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节是指直径≤3cm的局灶性、类圆形、密度增高的实性或亚实性肺部阴影,可以单发或者多发,边界清晰或不清晰,其作为肺癌的癌前病变,近年来随着癌症早筛的普及和检测技术的升级逐渐走进了大众视野[1-3]。 因肺癌的发病率及致死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均较高,导致了大多数患者在筛查发现肺结节时常常怀有巨大的健康焦虑[4]。 现代医学对肺结节的治疗方案常根据结节影像的大小、边缘、血管走行等因素进行评估,分别予以手术切除或者随访观察[5]。 大多数西医没有进行手术切除的肺结节患者心理压力较大,多会寻求中医药治疗。临床观察发现,中医药治疗肺结节疗效患者满意。通过中医药治疗,大量肺结节患者结节体积缩小、随访周期延长甚至手术指征消失,实现了手术创伤与健康焦虑双避免。因此,有必要对肺结节的中医药治疗进行深入了解,现就肺结节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1.肺结节的中医病名
中医自古便以症状对疾病进行诊断和命名,而大部分肺结节发病时没有任何不适症状,因此现代学者根据其临床特点及影像表现等将其归类为“肺积”“痰核”等范畴[6]。 随着疾病的进展,肺结节逐渐增大或蔓延,侵及周围支气管,也可出现咳嗽、咳痰、喘憋等症状,有一部分表现出明显症状的肺结节患者亦可归属为 “咳嗽” “喘证”等[7]。总之,中医对肺结节的病名并无统一标准,多由各医家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以及影像资料,并综合自己临床经验予以诊断。
2.肺结节的中医病因病机
多数医家认为肺结节的病因可以分为外邪侵袭、情志内伤、饮食不节、久病体虚、痰浊瘀阻等几方面。
2.1外邪侵袭
肺结节在中医上也称为肺积,是指肺脏内形成的肿块。肺为娇脏,主气,司呼吸,外感六淫比如风寒、风热、风燥等,侵袭肺脏,耗伤肺气,可导致邪气滞留于肺脏,形成肺结节。
2.2情志内伤
肝主疏泄,可以畅达全身的气机,可以促进血液与津液的运行输布,可以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和胆汁的分泌,可以调畅情志。肝气与肺气一升一降,调理全身的气机。如果患者长期情绪抑郁、情志内伤,会导致肝气郁结,影响气机的运行,使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失司,日久则气郁化火,火邪炼灼津液成痰;或肝气郁滞,木旺伐土,从而影响脾的运化功能,导致水液代谢障碍,痰湿内生;或气机失常,气血津液运行输布障碍而导致气滞饮停、气滞瘀阻,从而形成肺积。
2.3饮食不节
脾主运化,可以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如果患者长期食用肥甘厚腻、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会耗伤脾胃的运化水液的功能,会导致脾胃不能及时运化,而使水液在体内发生不正常的停滞,从而导致湿热痰浊在体内堆积,从而形成肺积。
2.4久病体虚
如果患者长期患病,导致正气虚弱,不足以驱邪外出,使邪气滞留于肺脏,或者正气虚弱,不能够推动津液运行,就会导致痰湿内生,从而形成肺积。
2.5痰浊瘀阻
痰浊瘀阻是指体内的津液运行输布异常,形成了痰瘀的病理产物,这些病理产物又构成病因,导致体内津液不能正常输布,从而形成肺积。
3.肺结节的中医药治疗
