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生化检验为常用的诊断手段,以检查血液成分为主,为了清楚疾病的种类、病情轻重等,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的拟订,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随着我国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医学研究逐渐向多学科交叉发展,使得各种先进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领域,使临床生化检测工作得到了较大进步和优化。但是在对临床生化检验标本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造成检验结果的偏离,影响了检验的准确性,不但对患者疾病诊断的准确性产生负面影响,也会造成安全事故[1]。为确保临床检验质量,提高患者诊治水平,必须重视血液生化检测结果准确性问题,采取有效防范对策,保障其安全性与有效性。所以临床上需要积极地采取措施,对临床生化检验标本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为了进行有效的措施,避免上述因素的影响,对于提高临床检验的效果,促进病人的诊疗效果,是很有意义的。同时为保障检测质量,降低误差发生几率,需要加强实验室管理力度,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与流程,确保生化检验标本能够得到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2,3]。有鉴于此,本文对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间在我院接受血液生化检验患者2000例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对临床生化检验标本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防范措施,为了提高临床检验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21年1月到2022年12月之间收集的生化检验标本2000份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临床生化检验标本结果准确性的因素以及检验效果。2000例标本中包括女性1120例,男性880例,年龄18-72岁,均值45.49岁。
1.2方法
全部受检者在取血标本之前,均进行了超过12 h的常规绝食,并且医嘱病人在查房前1 d忌高蛋白、高脂肪类食物和禁烟酒。采血流程是经严格消毒后按标准的采集程序进行。查体当日空腹,使用一次性采血针、黄色真空促凝管采集标本并按时送检。在实验室内做好生物安全防控的情况下进行标本的上机分析结果。用美国雅培C3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液标本。在检测过程中,对患者不合作及影响检验正常操作等情况采取特殊处理措施。全部标本两次完整检验,在复验中,要求专业性的检验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对全部合格标本在标本采集处统一运送至检验科。精确地记录病人临床生化检验标本的收集方式,保存方式,储存时间等,并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
1.3观察指标
1.3.1血液生化检验标本检验结果不合格情况。
1.3.2血液生化检验标本检验结果不合格的影响因素。
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处理软件采用SPSS24.0,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当P<0.05时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血液生化检验标本检验结果不合格情况
2000份血液标本检验不合格的有40份,合格的有1960份,合格率为98%(1960/2000)。
血液生化检验标本检验结果不合格的影响因素
40份检验结果不合格的血液生化检验标本中,饮食准备错误12份、紧张或运动过量10份、采集时间不当7份、溶血标本5份、送检时间长2份、标本量不足3份、标本处理错误1份。见表1。
表1血液生化检验标本检验结果不合格的影响因素(n/%)讨论
生化检验所涉及到的专业学科众多,例如分子生物学,细胞学。由于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以及特殊性;但由于科学技术发展以及试剂稳定性的提升,生化检测检验结果准确性提高,为临床提供更多的有效帮助[4]。这种方法是通过分析病人的血液成分和其他情况,全面把握疾病的种类及病情的进展,以及对临床诊断,治疗的指导作用,促进病人康复[5]。目前,我国大部分医院都采用生化检验作为主要检查手段,可为医生提供可靠参考依据[6]。但是值得关注的是,在临床生化检验标本的分析中,容易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造成检验结果不准的情况,不但影响病人疾病的诊治,也会导致医患纠纷的发生,对医院的整体形象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尤其是当前社会竞争压力较大,部分医务人员服务意识淡薄,缺乏严谨工作作风,使其忽视了血液生化检验过程中影响检测结果质量控制要点,致使存在误差风险,增加医疗成本支出,降低工作效率[7]。因此,在对生化检验标本进行分析时,临床上应该加强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的影响因素进行观察,分析,提出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进而确保临床检验的效果。
本次结果表明,40份检验结果不合格的血液生化检验标本中,饮食准备错误12份、紧张或运动过量10份、采集时间不当7份、溶血标本5份、送检时间长2份、标本量不足3份、标本处理错误1份。研究发现,影响其检验结果精度的因素有自身因素(饮食准备不正确,紧张不安或者锻炼过多)、标本采集和送检因素(采集方法不合适,溶血标本,送检耗时较长)、检验因素(血液调配不当、标本处理错误)。其中有12例在查房前有不正确的饮食准备,主要表现为在检查的头1 d吃高蛋白,高脂、油腻和其他食物使某些检验指标的结果产生了偏差。10例患者处于紧张状态或过度运动,影响血液标本的采集质量。7例取血液标本的时间不合适,全部为妇女。5例病人是溶血标本。溶血会使某些生化指标在细胞内和细胞外产生不同的浓度,甚至仅有轻度溶血,还会使血液生化检验的结果上升。2例送检持续时间较长,收集后的送检时间在1 h以上,并且标本不符合临床血液保存条件,引起白细胞降解、红细胞消耗、致使血糖浓度降低或造成血液中的pH值有很大的起伏。因此,在采血过程中应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保证化验结果的准确度,降低误差。3例为标本量不足,主要表现在血液的采集量不满足医嘱检测项目,致使检验结果的不完整性。1例病人是标本处理不当,检验人员疏忽大意造成的。
