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年来,随着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提出和推广,古诗词教学也逐渐成为教育界的研究热点。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于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审美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的古诗词教学往往注重背诵和解析,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导致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理解度不高。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古诗词教学策略,通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他们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进一步推动古诗词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中诵读引导不充分
古诗词充满了诗人的情感,它能将作者的思想感情以诗歌的形式表现出来。在教学中,人们往往只是关注古诗词的内容和字面上的含义,而对于古诗词中隐藏的美好意境和浓郁的情感,则往往需要通过阅读才能体会到。在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中,对诵读的指导不够,很难将古诗词中蕴含的丰富的美育资源发掘出来。阅读是汉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人有一句话,叫做“三分作诗,七分读”。许多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时候,都是采取灌输法,将每一个字词的意思都分解开来,只把重点放在对诗歌的大意上,只把注意力放在了单纯的感情上,许多学生连正确的断字断句都做不到,更别说是让学生自己去欣赏古诗,去品味古诗词中的深层意义了,这种教学设计并不能对学生进行古诗词的学习起到真正的作用。
2.重视知识点学习,忽略情景体会
学习古诗词跟现代文学不一样,它不仅仅是对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进行解释,还包括诗歌中常见的表达方式、诗歌的主旨、对词语的分析、对主要知识点以及诗歌大意的理解。一些老师在进行古诗词的教学时,还使用了现代文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古诗词的诗意,只是机械地对诗词进行了分析,对内容进行了点评,没有创造出一种教学情景。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了对字词的解读和理解上,而忽视了对意境的理解,让学生们不能真正地感受到诗歌中所描绘的意境,但是,正是这个环节,才是诗歌的意蕴和魅力。
3.过度剖析而影响整体感悟
小学生的理解力还是比较差的,老师在进行诗歌教学时,往往会把诗歌拆分成若干段,逐句进行理解,逐句进行想象,这种方法看似可以让学生更快地掌握诗歌,也可以得到更好的情景体验,但学生们的感觉却仅仅是在一种形象的层次上,对于整个古诗词的学习,他们的理解也仅仅局限于诗词中描写的事物和景物,意境上还是有所欠缺,体验感悟也有所欠缺。古诗集神韵与意蕴于一体,和谐了情感的美感,单靠一句话是无法完全表达出来的,这种做法,本质上是老师不相信学生,应该让他们更多地去阅读,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建立属于自己的诗歌课堂。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对策
1.强化古诗词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朗读是提高语言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所以,要想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到一篇经典的古诗词的含义,小学语文老师应该按照如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朗读教学:第一,要指导学生们进行独立的朗读,在这个过程中要加强他们对文本含义的认识,用朗读来促进他们的了解,通过了解来提升他们的朗读效果。其次,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应注重对古典诗词的朗读技能进行培训与引导,例如朗读的节奏、停顿、情绪等,使学生掌握好朗读技能,从而提升朗读的水平与质量。在进行阅读辅导时,可以恰当地利用现代化的媒体工具,比如,利用朗读视频、音频,让学生跟着读,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朗读情境,加强他们对课文的感悟,培养他们的语感,进而提高他们对经典古诗词学习的效果。
2.突出吟诵,培养审美能力
朗读是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基本环节,而背诵是较高水平的朗读行为。学生要通过朗读来了解古典文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感受到古典诗词的节奏美、韵律美和意境美、音乐美。所以,在进行古典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老师应该与当代课程改革的有关要求相适应,强调朗读,加强学生对古文的认识,并通过朗读来提高他们的美学素养。在背诵古诗时,教师可采用如下方法:一是范读,老师朗诵古诗,学生跟着背诵,模仿背诵。在朗读时,教师应做到语调准确、情意绵绵,才能达到良好的导学效果;二是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作用,通过对朗读情景的营造,来调动学生的情感,培养他们对课文的理解,从而达到提高朗读效果的目的。比如,在教学《赠汪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通过播放有关的图片和配乐,营造出一种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情感去朗读,从而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领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没有什么比兴趣更好的老师了。在小学语文经典古诗词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诵读经典”的形式,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它的魅力,从而更好地提升他们的美学素养。此外,透过此项练习,让同学们对背诵及背诵的方法有更深的了解,进而提高自身的背诵水平。为了对已经学到并掌握到的朗诵技能进行强化,老师可以创造一些环境,让学生积极参加一些有关的朗诵活动,尤其是竞赛类的活动,让他们在进行这些活动的时候,能够得到一些文化的熏陶,从而激发他们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一个良好的语文学习效果。
