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想了解的内容!
截图后在输入框直接粘贴

请您为我的服务评分:

发送提交
CT与MRI在脊髓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诊断效果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CT与MRI在脊髓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5月-2023年9月疑似颈椎病患者82例,均行CT与MRI检查,以手术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MRI及二者联合检查在脊髓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的检出率和效能。结果:82例疑似颈椎病患者经“金标准”确诊为61例,脊髓型颈椎病41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20例;CT检查阳性患者48例,MRI检查阳性53例,CT联合MRI检查阳性58例;二者联合检查诊断脊髓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者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及阴性预测值高于单一影像(P<0.05)。结论:CT与MRI用于脊髓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二者联合检查能提高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

颈椎病作为一种慢性疾病,临床上以椎间盘退行性变化为主要特征。根据颈椎病的发病机制及病因分为神经根型、椎动脉型、颈型、混合型、脊髓型及交感神经型等,而上述分型中脊髓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占比较高,患者以脊髓变性、椎间盘突出及神经根受压等为主[1]。X线在颈椎病中使用较多,具有价格低廉、操作简单等优点,但是X线并不能显示颈椎软组织病变,患者确诊率较低。而CT及MR则能观察颈椎骨质、相邻软组织情况,避免颈椎骨质增生与椎间盘钙化伪影的干扰[2]。本研究主要探讨CT与MRI在脊髓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的诊断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5月-2023年9月疑似颈椎病患者82例,男49例,女33例,年龄(27-71)岁,平均(51.39±5.63)岁;病程(2个月-6)年,平均(3.18±0.52)年;临床表现:头颈部疼痛32例,上肢麻木28例,臂丛神经疼痛31例。纳入标准:(1)均为本院收治的疑似颈椎病病例;(2)均为首次就诊,临床多表现为疼痛及上肢麻木等;(3)具有完整的手术检查结果,并配合完成CT及MRI检查。排除标准:(1)意识功能障碍,难以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者;(2)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近期接受心脏金属瓣膜置换术者。

1.2 方法

1.2.1 CT检查

仪器为16排螺旋CT扫描仪,购置于西门子公司。检查前协助患者保持仰卧位姿势,头部稍后仰,启动仪器,完成横断位、冠状位及矢状位常规扫描,设定仪器参数。管电压120kV、层厚5mm、间距5mm、管电流400mA,控制螺距为1.0mm,获得软骨质窗及骨窗影像学图像,完成图像的薄层重建,控制重建层厚0.5mm。

1.2.2 MRI检查

仪器为1.5T MRI扫描仪,购置于飞利浦公司。颈部专用线圈(长度36cm),依次完成T1WI、矢状位T2WI及横轴位T2WI扫描,设定不同序列扫描参数。①T1WI。以自旋回波(SE)序列进行检查,射频脉冲重复时间(TR)400ms、回波时间(TE)9ms,扫描视野(FOV)32cm×32cm;层厚5mm、间隔距离1mm;②矢状位T2WI。扫描参数如下:TR 2500ms、TE90ms、FOV 32cm×32cm、层厚4mm、间隔距离1mm;③横轴位T2WI扫描。扫描参数如下:TR 2570ms、TE102ms、FOV 32cm×32cm、层厚4mm、间隔距离1mm。将最终获得的影像学数据和图像完成后处理,由本院2名以上完成上述得到的影像资料,当存在争议时医生以协商方式完成,观察颈椎部位病变情况,进一步分析其主要症状及影像学特征。以手术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MRI及二者联合检查在脊髓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的检出率和效能(灵敏度及特异度)。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26.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x̄±s)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CT和MRI方法在脊髓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检出率

82例疑似颈椎病患者经“金标准”确诊为61例(74.39%),其中脊髓型颈椎病41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20例;CT检查阳性患者48例,MRI检查阳性53例,CT联合MRI检查阳性58例,见表1。

表1 不同影像检查方法在脊髓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检出率

截图1741842865.png

2.2 不同影像检查方法在颈椎病中的诊断效能

CT、MRI诊断阳性预测值无统计差异(P>0.05);二者联合检查诊断脊髓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者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及阴性预测值高于单一影像(P<0.05),见表2。

表2 不同影像检查方法在颈椎病中的诊断效能比较[n(%)]

截图1741842873.png


3 讨论

对于脊髓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多以手术检查为主,并视为“金标准”,通过手术诊断能确定病灶椎体的部位、颈椎病类型,从而辅助临床治疗。但是,“金标准”检查存在较高的风险性及创伤性,且该诊断方法适应症较窄,导致临床使用受到限制[3]。本研究中,82例疑似颈椎病患者经“金标准”确诊为61例(74.39%),其中脊髓型颈椎病41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20例;CT检查阳性患者48例,MRI检查阳性53例,CT联合MRI检查阳性58例,从该结果看出,CT及MRI检查用于不同类型颈椎病患者中检出率较高,且二者联合检查能发挥不同方法优势。分析原因:CT检查作为临床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该方法与X线检查相比,能清晰的显示椎间盘状况,从而能判断其突出情况,明确膨出程度,实现不同颈椎病的诊断及鉴别。

神经根型颈椎病病例特点为脊神经根受压,患者发病与颈椎椎间孔狭窄及颈椎键盘突出关联有关,影像学检查下判断神经根是否受压是该类颈椎病的主要特征。而脊髓型颈椎病以脊髓受压为主,常与颈椎椎管狭窄及颈椎间盘突出有关,常表现为颈段脊髓压缩及生物损伤,影像学征象主要表现为脊髓变性[4]。本研究中,CT与MRI二者联合检查诊断脊髓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者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及阴性预测值高于单一影像(P<0.05),说明CT联合MRI能提高脊髓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诊断效能,通过不同的影像学征象,能实现不同疾病的区分和鉴别。分析原因:MRI检查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可清晰的观察到髓内病变情况,通过数据重建,能完美的展示蛛网膜下腔情况,确定是否出现受压并分析受压程度。

综上所述,CT与MRI用于脊髓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二者联合检查能提高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且具有典型的影像学征象,能为后续诊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参考文献】

[1]张耀,沈忆新,苗胜,等.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椎动态MRI检查价值与安全性分析[J].脊柱外科杂志,2023,21(3):172-176.

[2] Antoniou A,Nikolaou A,Georgiou A,et al.Development of an US, MRI, and CT imaging compatible realistic mouse phantom for thermal ablation and focused ultrasound evaluation.[J].Ultrasonics,2023,131:106955.

[3]燕文海,谭明生,顾天雯,等.脊髓型颈椎病中医证型与脊髓MRI征象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22,31(9):1337-1340.

[4]杨旭,董蕊,徐幼苗,等.超声联合CT引导定位双极脉冲射频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疼痛的作用分析[J].中国医学装备,2022,19(6):9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