根据以上临床生化检验标本分析,对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可以采取如下预防,为了确保临床检验的效果:1.强化检验人员和护理人员的培养。定期安排血液标本的采集、血液标本检验和其他人员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才能,使之优质,高水准地完成各项任务,降低了因操作失误而造成的检验结果偏差,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促进临床检验效果的提高。同时还应注重提高医护人员的责任心和职业素养,增强工作人员综合技能水平,从而降低误差发生率。2.做好查前宣教工作。通过各种途径宣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和操作规程,提高医务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8]。在检查之前,要结合病人的实际状况,用口头说明、印发宣教手册、微信平台宣教及其他途径开展健康教育,详细描述了血液标本检验前的注意事项和配合重点,例如,在采血之前,空腹至少12 h以上,在采血的头1 d内,对饮食进行合理的调控,忌吃会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的食品,让情绪平静,忌过度锻炼,不要使用会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的药品,等等。通过以上措施对受检人员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其依从性,从而达到规范血液标本检测过程中各项操作行为的目的。如果采血对象是刚做了过量运动的被检对象,要引导其静坐30 min后取血[9]。3.督促临床对血液标本采集的规范化。确保每次采集量准确,在给病人采集血液标本的过程中,引导病人攥紧拳头,维持上肢静脉充盈,忌拍采血部位,预防发生采集标本溶血现象;采用手指压迫法或双手交叉压迫法来固定血管以减少出血和疼痛。采血结束时,解止血带,引导慢慢松拳,穿刺处按棉签约2 min。加强护患沟通与交流,及时告知采集注意事项及相关问题的处理方法和建议,提高医护人员对患者疾病认知能力和护理质量水平,减少医疗纠纷。4严格把控血液标本的送检时间。血液标本于规范采集15 min后送检,作血浆或血清的分离,并且需要在生物安全柜中拔盖上机检测和分装血液[10,11]。对于不能及时送血液标本者,严格执行有关规程,放入4°C的冰箱中保存,切忌在常温下放置过久;对于不能满足检验需求的血液标本,则采取其他方法处理后再送出实验室使用。同时将血液标本置于4°C的环境中保存的时间不宜超过7 d。对血液标本采取低温冷藏措施,确保其质量和安全[12]。5.合理采集血液。一般情况下应控制患者在空腹状态下,清晨6点左右进行血液采集,避免长时间空腹降低血糖水平,影响胆红素等有关指标。另外,对于采血部位的选择应该谨慎,同一个部位不能够多次采血,如果是成年人应选择肘部或者头部静脉进行采血,如果是儿童则可以选择肘部、耳后静脉或者额部静脉采血,采血量控制在3毫升到5毫升之间[13]。
总之,影响临床生化检验标本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包括患者自身因素、标本采集送检因素和检验因素三种,应加强对风险因素的事先防范,改善检验准确性。
参考文献:
[1]韩笑,王美英.重度脂血标本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研究[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21,44(1):3.
[2]童巍,倪唯益,夏卫.血液标本采集位置和放置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21,51(2):226-228.
[3]田中,谢嘉平,尧鹏,等.MHD患者并发ESS的影响因素及ESS与炎性因子的关系分析[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20,27(9):6.
[4]邵宽河,邱朝霞,陈思静.依达拉奉联合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出血性转化的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20,33(6):5.
[5]金璐艳,张慧,魏晋,等.一次性采血针与静脉留置针采血导致溶血及对检验结果影响的Meta分析[J].护理研究,2020,34(14):9.
[6]于俊洲,林红,郑明明,等.比较4种真空采血管对常规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21,28(12):2132-2134.
[7]梁晓峰,王坤,宋增武,等.血液标本保存时间,存放条件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3):3.
[8]童巍,倪唯益,夏卫.血液标本采集位置和放置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22,51(2):3.
[9]陈维荣.血液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20,9(2):1.
[10]梁颖,付群英.可能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功能不良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贵州医药,2020,44(12):2.
[11]姜丽芳.影响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探析及临床检验效果[J].当代医学,2021(028-009).
[12]单华.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探析[J].2021.
[13]王洪友.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分析[J].家庭保健,2021,000(017):278-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