4.搭建支架,推进项目学习进程
在项目学习的实施中,提供合适的学习支持是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学习支架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探究的内容和目的,从而加深对古诗词的了解。在实施项目活动时,实行层次分明的教学,教师要按照教学计划的实施,设计出层次分明、环环相扣、趣味盎然、启发人心的教学活动。从浅到深,根据教学计划,循序渐进,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思考能力和较强的综合素质。
在具体实施中,将项目学习的研究阶段交给学生,这种做法不切实际。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项目学习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协调者,协助同学们制定计划,提出策略建议,为同学们“保驾护航”。
本次专题研究的实质问题:在历史上,大诗人的作品中都有什么样的学生?他们怎样才能创作出学生般的情趣,让读者感受到学生般的心灵?写学生的诗歌。首先,将研究性任务分成不同的小组,在确定了研究性任务之后,再由老师指导,使其有条不紊地进行。
其次,老师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总结和引导,并在课堂上进行报告和讨论。作者通过对“大诗人的学生的意象”的分析,并运用思维导图对其进行整理和 PPT报告。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画出一幅简易的思想导图:在纸面的中央,可以看出中央图案的主体-“学生”;然后,从中央图开始,画出“一级分支”,比如:“调皮捣蛋”“严肃”“警惕”“贪睡”“心虚”等;之后,他会按照自己的探索和发现,将“二级分支”和“三级分支”都画出来。
老师又依据这些激励问题,让学生考虑如何“为古人举办一次学生节庆典,送一件中国风的礼品”。经过讨论,同学们决定在“画”“说”“写”“书”“歌”等不同的表达方式中,进行组合创作。而在诗歌创作方面,老师可以对学生的诗歌进行引导,并根据特定的韵律进行创编,并及时地提出建议和修正。最后,针对学生在教学中遇到的各种情况,需要老师对学生的教学任务进行合理的安排,并引导他们以多种形式进行教学记录,以促进项目学习的顺利进行。
5.反复朗读诗文,品味古诗词韵味
与散文、记叙文相比,古诗词语言简练,词语排列优美,每个词都有其特殊的意义,包含着作者的感情与期望,同时也传递了一种很好的精神价值。进行古诗词朗读教学,要让学生大声地朗读,读准字音,合理停顿,在重复朗读的同时,还能体会到词语的节奏之美,对古诗中的景物有一定的了解,从而体会到古诗词特有的魅力。比如,在《暮江吟》这节课上,老师首先要让学生们熟悉古诗的内容,并让他们对古诗中的每一个意象进行分析,比如,夕阳、月亮、江水等,让他们把这些场景的内涵给发掘出来,再让他们在阅读的时候,进行自己的想象,感受到诗歌中所描述的美景,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此同时,通过重复诵读古诗,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古诗的内容,加强对古诗中所描述的场景的理解,开阔了他们的视野,使他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保证了古诗词的教学质量与效率,提高了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使他们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
结语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老师应当重视怎样让学生充满兴趣地进行古诗词的学习,只有学生对此感兴趣,才能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使他们能够主动地进行古诗词等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学习。以上不过是作者个人之见,但愿能对大家有所助益。
【参考文献】
[1]张雪英.诵读经典 尚美启智——基于统编教材的小学古诗词诵读教学策略研究[J].安徽教育科研,2021(25).
[2]吴秀菊.诵读:指向素养提升的小学古诗词教学方式[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11).
[3]邓晓芒,易中天.黄与蓝的交响:中西美学比 较论[M].武汉:武汉小学出版社,2007.
[4]邓 晓 芒. 哲 学 起 步[M]. 北 京: 商 务 印 书 馆,2017. [3]傅小兰.情绪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 学出版社,2015.
[5]王翠萍.探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古诗词诵读[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8):44.
[6]周元芬.古典诗文诵读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J].读与写(上,下旬),2014,(24):117-117.
[7] 高玉英.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茶元素古诗词诵读研究[J].福建茶叶,2018,40(08):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