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分析
摘要: 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培养国人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被放在了教育的重要地位。古诗文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受到教师的广泛关注。本文探究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的意义所在,并提出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强化古诗文教学。

在时代背景之下,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提出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古诗文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在语文教学课程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古诗文对学生来说难度较高,学起来比较困难,这是语文课堂上古诗文教学中的一个挑战。

一、介绍古诗词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没有一首是不经过历史沉淀而留存下来的。诗人在进行创作时,常常使用简单的句子,就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所以,老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之前,可以利用这个特征,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向学生讲述古诗词的历史背景和作者,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老师在解释《己亥杂诗》之前,可以先把这首诗的作者龚自珍的故事介绍给同学们。在学生看来,龚自珍对于自己生活来讲是一个很陌生的人,大多数学生都没有见过他的诗词。所以老师可以向学生讲述龚自珍是清朝的一位大书法家,同时也是一位思想革命的开创者。他所处的时代,正值中国被外国势力入侵之时,又极力主张林则徐禁除鸦片,足见其是一名爱国的诗人。本节所要介绍的《己亥杂诗》一共315篇,而今日所学习的只是一篇而已。而“己亥”是中国古代日期记载的一种方式,所以,《己亥杂诗》是一首在辛亥年创作而成的作品。这些文章既可以让学生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又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对古诗词的理解更加深入。

二、改进教学方法,深化诗词知识学习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步伐不断加快,我国现代化教学工具也在不断为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提供技术支撑,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高效的古诗词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培养文化情感与文化认知。例如教师进行小学语文古诗词《凉州词》的教学时,教师首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投影仪播放简述凉州词的动画片以及一些现代爱国奋斗励志视频。值得注意的是,教师材料的选取上可以尽量选取内容积极正面并且文化内涵丰富的动画片,这样更有利于学生通过动画片的观看把握与理解本文所要体现的思想情感,以及文章所彰显出的为国奋战的核心文化价值观,深化知识学习。其次,通过视频的观看教师应首先向同学发出文章内容的相关问题:“同学们,大家看完刚刚的视频有什么感触吗?视频内容和我们将要学习的古诗词有什么联系呢?”这样发挥学生的主体思维进行文化情感的自我感知,带着问题进入古诗词学习更有利于解决学生心中的疑问与知识难点,这样有利于运用现代教学工具深化知识学习,在学习古诗词句的同时也能领会主旨内涵。

三、注重古诗诵读指导,提升学生语言能力

教师要重视对古诗词的诵读指导,在朗读的过程中解决生僻字,把握古诗词的节奏,掌握语调的变化,在读出节奏的基础上,还要理解古诗大意,读出诗人的情感。教师要引导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语言应用特点,提升小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分析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古诗词朗读比赛的方式激发小学生的表演欲望。例如,在教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我先带领学生认识这首诗的生字词:忆、茱萸、倍;我组织学生按照本诗的节奏进行朗读活动,在将古诗读得正确、流利的基础上,从诵读中感受这首诗作者的孤独感和思乡之情。我提问学生:从题目中的哪个字可以体现出作者对亲人的思念?学生思考并回答:忆。我补充:“忆”在这里表示思念的意思。我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独”“异乡”“异客”“逢”“倍”“遥知”“登高”等词语的含义,我逐句带领学生分析,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四、让学生体会作品美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具有其独特之处,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可像教现代文那样开展教学,而是要认识到其特点,不仅语言相对简短和精炼,其中蕴含的内容还非常丰富,更为突出的是古诗词的语言美感,更是现代文所无法比拟的。例如,教师在对《浪淘沙》这一古诗词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率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然后在学生通读并非常熟悉之后,教师再引领学生深入到故事之中,对一些极具美感和韵味的字词进行解读,确保学生可以从大的方向上对作品建立属于自己的感知,这样,学生就可以初步感知到整首诗所要表达的含义。教师需要将诗词中的重点字词放在重要位置上,进行重点讲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具体古诗的含义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和理解,对古诗词中文字的美进一步深刻感悟。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全身心投入其中,自身思维能力得到全面发散和提升,可以最大化地培养其核心素养。

五、注重因材施教,增强教学效率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该时期学生的身心年龄较小,对于古诗词内容存在一定的理解偏差,同时每名学生由于各自学习水平的不同,对于古诗词的理解也大不相同。对于那些文学功底较为扎实的学生,其能够更快了解古诗词的含义,而那些思维发展去趋向于线性化的学生,则很难理解古诗词中的内涵。为此,传统"大锅菜"式的教学模式很难满足每一名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语文教师需要针对性分析学生的古诗词学习情况,利用因材施教的策略对学生开展古诗词教育引导,以此更好地展现出分层教学价值,这也能够与不同层次学生对古诗词的认知水平相吻合。比如,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而言,语文教师可以从简单的古诗词浅层讲解开始,引导学生由浅入深进行学习,更需要对古诗词中的关键字词进行解析,以此加深学生对古诗词内涵的理解,最后以此为基础,由点带面的方式使学生对整首古诗词进行全面化理解。

六、鼓励学生积极联想,提高学生理解水平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朗读,而学生很难理解诗句要阐述的意境,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让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把自己当作学习的主人,在学生联想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想法给予指导,让学生看到自己是否与诗人产生了共鸣,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例如,在学习《夜书所见》时,教师就组织学生根据诗句描绘的场面,尽情展开自己的想象,联想自己如果是诗人,应该会有怎样的感悟等等。在这之前,教师给学生讲解了诗人的经历以及写出这首诗的背景,这样学生能够更好地带入自己是诗人的角色。在此后的联想中,学生也能够根据不同的角度发散思维,找到诗人想表达的内容。在学生的积极联想后,教师组织学生在课上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也就是让学生交流自己联想到的内容,促进学生根据所想象到的场面,通过语言表达出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让学生经历了将诗句翻译成白话文的过程。

综上所述,教师要寻求全新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教学中手段单一、关注教学主体固定、学生兴趣不高的问题。在古诗文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方式,加强对朗读能力的训练,开展古诗文研学活动,以实践感知思想,提升学生在古诗文教学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增强学生对古诗文教学内容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戴银燕.从意境到意象——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课堂审美引导[J].语文教学通讯(学术刊),2014(6):68-70.

[2]姚海燕.让诗意栖居在语文课堂——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学术刊),2014(8):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