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能活动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策略
DOI: 10.12721/ccn.2025.157257, PDF, 下载: 32  浏览: 361 
作者: 刘阳
作者单位: 河南省漯河市艺术幼儿园,462000
关键词: 体能活动;幼儿;心理健康
摘要: 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的心理完整性。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发挥幼儿潜能的教育活动。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赋予幼儿健康新的含义,即不仅是健康的身体,而且是健康的精神状态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近年来,素质教育问题在教育界得到了广泛的讨论,其中也涉及到如何培养幼儿的深层素质。幼儿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以心理活动为中介的生活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相互作用的社会化过程。因此,将心理素质培养作为幼儿素质教育的核心,不仅是教育思维方式的重大转变,也是促进幼儿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如何运用体能活动加强幼儿心理健康培养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体能素质的提升对于心理的影响是巨大的。体能活动不仅测试身体的速度、力量、韧性和耐力,还包括相应动作的技能要求。幼儿身体素质的有效发展不仅是身体发展的指标,也是身体健康的重要指标。它还影响幼儿的心理发展。为了促进幼儿身体素质的良好发展,幼儿园开展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各种体能活动具有积极意义。

一、幼儿体能活动存在的问题及现状

目前,大多数幼儿园的体能活动由女教师负责。幼儿体育教师严重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男女教师比例失衡;学前体育尚未形成完整统一的教学大纲、体育教学内容和考核要求。体能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不能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大多只是教师随意设置的任务安排;幼儿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不能满足幼儿身体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开发利用潜力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幼儿教师对如何纠正和提高幼儿的运动能力及其发展缺乏深入和准确的理解。年龄较大的幼儿的身体发育比例仍然很高,与运动发育的正常阶段还有一定距离。幼儿教师迫切需要完善功能性体育锻炼项目,许多教师更倾向于接受政府支持和大学合作的形式;有的教师以体育锻炼手段和方法为原型,设计出一整套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功能性运动训练方案,形成幼儿的基本运动能力,运用正确的运动方式。

二、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幼儿体能活动,促进身体发育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据幼儿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规划

教师在幼儿体育教学中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幼儿放在核心位置,正确认识幼儿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围绕幼儿进行教学策划,确保教学的有效性。首先,教师需要深入分析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了解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把握幼儿体质弱、心理承受能力差、注意力不够集中、抵御挫折能力不足的特点,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规划和设计,从而保证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地引导幼儿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同时,教师还需要分析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掌握孩子的个人情况,了解每个孩子的兴趣、身体素质和运动潜力,从而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规划,引导孩子的个性成长。例如,在指导孩子进行跑步训练之前,老师首先让孩子自由奔跑,了解孩子的跑步速度、耐力和习惯,然后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为每个孩子安排相应的跑步计划,让每个孩子都能顺利完成训练。

(二)注重情感渗透,培养幼儿体育锻炼习惯

体育锻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特别是对于身体发育不成熟的幼儿,需要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并不断开展相关的锻炼活动。对此,教师应注意在幼儿体育锻炼过程中的情感渗透和引导,提高幼儿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形成稳定的体育锻炼习惯。同时,幼儿园体育也是培养幼儿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通过激发孩子内在的积极素质,帮助孩子克服运动困难,坚持体育锻炼活动。例如,在幼儿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幼儿介绍体育明星,引导幼儿向体育明星学习,培养幼儿勇于面对挑战、不断超越自我的优秀素质。在幼儿活动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幼儿的集体精神和荣誉感。这些情绪品质的发展对幼儿的体育锻炼有积极的影响,有助于激发幼儿积极的体育行为。同时,体育可以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起到引导作用,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

(三)丰富活动形式,促进幼儿身体全面发展

在幼儿体育锻炼过程中,为了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教师应丰富体育锻炼活动的形式,满足不同幼儿的锻炼需求,为幼儿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支持。例如,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孩子们可以选择走、跑、跳、钻、攀、爬等方式进行体育锻炼。不同的体育锻炼方法有不同的目的和效果。只有保证丰富的体育锻炼形式,才能促进幼儿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穿插不同的体育内容,例如:体能大循环、篮球游戏、竞技游戏等等。以篮球游戏为例,由于幼儿年纪小,篮球运动可进行创新游戏设置,首先进行简单的拍球、运球的训练,观察幼儿的喜爱程度,只要有一点喜爱,就可以进行深入的训练,并且进行篮球游戏创新设计,不断的提升幼儿的积极性,从而适当提高幼儿喜欢体育的比例。在自由活动和游戏中,教师应该给孩子一定的自主选择权,尤其是竞技类游戏中,运用竞技游戏提升幼儿的积极性,加强好胜心的提升,从而激发内在动力。但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幼儿好胜心的引导,适当的好胜心会激发动力,过度的好胜心会失去竞技游戏本质目的,会让孩子“误入歧途”。总之,尊重幼儿的选择,让孩子可以选择自己的体育锻炼形式。

(四)运动器材应新颖多样,有利于提高幼儿体质

体育器材直接影响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兴趣。当他们对运动器材感到好奇时,他们的探索欲望就会得到有效的激发。在此基础上,教师应注意体育器材的新颖性和多样性。我们可以购买各种运动器材,如运动鞋、长攀岩线、攀岩架、体操环、平衡自行车、小跨栏等。也可以将废物变成珍贵的自制运动器材,如沙袋、椅子、团队工作板、射击机等。每项运动都应仔细选择合适的器材。在新设备的帮助下,他们可以如鱼得水地参加活动,有效地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合理制定体育游戏规则,提高幼儿体育锻炼的保障

规则是游戏规则,可以由老师制定。在体育游戏准备阶段,教师应在游戏顺序、游戏行为、材料使用等方面预先设定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制定一定的游戏规则。还可以鼓励、支持幼儿制定游戏规则。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让幼儿感受到充分的自由和尊重,培养他们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幼儿自己制定和理解的体育游戏规则更容易被他们理解和超越,使体育游戏真正成为幼儿生活和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正是孩子们发现了游戏的方法和自己的游戏规则,使他们获得了极大的乐趣,真正感受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充分体现了他们的主体性,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的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体能活动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策略进行深入探究,提出了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据幼儿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规划;注重情感渗透,培养幼儿体育锻炼习惯;丰富活动形式,促进幼儿身体全面发展;运动器材应新颖多样,有利于提高幼儿体质;合理制定体育游戏规则,提高幼儿体育锻炼的保障等策略。心理健康发展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重视,加强体能活动中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王英.试论体育游戏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20,41(05):83-86.

[2]梁雅娟.浅析健康体能活动对幼儿的重要性[J].今传媒,2020,28(02):155-156.

[3]邹菲.魅力体育  健康心理——浅谈幼儿园体育游戏促进幼儿心理健康[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12):88.

[4]吴静洁.论体育活动对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性[J].才智,2017(1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