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技术方法研究
摘要: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人民对生活质量、出行要求、城市的生态环境与空间景观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功能也在日趋完善。在此背景下,交通安全、低公害、步行友好、满足出行等城市道路交通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应运而生,进而使交通的人、车、路等更加和谐。基于此,本文对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技术方法展开研究。

1 交通流组成

在我国,城市道路的组成是非常复杂的,交通道路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混合交通。混合交通会让交通运行更加复杂。在城市道路中,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之间的相互影响是非常明显的,这就大大增加了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在前文中我们提到,城市道路的组成很复杂,比如说,机动车包括货车、汽车、客车以及摩托车等等,结合车辆在大小方面的差异,又分为大型、中型、小型三种。有学者通过分析交通事故的相关数据,得出结论,货车、大型车辆、摩托车这三种是对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影响最大的车辆种类,在城市道路中,中型和小型车的占比比较多,小型车交通流的行驶是比较平稳的,同时,视距条件也相对较好,所以,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是相对较小的,如果在交通流中,中型车辆和大型车辆的占比有所增加的时候,就会对原本相对稳定的交通流产生极大的干扰,因为会影响后方车辆的视距,增加了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

2 城市道路交通设计基本原则

2.1 “以人为本”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主要反映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也证明城市交通道路规划的基础就是人民,因此,交通设计中应将“以车为本”的设计理念转变为“以人为本”,这样可以保证设计出的产品能够更好的满足人民需求。道路交通系统中的“人”主要是指骑自行车、各类驾驶员等所有交通参与者,而“以人为本”则主要体现在自行车设计与盲道设计等,基于安全角度而言,公交优先的设计应在道路横断面中体现出来,这样可以保障老幼病残乘坐公交车的利益。

2.2 “公共利益优先”基本原则

“公共利益优先”主要体现在保障社会人民公平利益方面,这也是绝大多数人对交通的需求,而道路交通方面所指的公共利益主要是指“公交优先”。公交优先指的不仅是公交车具有专用车道,政府相关部门也对公交车有更多优惠政策,积极提供公交车道路建设财政方面的支持,因此,在道路交通规划中应明确公交优先的发展地位,以确保公共利益。

2.3 “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近年来我国战略发展重点内容,主要基于不损害后代发展的前提满足当代社会需求。目前我国城市交通工程中存在矛盾较多,有关于交通污染的事情越来越被人关注,甚至成为严重社会问题,城市道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涵包括:减少并控制交通污染、加强交通供给及需求、改善交通大环境与加大政策调控等内容,通过这些内容的应用可以优化城市交通结构,同时政府应加强对交通部门的管控,通过相关措施的应用,促使交通管理工作有法可依。

3 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技术方法

3.1 城市主干道设计技术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过程中,主干道的设计是其中最为关键的部分,这主要是因为主干道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主体地位。对主干道交通设计时,通行效率是最能够体现其价值的指标,设计技术也要围绕这一指标展开,道路的隔离设施、照明、公交车站、过街设施等,必须体现简洁高效的特点。公交车站等交通辅助性设施在设计时,要确保能减少其对主线车流的干扰,提高道路的安全性及通畅性。

3.2 保障道路安全功能设计技术

行车安全是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技术所追求的目标,合理的交通组织设计并配套相应的交通安全设施,可有效提升道路安全度。合理规划沿线地块车辆出入口的位置及方式,并辅以相应的交通安全设施,可有效降低交通事故率。

3.3 智能道路交通工程设计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越来越重视,通过智能化技术手段的应用,可以实现对数据信息的智能收集与分析。一些发达国家已经通过现代化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的建立,实现了智能化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在设计城市道路交通工程时,应该在图像感知技术的基础上,建立现代化数据库,在传递信息同时,将更多的信息资源应用到城市道路交通设计中。云计算是一种新兴的技术手段,随着信息增长速度的不断加快,云计算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在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中的合理运用,极大地提高了交通工程的设计水平,推动了现代化城市道路交通的发展。例如,GIS空间分析系统在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在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支撑下,有效地收集了整个城市有关空间地理分布方面的数据,并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了整理与描述,为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提供了数据支撑。智能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技术提高了智能设计终端的复合性与交互性。

3.4 城市道路交通路段设计

在设计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路段中,为了确保行人安全地过街,需要综合设计行人过街道路的通行空间,尽可能地减少行人过街时对其他车辆通行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在道路交叉口均设置人行道。在具体设计时,需要根据整条道路的实际情况,确定在该路段是否有必要增加人行道的设置。人行道的宽度一般约为3m,可以根据行人对人行道通行能力的需求,合理地增加宽度,将1m作为增加幅度的单位。人行道的间距需要根据道路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设计。对于城市商业中心区域,需要尽可能地缩小人行道的间距;而对于城市的普通区域,因为人流量相对较小,所以可以适当地增加人行道的间距。总之,在设计城市道路交通的人行道时,需要根据道路实际情况灵活地设计。

3.5 出行人员信息化服务

出行人员的信息化服务包含多个内容,如通过出行信息分析、规划设计分析、车况汇报信息分析、地图导航信息分析等,对居民出行提供实时更新的交通方案。对于重大的交通事件而言,可以通过大数据系统来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以此提高城市道路交通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使城市交通管理的科学性进一步提高。

3.6 横断面形式与选择

结合国内外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建造的经验来看,在交通工程的设计中,对于道路横断面形式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交通工程的设计和建造效果。而对于道路横断面形式的选择,最主要的就是依据城市道路的分类来理清城市道路的主要功能。基于道路功能分级和设计建造的相关技术要求,在选择道路横断面形式时,需要遵循尽可能减少物理分隔的方式,避免因道路交通流的变化影响到道路交通的运行安全。以快速路为例,在快速路设计车速为80km/h的前提下,对于快速路横断面形式的选择,包括一块板和两块板两种形式,能够有效满足与城市用地联系不多的快速路段的交通设计要求。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是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便利,同时保障出行的安全性,但是当前的城市道路交通状况并不是很好。因此,一定要以当前城市道路交通状况和对道路交通的需求情况为基础,使交通工程设计更为合理。本文主要针对城市道路交通的功能以及城市道路交通情况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交通工程设计技术的要点,希望有助于城市道路交通的高效运行。

参考文献:

[1]夏炎.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技术方法的完善及实践[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08):167.

[2]毛济成.城市道路交通分析与交通工程设计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10):265-266.

[3]刘宏强.城市道路交通分析与交通工程设计技术分析[J].河南科技,2018,(16):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