期的番茄,要施用大量氮肥,促进番茄快速生长。处在生长后期的番茄,减少氮肥量,增加钾肥量,促进番茄产量提升。根据生育季节长短和生长状况及时追肥。扣除基肥部分后,分多次随水追施。磷肥伴随着番茄的整个生长过程,需要定时定量的施加,满足番茄对养分的需求。如果用营养钵育苗,需要在育苗前半个月,将育苗基质按照相应比例混合均匀,再向其中喷洒37%的50倍甲醛溶液,覆盖塑料薄膜密封堆放7天后,将育苗基质装入营养钵,均匀的摆放在育苗床上,自然风干3到5天。适当地喷施一些营养素,可选用菜果壮蒂灵,在番茄开花前与果实生长期进行喷洒,可以起到提高番茄花粉受精质量,提高番茄的品质。
1.4种植田间管理
番茄对土壤的要求不是很严格,因为番茄的根部比较发达,能够伸长到土壤较深的地方,营养吸收也比较快,可以有效适应土壤。在番茄生长过程中要保证有充足的光照,否则叶片会出现早萎、落叶等现象,影响到后期的开花结果,导致落花落果等。将土壤的酸碱值控制在6.6左右,这样的土壤环境能够促进番茄的生长,提高番茄的产量。
番茄在生长期应及时摘去植株侧叶、病叶、老叶、黄叶。当果实进入白熟期后,应将果实下部所有叶片摘除。落蔓后要保持畦面地膜上没有积水,避免出现茎蔓沾水而患病。当番茄果实生长到1.1厘米左右时,应及时疏花疏果。番茄质地柔软,易发生损耗。在果实后熟期不宜用激素刺激果实着色,经精选后装箱销售,它的好处在于既降低了生产成本,改善了果品品质,又保障了消费者的食用安全。
2病虫害防治的方法
2.1种植防治
第一,采用水旱轮作的种植方式。番茄的种植需要变换不同的种植方式,可以采用水旱轮作的种植方式。避免长时间使用一种种植方式产生大量的害虫和病菌而影响番茄的正常生长。此处以蚜虫举例,蚜虫侵害通常发生在根部,番茄一旦出现蚜虫问题,治理起来就会变得十分困难,因此蚜虫防治当以预防为主。在筛选番茄品种时,最好选择具有抗病能力的品种,增强番茄的抵抗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第二,对土壤和种子进行有效的杀菌、消毒,选择合适播种时间,尽量选择病虫害的低发期来进行栽培。在土壤消毒之前,需将待消毒的土壤疏松好,用帆布或耐高温的塑料薄膜覆盖在待消毒的土壤上面,四周要密封,并将高温蒸汽输送管放置在覆盖物下。落实番茄的田间管理,要求选择在晴天浇水,这样可以避免大水漫灌的问题出现。在结果时期,适当地进行浇水,在采摘果实的时候也可以选择适当地浇水,管理人员需要注意摘除老叶、植株打叉、适当通风等。
种植防治方法是应用农业技术措施,有目的有计划地改变作物种植生态环境,创造有利于栽培作物的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虫和杂草等有不利因素产生繁殖的生态条件,使栽培作物免受或减轻病虫危害的应用技术方法。
2.2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可以在不影响番茄正常生长的前提下,提升大棚内温度,抑制病菌产生。或者利用害虫的趋光性采用黑光灯对害虫进行捕杀。也可以实现引诱剂在害虫的繁殖期进行害虫诱杀。
在夏季可以选择覆盖遮阳网,其具有遮阳、降温、防雨、防虫、增产、提高品质等多种作用。银灰色遮阳网具有驱避蚜虫的作用。遮阳网可以在温室和大中小棚上应用,也可搭平棚覆盖。防虫网除了具有一般遮阳网的作用外,还能很好地阻止害虫迁入棚室,起到防虫、防病的效果。可以实现无药或少药生产。
2.3农药防治
在病虫害发生初期进行防治能够以较少的人力、物力取得较高的防治效果,因此,要抓住病虫害化学防治的关键时期,及时采取对症下药的防治方式进行有效的控制,将病虫害消灭在萌芽之中。可以采用青枯立克对番茄苗的根部进行浇灌,每两天浇灌一次,预防溃疡病。严格控制农药使用的次数和浓度,以免降低病虫害的抗药性,影响病虫害防治效果[2]。防止蚜虫传播病毒,可选用2.5%中保蚜无踪乳油1000倍液或4%剑诛乳油1500倍液等喷杀,在发病前或发病始见期,可选用40%克毒宝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每隔一周喷1次,连续喷2到3次。一旦发现病株随即拔除,收集清除,病穴及附近植株淋灌77%可杀得悬浮剂800倍液或扫细800倍液,淋灌2次以上,每隔10天喷1次,前密后疏,淋透淋足,一般为500mL/株。
2.4生物天敌治理
根据番茄产生的害虫引入一些天敌,减少害虫数量。以虫治虫,比如在温室、大棚内释放丽蚜小蜂防治粉虱、释放食蚜瘿蚊防治蚜虫替代化学农药,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减少了农药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杀菌剂虽能防治番茄病害,但在杀灭致病菌的同时直接影响了有益菌的活性,致使常年种植番茄的保护地番茄病害出现“越防越严重”的现象。以菌治虫。根据番茄害虫的生长习性引入对其生长繁殖会造成不利影响的细菌,进而将害虫数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结论: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不仅可以提高番茄产量,提升产品质量,还可以更好地推动番茄生产的科学化,促进了产业的健康发展。一方面需要科学合理的种植方式,另一方面需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番茄产量,保障番茄品质。因此在种植番茄时要科学地,对产生的各类问题进行实时总结,探究原因,采用良好的应对策略,为番茄产业的深入发展进一步提供新动力与新经验。
参考文献:
[1]马善江,刘羽,顾凌.番茄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要点探讨[J].新农业,2021,(17):48.
[2]叶俊杰.番茄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方法[J].种业导刊,2022,(01):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