疏肝解郁:《丹溪心法·六郁篇》记载:“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 多生于郁。”郁证与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均有密切联系。多数学者认为肺结节的发生与情志因素密切相关,认为肝郁气滞是本病的关键,气机郁滞导致痰凝、血瘀等有形实邪产生,而这些有形实邪结聚则进一步加重气郁,治疗上主张疏肝理气、化痰散结,其中疏肝理气法应贯穿肺结节治疗的始终[8]。临床推荐选用越鞠丸、柴胡温胆汤加味。
清热化湿:国医大师葛琳仪根据“肺本清”的清虚娇嫩的生理特性,认为肺结节的治疗应取清泄肺热、化痰解毒,常选方清金化痰汤、泻白散等加减[9]。刘荣奎教授认为热邪为肺结节的重要病理因素,且可按热邪轻重及疾病特点将其分为“温、热、火、炎、毒” 五型,从而提出应以清热化痰、祛瘀解毒为结节主要治则。 徐玥瑾等治疗肺结节常立法清肺热、润肺燥、化痰解毒,运用清代名医喻嘉言经方清燥救肺汤在临床中收效显著。
扶正祛邪:有学者认为肺结节的发生与机体元气虚弱、三焦气化失常密切相关[10],治疗上主张时时顾护正气,虽提倡分期分证而治,然补虚护正之法当贯穿始终。魏华民更提出用药方面当遵“补上治上治以缓”的原则,剂型上提倡应用丸药缓服,以缓消坚。大凡补益之法,无外补先天之肾与后天之脾二法。肺之补益,有培土生金以补脾肺之气、滋肺肾之阴、温脾肺之阳,有金水相生以补肺肾之气、滋肺肾之阴、温肺肾之阳。故补肺之气多兼补脾肾之气,补肺之阴多兼补脾肾之阴,补肺之阳多兼补脾肾之阳,补肺之法亦不离脾肾。
益气扶正:气可生血,气分阴阳,补血之要不离补气,阴阳之虚以气为基础,气可化阴,气可生阳,补益阴阳之道亦不离补气。故补益之法当以补气为重,气有余则阴阳津血皆有余,气不足则阴阳津血皆不足,百病之生始生于气,百病之治亦始治于气。补气之要当以补益后天脾胃为主,土居中央以灌四旁,脾胃化源充足,则五脏之气皆充足。肺结节一病多迁延日久、缠绵难愈,以本虚为主,治疗当以补益肺脾以治其本,从本源上纠正肺结节的正气亏虚,以达正气充足而邪气自去,临证常用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山药等补益肺脾之气。
滋阴扶正:燥邪伤肺,肺阴亏虚,通调水道功能失司,津液不能正常输布,积聚为痰,燥痰内生,阻碍气机,妨碍血液的正常运行,血滞为瘀,痰瘀互结,日久发为结节。治疗上当以润燥化痰、软坚散结,推荐以清燥救肺汤为主进行加减论治。
温阳扶正:张妙芬等医家从中医学“阳化气,阴成行”的理论辨治肺结节,认为“阳化气不足,阴成形太过”是肺结节发病的关键,肺结节为有形实邪,为阴寒之邪积聚而成,阴寒之邪得以化生,是由于机体内在阳气不足之故,治疗当以扶阳消阴为大法,若不耐阳药之温燥者可酌加桑叶、麦冬等凉润之品,然温阳法应当贯穿肺结节治疗的始终。
化痰祛瘀:多数学者认为痰瘀是肺结节发病的关键,治疗当以消为先,消痰化瘀,使痰瘀互结之结节随血而散,随痰而消[11]。瘀偏重者,则化瘀活血之力为重,多加丹参、川芎、三棱、益母草等; 痰偏重者,则加强软坚散结化痰之力,如浙贝母、鳖甲、牡蛎、半夏、白芥子等。
中医外治:除运用中药治疗肺结节之外,尚有医家根据中医经络腧穴体系循经论治,通过针法、灸 法、穴位贴敷等方法进行内病外治。 王翠芳等指出足太阳膀胱经为六经之长,且与督脉关系密切,属 阳中之阳,具有接纳、转输各经之经气,调整脏腑气 血之盈亏的作用,因此于足太阳膀胱经上的背俞穴 行刺血疗法治疗肺结节,临床常疗效显著。刘小虹在中药辨证施治的基础上,提倡结合穴位贴敷外治 以达到内外兼施、脏腑与经络并治的效果,贴敷药物 常选用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索、生姜等温阳通 络、活血行气之品。蒋艳丽等治疗肺结节常 立法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在内服温阳方剂的基础上常配合艾灸、督脉灸、穴位贴敷等内外并治。
