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脊柱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腰部疼痛、腰背部肌肉痉挛或出现下肢放射性疼痛等症状,严重者可伴有大小便功能障碍等表现[1]。本病的发病原因主要与患者长期过度劳累、腰椎间盘各部分发生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于后方或椎管内,从而导致相应的临床症状[2]。中医认为本病主要是由于患者脾虚湿困、瘀血阻滞,从而导致经脉不畅、气血运行不畅所致[3]。临床上以活血化瘀、行气通络为主要治疗原则,但由于本病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且患者体质及病情的不同,其治疗方法也有一定差异,其中针灸结合血府逐瘀汤加减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我院骨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选择60例为研究范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单一组(n=30)与联合组(n=30)。单一组患者年龄区间为38-55岁,均值为(46.91±3.25)岁;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性别比例为19:11;联合组患者年龄区间为37-56岁,均值为(47.02±3.17)岁;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性别比例为20:10。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有意义。
1.2 方法
单一组患者采用针灸治疗方式。取穴:取肾俞、腰痛点、环跳、承扶、委中、阳陵泉、承山、昆仑、悬钟、太冲穴,将表面皮肤用75%的酒精消毒后,选用合适的毫针刺入60mm左右,得气后,保持30min后退针。每日1次,连续治疗2周。
联合组患者则采用针灸联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
针灸取穴及方法同单一组。血府逐瘀汤用法用量:每日1剂,分2次服用,水煎服,每7日为一个疗程,连续服用2周。处方组成:桃仁15g,红花8g,当归15g,生地黄15g,川芎12g,赤芍15g,牛膝12g,桔梗10g,柴胡8g,枳壳12g,炙甘草8g。根据患者自身具体情况加延胡索、三七等具有散瘀止痛之效的药物;若患者出现下肢麻痹的情况,可加独活、木瓜等舒筋活络、祛风解表的药物;若患者出现气虚等症状可减柴胡、枳壳,加以黄芪,党参等补中益气、生津养血的药物。
1.3 观察指标
记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腰椎功能及功能障碍评分、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VAS评分。
1.4 统计学分析
比较时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采用“均数±标准差”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进行检验,而计数资料则采用百分比来表示,用X2来做两组间的数据对比,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腰椎功能及功能障碍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腰椎功能均有所改善,联合组患者的腰椎功能及功能障碍评分显著优于单一组,P<0.05,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
表1 治疗前后腰椎功能及功能障碍评分对比(x̄±s,分)
2.2 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联合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较单一组高56.67%,P<0.05,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
表2 临床治疗效果对比(n/%)
2.3 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情况均有所缓解,联合组患者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单一组,P<0.05,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
表3 治疗前后VAS评分对比(x̄±s,分)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腰痛疾病,常发生于30~50岁的青壮年人群,且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其病因较为复杂,多因外伤、劳损或受寒等因素而导致,临床表现为腰痛、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等,严重者可出现瘫痪症状。目前西医主要采用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及其他辅助治疗等,但多数患者经过治疗后效果不佳,易复发[4]。中医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患者存在肾虚、气滞血瘀、寒湿、湿热等证候。其中肾虚者多采用补肝肾、壮筋骨、通经络等方法治疗;气滞血瘀者则可采用行气活血、通络止痛的方法治疗;寒湿者则多采用散寒除湿、温经通络的方法治疗;湿热者则可采用清热利湿、通络止痛的方法进行治疗[5]。针灸具有疏通经络、温通散寒、行气活血的作用。血府逐瘀汤是治疗瘀血阻滞的经典方剂,其出自《医林改错》一书,处方组成主要有桃仁、红花、赤芍、川芎等,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血府逐瘀汤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血液流通,改善体内微循环的作用。针灸与血府逐瘀汤配合使用,可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不同症候辅以相应的药物加减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本次研究可知:联合组患者治疗后的腰椎功能及功能障碍评分、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后VAS评分显著优于单一组,P<0.05,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
综上所述,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针灸配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的方式,不仅可减轻患者的疼痛感,还可有效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椎功能,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曹庆玲,贾光辉,王振林.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针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背伸肌群疲劳程度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23,50(07):105-108.
[2]蔡文乐.针灸配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观察[J].北方药学,2023,20(01):90-92.
[3]黎强.针刺、艾灸联合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对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J].贵州医药,2022,46(01):114-115.
[4]周昌,陈丽吉.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J].内蒙古中医药,2021,40(09):69-70.
[5]韩妮妮,卫凌.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内镜术后残余症状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34):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