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加强民用航空飞机维修的过程控制
摘要: 民航飞机维修涉及很多的环节,并且技术性比较强,所以需要维修人员全面加强检修全过程管控,才能及时排查和发现可能存在的隐患或问题。目前在民用航空飞机维修过程中还面临诸多的问题,比如过程控制力度不足、相关的管控机制不够完善等等,影响民用航空飞机维修整体成效。因此,加强对民用航空飞机维修过程控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前言:当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乘坐飞机出行,这也使得飞机在当前日常生活当中的应用需求越来越大。因此,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相关部门必须要加强对于飞机飞行质量的监管,同时民用航空公司还必须要加强飞机的测试和维修,保证飞机能够处于正常的飞行状态,为航空安全性的提升提供保障。

1、控制民用航空飞机维修过程的意义

1.1能够有效提升民用航空飞机维修的效率

在民用航空飞机的维修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过度维修现象,既导致资源被浪费,又导致维修成本上升,维修时间被认为延长,导致维修效率迟迟上不去。加强对民用航空飞机维修过程控制,能够避免不合规范的维修操作出现,使航空企业的经济效益得以提高。

1.2能够有效降低民用航空飞机维修的成本

对民用航空飞机的维修过程进行全程控制,能够有效避免维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资源浪费现象。民用航空飞机自身存在特殊性,因此,维修的过程必定会十分复杂,相关维修人员必须专业技术过硬,而且保持十分严谨的维修态度,不可以马虎大意。尤其是在精细零部件的更换与拆除过程中,很小的失误就会造成很大的损伤,从而对民用航空飞机的整体质量与安全造成不利影响。如果不控制维修过程的质量,会导致维修进入二次返修环节,导致资源浪费现象出现。

1.3能够有效保障民用航空飞机维修的质量

全程监管和控制民用航空飞机的维修过程,能够保证维修质量,以及民用航空飞机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系数,防止危害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意外事故出现。前期准备阶段的生产计划,生产过程中对于零部件的安装、拆卸等操作的控制,后期对民用航空飞机的养护工作,就是民用航空飞机的维修内容。

2、民用航空飞机在维修控制中的主要影响因素

2.1人员因素造成的影响

在进行飞机维修的过程中必然会有人员的参与,因此,在民用航空飞机维修的过程中人员因素造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维修人员的综合素质不足,在工作中呈现的责任心不足,使得维修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不能很好地适应民航事业的发展需求[1]。同时,有些维修人员在技术上和专业素质方面学习力度不佳,使得当前民用航空飞机在维修方面的整体水平参差不齐。第二,民用航空飞机有很多的型号,在进行维修时需要实施不同的维修程序和维修方法。但是有些维修人员在进行维修工作中没有按照规定的程序,没有对不同类型的民用航空飞机实施不同的维修程序和维修方法,在飞机的维修过程中出现了安全隐患。

2.2技术因素造成的影响

民用航空飞机具有非常复杂的结构,并将很多先进技术应用到民用航空飞机中,大大的提升了飞机的性能,促进飞机运行水平的发展,实现了飞机操作的简化。但是,由于新技术的应用,使得维修工作的难度越来越高,对维修人员的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维修人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检查民用航空飞机,极易造成航班延误等问题。同时,飞机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不同的问题,每一个零部件都可以存在一定的故障问题,这就要求维修人员具备更全面的基础零件知识,并能够对这些基础零件进行灵活运用。

3、加强民用航空飞机维修的过程控制对策

3.1建立完善的过程控制机制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理论,对民用航空飞机维修全过程控制方面的理论应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融入全过程管控理念,并结合实际建立完善的全过程控制机制。要明确维修技术的操作应用规范,结合飞机维修的不同点位制定不同的维修检测标准,并明确相关的维修技术。同时还应当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明确具体的维修权责分配,确保工作人员按照既定的规范来开展检修,避免出现过度维修和管控不到位的问题。另外,制度建立完成后,要加强管控力度,完善相关的监控与奖惩机制,从而引导工作人员严格按照相关的制度规范来有序实施常规化检修,发现问题及时纠偏和整改。

3.2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模式,实现维修过程的分级监管

通过对当前民用航空飞机维修的整体过程进行观察和分析可以发现,想要更好地推动航空飞机维修过程质量水平的提升,必须要更加有效地应对飞机维修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复杂件问题。因此,在实际的过程控制过程当中,必须要通过运用更加专业化的知识,更加高超的技术水平来保证整体质量的提升,在监管过程当中,可以采用分层分级的管理模式。比如,针对民用航空飞机飞行的路线、飞机的大小和型号划分出不同的责任人,对于相关的监管工作,要求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人员,通过为他为匹配不同数量的监管目标来保证在个飞机维修过程当中,都有专业的工作人员进行全过程的控制和监管,通过这种方法来更好地提升整体的监督管理效率和质量。

3.3提升管理控制力度

每个工作人员都是个体,这就需要管理部门将工作人员融合为一个整体。在此基础上,才能够对维修过程的控制和质量把关,产生非常好的作用。有关部门一定要加强对于工作人员个人工作的监察和管理,对工作人员在维修过程中出现的偏差,要进行及时的修改和监督。并且作为管理层,一定要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对于细节的维修工作进行规范化的讲解和指导,确保维修工作的标准化。对于维修现场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要进行及时解决和控制。

3.4 做好细节关键点控制工作

在民用航空飞机的维修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细节要点和子工程。所以对于过程控制的工作,首先要做好关键点的控制工作,并且要以此为基础,逐步进行深入。要求管理部门提高管理的全面把控,提升管理控制工作的力度,做到将所有的工作统筹起来。对于关键点进行细节的把控,就必须要求工作人员在实施维修的过程中,更加注重细节化的管理。将重要维修的关键点做细、做透。另外,对于维修操作人员的规章意识一定要加强。因为只有工作人员遵章守纪,才能够认真负责地完成工作。

3.5明确划分不同级别工作人员的责任

为了切实保障各部门工作人员能够各司其职,严格按照有关规范做好相关的工作,飞机维修部门需要结合民航飞机维修控制的内容以及各部门人员的级别等实行分级管理控制机制,明确划分不同级别工作人员的责任,保证权责分明,同时处理好各级别管理人员管理深入与管理幅度之间的关系,对维修人员实施分级管理制度,不同级别管理人员的控制内容、工作的复杂度、重要程度各不相同,形成系统化的管理链,更好的开展飞机维修过程的控制管理工作。民航飞机维修管理工作中,各部分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它们相互之间关系十分密切,必然会出现交叉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如果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可能会出现管理工作的盲点,为飞机维修工作埋下安全隐患。分级管理过程中,将飞机维修过程划分为不同的子项目,各子项目的管理责任落实到不同的管理人员身上,可以有效避免管理盲点的问题,保障了维修维护工作的质量。

结束语:民用航空飞机在正常运营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飞机的维修工作是极其重要的,只有做好飞机的维修工作,提高飞机维修质量安全,才能促进飞机运行水平的提升。所以,在进行民用航空飞机维修中做好控制工作,能够对维修的过程进行全方位和多角度的控制,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飞机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大型数据库中的内容进行维修动态管理,为大众的安全出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杨晓春.如何加强民用航空飞机维修的过程控制[J].中国航班,2021(18):101-102.

[2] 董满其.探析加强民用航空飞机维修的过程控制[J].中国航务周刊,2021,{4}(29):50-51.

[3] 郭云鹏.浅析民用航空维修中存在的问题[J].科技创新导报,2017,14(28):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