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述农业机械化发展
自新中国建立以后,我国基本进入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阶段。在各种政策和措施的引导下,我国农机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农村推行家庭承包经营以来,小拖拉机和与之相适应的农机发展很快。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出现了大功率拖拉机和与之相匹配的农业机械等。自2004年以来,随着《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颁布,以及国家对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的出台,我国的农机化事业迎来了十余年的发展时期。随着农业机械设备的数量不断增加,农业机械的使用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农业生产由以人力、畜力为主,逐步步入以机械化为主的新时期。农业机械化对于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释放农村劳动力,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效率,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与农民的生活模式,保障粮食安全,推进农业经营主体的产业化规模化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剖析农业机械化发展问题
2.1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不高
尽管我国农业机械化程度已取得很大进展,2022年全国农作物种植收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了72%,但是一些领域的发展还比较滞后。具体表现为:第一,各区域、各行业的发展不均衡;不同区域由于气候特征、地理环境、作物组成及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造成了区域发展的不均衡。在工业与农业比较发达、农业机械化比较早的地区,其机械化程度要比工业和农业发展缓慢的地区要高,而平坦开阔的平原地区则比山区丘陵多的地方要高。
2.2技术人才缺乏农机研究与开发的专业知识储备
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在带来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的同时,也造成了农业机械化产品的品质良莠不齐。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开发模式过于粗放,进入壁垒较低。因为技术和资本的红利,大量的人员进入了农业机械有关行业,开发出了许多新产品,这些农业机械产品并没有进行过实际的实用性调查和严格地设计,仅仅是出于满足市场需要、追求经济效益的考虑,在投入使用之后,它们的缺点就会暴露出来,许多产品的稳定性和适用性都非常差。在稳定性上,无法持续运行,出现了一些小问题,导致了农产品的能源消耗增加,在播种、收割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粮食浪费,从而影响到了粮食安全与粮食生产能力。例如,有些小型企业生产的农业机械零部件,其产品质量低劣,不仅降低了农业机械的使用寿命,而且还会危害到人们的生命安全。二是缺乏专门的研究开发人员。目前,农业机械化研究对专业知识、集成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大,而许多研发人员一开始就是在别的专业上学习的,这就导致了他们对于农机的研发缺少专业知识储备,只能缓慢地进行学习,这不仅导致了产品的更新迭代缓慢,还会严重影响到农机产品的质量。
2.3农机化基础服务不完善
首先,农业机械维修困难。镇村两级缺少与新机具配套的维护网点,致使大型农机故障无法及时处理,严重影响了农业机械的运转效率。另外,在农业机械设备中,还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而专家却无法及时赶到现场为其提供服务与指引的问题。
其次,农业机械与农业的联系还不密切;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主要是由于农业技术水平低,导致了农业机械化和耕作方式不能很好地匹配。这严重制约了农机装备的应用与效率,阻碍了农机化的进一步发展。
3加快发展农机化的对策
3.1强化财政支助
在农机设备应用中,资金投入仍是一个难点。虽然农民的收入提高了,但大型农机具的价格,依旧让不少人望而却步。因此,金融政策支助必须不断得到加强。一是继续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增加财政投资,鼓励农户购置现代农业机械。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进农机以旧换新补贴、政策性保险等措施,推动农机装备的更新换代和更新换代。二是提供信用支持。不论是农户,还是农业机械装备制造企业,都面临着资金不足的问题。农业机械设备制造企业受到研发投入与产出不均衡的制约,其原因是研发成果的转化率较低,资金回笼缓慢,这导致我国农机装备企业在技术更新上落后于国外企业,在与外资企业的竞争中丧失了竞争优势,成为制约农业机械行业发展的瓶颈。对农业机械设备生产企业进行信贷服务,以解决其对科技、企业发展等方面的资金需要,是农业机械设备生产企业应优先考虑的问题。
3.2强化农机行政管理,健全基层农机服务体系
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必须依靠各级政府的大力推进。通过召开会议,动员部署,下发文件,加强工作指导,督促检查,表彰奖励,目标考核等手段,促进农机化的发展。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吸引农业科技人才,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基层农机服务系统是保证农机化发展的“最后一公里”,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基层农机化服务机构,农户可以获得最新的优惠政策,当农机装备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获得专业的指导。同时,基层政府还可以利用这个组织,对政策解读、业务办理、安全监理、示范推广以及组织技术培训观摩等,使农机推广工作的效率更高。与此同时,还可以引进一些专业人士加入农业机械服务组织中,为农户提供技术支撑,还可以对农业机械的使用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对其优劣进行分析,从而迅速地实现技术的更新。不仅可以培养优秀的人才,健全基层服务组织的功能,还可以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3.3强化农业机械化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要统筹好科学、技术和教育资源,坚持推动农业机械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政府的指导下,鼓励农机企业、协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等建立产业创新联盟,建立起一支具有高度产学研协作能力的科研队伍,使我国高端农机装备由“关键环节、局部市场”向“全产业链、全行业”的技术升级。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整个社会、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在这种繁荣、稳定、快速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农业技术也在不断地向前发展,而农业机械化也越来越多地作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和基本支持。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们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我们将在这个新的时期内进行全面建设。新世纪以来,“三农”问题在全国、全社会越来越受到重视。农业机械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而围绕着这一思路,深入探索其发展的目标与推动措施,能够有效地破解当前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实现高水平、高效率、低能耗的高质量发展的需要,符合农业现代化的需要,有效地保证国家的粮食和农产品供应,为农业农村高质量的发展增添动力和活力。
参考文献
[1]付宝平.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发展趋势[J].黑龙江粮食,2021,(06):71-73.
[2]刘红芳.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策略[J].南方农机,2020,51(16):19-20.
[3]徐婷.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究[J].南方农业,2019,13(30):15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