经验特色用药:一些医家擅长运用某些经验性药物以增强整体方剂的功效,或为药对,或为单药。值得注意的是,此类经验特色用药为辅佐,不宜喧宾夺主,影响整体处方方向。部分用药存在一定毒性,或易损伤脾胃,使用时应谨慎,中病即止。对于肺结节病程长,病情顽固的特点,刘小虹等认为肺结节结聚积滞,难以消除,可应用攻逐窜达之虫类药物,如全蝎、蜈蚣、僵蚕、蜂房等疏逐搜剔,应用山海螺、穿山甲、鳖甲软坚散结,消肿排脓解毒。魏华民等认为肺结节属“窠囊之痰”,非一般药物可透达,可用苍术、白术、白芥子、竹沥和姜汁祛痰,五灵脂活血,甘遂、大戟、芫花祛水,同时性质属“虚痰”,宜调补脏腑气机,缓消窠囊之痰,多用沙参、麦冬、桔梗、苏梗、半夏和陈皮补益肺脾,理气散结。对于部分肺结节存在恶变的特点,范伏元等认为可适当使用含抗肿瘤作用的中药抑制肺结节恶变,防患于未然。姜良铎等则认为肺结节具有阴阳性质转变,进而恶变的倾向,除了清热解毒外,还可用水蛭、壁虎、熊胆粉、干蟾等毒物“以毒攻毒”,抑制癌毒,或用红豆杉等具有明确抗癌功效的中药。对于临床常见患者伴随情绪、睡眠异常的现象,曹洪欣教授认为患者思虑过度,会影响脏腑气机,不利于凝聚之痰瘀消散,故予夜交藤、郁金、炒麦芽等以安神解郁。针对晚期肺结节患者,可酌情使用如紫河车、鹿角胶、鳖甲等血肉有情之品,以填精补肾。总体而言,各家中医学者在临床运用时不拘泥于单一方法,而视具体临床情况及病机综合考虑。胡国俊等治疗肺结节善用清化痰热、软坚散结、益气养阴之法。宫晓燕等将散结袪瘀法贯彻治疗始终,同时兼顾疏肝理气、健运脾胃、清热解毒。王诚喜等强调“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以补肺健脾,化痰散结为治法。徐力等以补肺汤为基础进行扶正,化痰、祛瘀法并用。
4.体会
肺结节一病中医多按肺积论述,认为肺结节发生的内在基础是体质偏颇,以气虚、气郁质者尤为易感,在体质易感性的基础上,内伤饮食、劳倦、情志,损伤正气、内生邪气,加之外在六淫、雾霾烟雾之邪乘虚侵袭,正虚邪实,正虚为本,邪实为标。正虚以气虚为主,或偏于阳,或偏于阴,邪实以气郁为先,兼夹痰瘀,早期以气郁为主,随着病情发展,病邪局限,病势和缓,痰瘀逐渐转为致病的关键。治疗上顾护正气、调理气机、软坚散结应当贯穿始终,顾护正气当以补益肺脾之气为主,或兼以滋阴,或兼以温阳,补气多用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山药; 调畅气机则以行气为先,或兼以化痰,或兼以活血,行气不离疏肝,多用越鞠丸、柴胡温胆汤等加减,疏肝亦不忘情绪开导之法; 软坚散结多加皂角刺、浙贝母、夏枯草、牡蛎等药。中医药治疗肺结节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但是如果想要更进一步规范肺结节的中医诊疗方案,需要开展大量的相关研究,而目前这方面也是较为欠缺的,有必要开展一系列中医药治疗肺结节的相关基础以及临床研究。同时也需特别注意,肺结节是影像诊断,只是影像学上的描述,包括了各种肺部疾病及肺外疾病在肺部的表现,单一肺结节的诊断无法评估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及疾病的危险性。虽然大部分肺结节多属于炎性结节,即便不采取措施亦不会有严重的后果,但是有时候肺部结节却是严重疾病比如早期肺癌、肺转移癌、肺结节病、间质性肺疾病等的一个早期表现或者唯一表现,是疾病重要的早期诊断证据。西医看来肺部结节有高危结节与低危结节之分,特别对于高危结节患者应当积极采取穿刺、手术等措施,且勿盲目辨治,以免延误病情。低危结节患者也应当在胸部 CT 的密切随访监视下,再运用中医药理论辨证施治,且不可盲目排斥西医检查,以免漏诊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