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眼科手术的术中配合护理
摘要: 本文聚焦于儿童眼科手术的术中配合护理,旨在探讨如何通过精细的术中护理配合,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同时减少患儿的恐惧与不适,提升手术效果及术后恢复质量。文章详细分析了儿童眼科手术的特点与挑战,提出了针对性的术中配合护理策略,包括术前准备、麻醉护理、体位管理、器械传递与无菌操作、以及异常情况处理等关键环节。通过强化团队协作、提升专业技能与应急处理能力,本文强调了在儿童眼科手术中实施高质量术中配合护理的重要性,为临床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与指导。

引言

儿童眼科手术因其患者的特殊性,如年龄偏小、心理承受能力弱、手术部位敏感等,对术中护理配合提出了更高要求。有效的术中配合护理不仅能够确保手术操作的精准与安全,还能减轻患儿的紧张情绪,促进术后快速恢复。然而,儿童眼科手术的术中配合护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患儿的配合度低、手术操作精细度高、以及无菌要求严格等。因此,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儿童眼科手术的术中配合护理,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全面且实用的护理指导,提升手术成功率与患儿满意度。

1.临床资料

选取2021年8月到2023年8月我院收治的眼科手术患儿共216例,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 109 例和观察组 107 例。对照组男 62 例、女 47 例,年龄 11 个月 ~ 5 岁(3. 25±1. 04)岁; 观察组男 56 例、女 51 例,年龄 1 ~ 4(3. 18±1. 02) 岁;对比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可以用于临床对比。本次实验经由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所有的患者均签署知晓同意书。

2.儿童眼科手术的种类与特点

儿童眼科手术种类繁多,各具特点,主要可分为先天性眼疾手术、外伤性眼疾手术以及其他常见眼科手术三大类。

先天性眼疾手术主要涉及儿童出生即存在的眼部结构异常或功能障碍的矫正。这类手术包括但不限于先天性白内障摘除术、先天性青光眼滤过术、先天性上睑下垂矫正术等。这些手术要求极高的精细度和准确性,以最大程度地保护儿童的视功能和眼部结构发育。外伤性眼疾手术则针对儿童因意外伤害导致的眼部损伤进行修复。常见的外伤性眼疾手术有眼球穿通伤修复术、眼外伤清创缝合术、外伤性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等。这类手术通常需要在紧急情况下进行,以迅速控制伤情,减少并发症,并尽可能恢复患儿的视力[1]。其他常见眼科手术则涵盖了儿童眼部疾病的广泛范围,如斜视矫正术、上睑下垂矫正术、儿童倒睫术、泪道阻塞探通术、结膜囊肿切除术等,以改善视觉环境。这些手术旨在解决儿童眼部疾病,改善视觉质量,提高生活质量。儿童眼科手术的主要种类及其特点如表1所示:

表1  儿童眼科手术的主要种类及其特点

截图1741853684.png

总之,儿童眼科手术种类繁多,每种手术都有其独特的技术要求和护理要点,需要医护人员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以确保手术的成功和患儿的安全。

3.儿童眼科手术的术前准备

儿童眼科手术的术前准备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和患儿安全的重要环节,涵盖了多个关键方面。

首先,患儿评估与健康教育是术前准备的基础。这包括对患儿的全身健康状况、眼部疾病情况、过敏史、用药史等进行全面评估,以了解手术风险和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同时,向患儿及其家长提供详细的健康教育,包括手术目的、过程、预期效果、术后护理要点以及可能的风险和并发症,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手术预期,减轻焦虑和恐惧。其次,手术安排与心理疏导同样重要。根据患儿的病情和手术类型,合理安排手术时间,确保手术室、医护人员和设备的可用性。同时,针对患儿可能出现的紧张、恐惧等心理反应,进行心理疏导和安慰,可以通过讲解手术过程、展示手术室环境、提供玩具或音乐等方式,帮助患儿放松心情,增强手术配合度[2]。最后,手术室环境及设备准备也是术前准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手术室应保持清洁、安静、温度适宜,并符合无菌操作要求。手术所需的设备,如显微镜、手术器械、麻醉机等,应提前检查并确保处于良好工作状态。同时,根据手术需要,准备好一次性耗材、消毒液等物品,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4.儿童眼科手术的术中配合护理

