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古诗词教学中创新途径和方法,如何彰显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如何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是教育界乃至社会共同的课题。老一辈的文学家、作家、教育家也都非常重视古诗词的历史研究、教学研究。那么,我们各个学科,特别是语文学科,在进一步丰富完善古诗词教学理论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责无旁贷,无可替代。
一、课前: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一)知人论世,作者背景导入
在小学语文高学段古诗词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诗人的生平,如诗人自身的经历、遭遇等。学生只有了解作者所处的背景才能进一步理解他们写出来的作品。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用作者的背景来导入新课,及时渗透与作者有关的背景知识,使学生对诗人形成初步的了解,更好地理解古诗词。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马诗》时,为了增进高学段学生对诗词含义的理解,教师在导入环节可以向学生渗透与李贺有关的背景知识:“同学们知道年少成名的李贺吗?在后来他家道衰败,受到父亲的影响无法参加科举,想要去边塞从军立业但无果,当时的社会黑暗且复杂,他始终得不到赏识。这首诗词看似是在写马,但是也流露了李贺一身雄才无法得以施展的愤慨……”用作者背景来导入诗词可以加深学生对诗人生平经历的了解,使学生更进一步理解作者在诗词中抒发的深层情感。
(二)以声入境,播放相关音频
“诗”与“乐”有着密切的连接,古人在创作诗词的时候通常和音乐、音律联系在一起,这也是古典诗词具备较强韵律感的原因。因此,在教学古诗词时,教师可以采取“以声入境”的方式,给学生播放与诗词文本相关的音频或者歌曲,给高学段学生的听觉感官带去一定的冲击。这一方面可以引发学生对诗词作品的注意,另一方面可以使他们在聆听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古诗词的音乐性,从而感悟诗词的魅力。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时,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利用教室的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段“蝉鸣、蛙叫”的音频,通过相关音频使学生体会到乡村夜晚的宁静,这在刺激学生感官的同时还有利于学生理解诗人当时的愉悦心情。
二、课上:坚持学生本位
(一)强调学生吟诵,品味诗词的音韵
古诗词的吟诵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中,教师应摆脱以往“我讲你听”“重讲解,轻诵读”的机械模式,坚持学生本位,给学生提供自由吟诵的空间和机会,并注重对学生吟诵的指导,让学生读出正确的节奏、语气及语调,通过反复吟诵来增强学生对诗词情感的感悟,使他们真正品味一首诗词的音韵。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吟诵古诗词。首先,引导学生“吟准字音”。在古诗中有许多字词在现代生活中很少见到,导致学生容易混淆。如五年级(上册)《己亥杂诗》中的“恃”和“喑”这两个字就有许多学生不认识,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字的读音,在正音之后指导他们反复吟诵。其次,指导学生“吟出节奏”。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一边吟诵诗词,一边打着拍子,效果非常好,因为固定的节拍加上肢体动作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更为集中,使学生更快、更好地记住古诗词。如在吟诵六年级(上册)《浪淘沙》中“如今直上银河去”的时候,教师应指导学生加快语速,同时语调应变得更为激昂,在吟诵时凸显出诗人欲直上九霄的气概。通过对诗词的反复吟诵,学生能品味出诗词的独特音韵。
(二)渗透人文素养,传递正确价值观
古诗词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更多基本知识,在语文考试中获得更高的分数,而且要促进小学生人文素养、文化传承意识的提升。古诗词中包含非常丰厚的教育资源。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挖掘诗词中的情感、深刻意蕴,向学生渗透人文素养,及时传递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在理解诗词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向美向善的品质,从而助推高学段学生的成长。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时,教师应充分利用诗人形象的正向感染力,让学生体会到于谦的忠诚、清白、勇敢、正直等品质。在引领学生分析“石灰”这个意象时,教师不仅要让他们了解石灰是如何开采的,还要挖掘诗人在石灰身上寄托的志向和情感,从而使学生领会于谦高洁的情操。在指导学生品读“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句时,除了翻译诗句的大意之外,教师还应向学生传递其中的价值观——于谦从小就把文天祥当作自己的榜样,心怀天下,在为官时从未贪污受贿,拯救许多百姓……通过渗透人文素养可以让学生领略并主动学习于谦清白、光明磊落的品性,促进学生人格发展。
三、课后:素养和能力发展并重
(一)组织“班级诗社”
教师可以利用课外的时间组织“班级诗社”,让高学段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了解更多古诗词,以锻炼学生吟诵、鉴赏古诗词的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将“班级诗社”分成几个小组,让各个小组起一个喜欢的名字,如有的小组叫“大唐气象的唐诗组”,有的小组叫“归隐南山的田园社”……通过不同小组构成班级的诗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与和自己有相同意愿的同学组成小组,在组内交流自己最近读过的诗词,分享自己品读的感悟等。在六年级下学期小学生快毕业的时候,教师还可以组织诗社成员之间相互赠送卡片,在卡片上写下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起到勉励、祝福的作用。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诗词素养,还能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
(二)举办“班级诗词大会”抢答竞赛
教师可以在班里举行“班级诗词大会”抢答竞赛活动,邀请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他们在组长的带领下答题。比赛可以采取抢答积分制,如果学生回答正确,其所在小组可以积一分,反之扣一分。这样可以激发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潜能,使他们的参与热情更高。比如,教师可以在诗词大会上设计以下题目,让学生抢答:(1)飞花令的主题词“明月”,如“明月松间照”“明月何时照我还”等;(2)飞花令的诗句要求带有城市,如“渭城朝雨浥轻尘”“花重锦官城”等;(3)诗句既包含动物又包含植物,如“桃花流水鳜鱼肥”“中庭地白树栖鸦”等。这样的竞赛活动富有娱乐性,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古诗词学习的乐趣,同时使他们把诗词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促进小学高年级学生素养和能力的共同发展。
结语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因此,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我们要用心、用情,方法灵活,让学生们爱上古诗词不难,培养学生们语文核心素养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参考文献
[1]郝丽娟.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探讨[J].才智,2020,(12):173.
[2]王春梅.探析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新思路[J].品位经典,2020,(04):160-161.
[3]冷霞.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阅读教学问题思考[J].文学教育(下),2020,(03):124-125.
[4]马元浩.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解析[J].教育观察,2020,9(11):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