4.1麻醉护理配合

儿童眼科手术的麻醉护理配合是确保手术安全与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在麻醉前,需严格进行患儿的身份核对,确保无误。这包括核对患儿的姓名、年龄、性别、手术部位及手术方式等关键信息,以防因信息错误导致的医疗事故。随后,麻醉师会评估患儿的全身状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和药物剂量。在麻醉过程中,持续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至关重要。这包括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的实时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异常情况。麻醉师会根据监测结果调整麻醉药物的输注速率,确保患儿在手术过程中保持适宜的麻醉深度,既不过深也不过浅,以减少手术风险和并发症。麻醉苏醒期是患儿从麻醉状态逐渐恢复清醒的过程。此阶段,需密切观察患儿的意识状态、呼吸情况和疼痛反应。当患儿开始苏醒时,麻醉师会逐步减少麻醉药物的输注,并准备好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物,以防患儿出现苏醒期躁动、呼吸抑制等意外情况。同时,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误吸和窒息的发生[3]

4.2 手术体位摆放与固定

儿童眼科手术的体位摆放与固定同样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手术的视野暴露、操作便利性和患儿的安全性。根据手术的具体需求,调整患儿的体位至最佳状态。例如,对于白内障手术,患儿通常需要采取仰卧位,头部稍垫高,以便手术医生更好地观察和操作。在固定患儿时,使用专用的约束带或固定装置,确保患儿在手术过程中不会因疼痛、不适或恐惧而突然移动。固定时,要注意保持患儿的舒适度和安全性,避免过紧或过松,以防造成皮肤压伤或固定不稳。同时,要特别注意保护患儿的皮肤和肢体,避免在固定过程中造成不必要的损伤[4]。在摆放体位和固定患儿时,医护人员需与手术医生保持密切沟通,确保体位和固定的方式符合手术要求,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保障。

4.3器械传递与无菌操作

在儿童眼科手术中,器械传递与无菌操作是保障手术安全与成功的关键步骤。手术室护士需对手术流程及所需器械有深入的了解,确保在手术过程中能够迅速而准确地传递医生所需的各种器械,如手术刀、镊子、显微镜下的精细操作器械等。这不仅要求护士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还需要与手术医生保持高度的默契和配合,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在传递器械时,护士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使用无菌手套、口罩、帽子等防护用品,确保器械在传递过程中不被污染[5]。同时,对手术器械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如高温蒸汽灭菌、环氧乙烷灭菌等,以降低术后感染的风险。在手术过程中,还需定期更换无菌手术单和器械托盘,保持手术区域的清洁和无菌状态。

4.4术中异常情况处理

在儿童眼科手术中,患儿的生命体征异常、呕吐、分泌物增多以及眼心反射等特殊情况的发生,都可能对手术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手术室护士需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应急处理能力。在监测生命体征方面,护士需密切关注患儿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等指标,一旦发现异常,如心率增快、血压下降等,应立即通知手术医生,并配合进行紧急处理,如给予升压药物、调整输液速度等。对于呕吐、分泌物增多等术中并发症,护士需迅速清理患儿的口腔和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和窒息的发生。同时,根据患儿的病情和手术需求,给予适当的止吐药物或吸引装置,以缓解患儿的不适[6]。眼心反射是一种特殊的术中并发症,当手术刺激到眼部某些神经时,可引起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护士需密切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一旦发现眼心反射的迹象,应立即通知手术医生,并配合进行紧急处理,如给予阿托品等抗胆碱药物,以缓解眼心反射对患儿生命体征的影响。

5.术中配合护理的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

在儿童眼科手术中,术中配合护理的质量控制是确保手术安全与成功的核心要素。为此,需制定一套详尽的质量控制标准,这些标准应涵盖手术准备的充分性、患儿生命体征的实时监测、手术器械的无菌处理、护理操作的规范性以及异常情况处理的及时性与有效性。同时,标准还需明确护理人员在各个环节的职责与要求,确保每一步操作都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基于这些质量控制标准,建立一套严密的质量控制流程至关重要。该流程应确保从手术前的患儿评估与准备,到手术中的麻醉护理、体位摆放、器械传递与无菌操作,再到手术后的苏醒护理与交接,每一个步骤都能得到严格的监控与管理。通过设立质量检查点,对关键环节进行实时监控与记录,确保每个环节都符合既定的质量控制标准,从而形成一个闭环的质量控制体系[7]

为实现术中配合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需采取一系列策略与措施。首先,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加专业技能培训与考核,确保他们掌握最新的护理知识与技术,提升专业素养。同时,加强团队协作与沟通,通过定期的团队建设活动与病例讨论会,增强团队成员之间的默契与配合,提高手术配合效率。此外,重视患儿及家长的反馈意见,通过设立意见箱、开展满意度调查等方式,收集他们对术中配合护理的真实感受与建议,从而及时发现护理流程中的不足之处,并进行有针对性的优化与改进。

5.1  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  见表1。

截图1741853631.png5.2  患儿护理依从性比较  见表2。

截图1741853643.png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发现,观察组护理依从性、家长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通过制定科学的质量控制标准、建立严密的质量控制流程,为患儿创造了良好的手术环境。护理人员与患儿进行良性互动也增加了患儿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提高了对护理工作依从性。 在护理人员的引导下患儿积极配合手术提高预后,也减轻了家长担忧和焦虑心理,有效提高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综上所述,儿童眼科手术的术中配合护理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全体护理人员共同努力,通过制定科学的质量控制标准、建立严密的质量控制流程以及采取有效的持续改进策略与措施,确保手术的安全与质量,为患儿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结束语:

综上,儿童眼科手术的术中配合护理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需要护理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以及高度的责任心。通过制定科学的质量控制标准、建立严密的质量控制流程以及采取有效的持续改进策略,可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为患儿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未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护理理念的持续更新,儿童眼科手术的术中配合护理将更加注重个性化、精细化与人性化,为患儿带来更加安全、舒适与高效的手术体验。

参考文献:

[1]高红艺, 张珺, 陈良玉, 邢现良, 胡衍辉, 陈勇. 视听预演用于学龄儿童眼科手术的临床观察[J]. 现代医药卫生, 2023, 39 (12): 2016-2019.

[2]王哲. 童趣化视觉干预对学龄前儿童眼科手术麻醉苏醒质量的效果研究[D]. 山东大学, 2022.

[3]董佩芳, 乔丹妮, 陈惠莲, 陆水花, 瞿少红, 赵迪, 吴云涛. 不同遮眼训练时长对学龄前期儿童全麻眼部术后急性谵妄的影响[J]. 护理学杂志, 2022, 37 (09): 34-37.

[4]高红艺. 父母陪同视听预演对学龄儿童行眼科手术苏醒期躁动的影响[D]. 南昌大学, 2021.

[5]韩赛. 童趣化情境认知干预在学龄期眼科全麻手术患儿中的应用效果研究[D]. 天津医科大学, 2021.

[6]韩赛, 任永霞, 刘旭垚, 赵岳. 童趣化情境认知干预在眼科学龄期全麻手术患儿中的应用[J]. 中华护理杂志, 2021, 56 (04): 539-544.

[7]吴真祎, 沈秋华, 于丹丹, 谢美娜. 家庭协作护理模式对小儿眼科手术患儿心理应激反应及预后效果的影响[J]. 现代实用医学, 2020, 32 (02): 24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