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往研究发现,骨量流失是健康骨量逐渐过渡到骨质疏松症的重要阶段。军队疗养人员属于特殊群体,其中中老年人较多,大部分人员面临骨量流失问题,对其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造成不良影响[1-2]。当下临床医学当中对骨质疏松患者较为关注,但对于潜在骨量流失人员并未充分关注和重视。若能及时识别骨量流失人群,与骨质疏松早期制定并实施相应防护措施,有助于缓解病情,降低骨质疏松发生几率[3]。随着近些年来骨质疏松症研究不断深入,研究人员不断探究更加安全且有效的骨密度提升方法,防控骨质疏松,减缓骨量流失情况[4]。运动锻炼属于骨量流失早期干预重要手段,能够改善骨密度情况,防控骨质疏松发生风险。研究选取114名骨量流失的军队疗养人员,随机分组后对比不同干预模式的应用效果,探析骨量流失早期干预对军队疗养人员骨密度的影响。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于2020年10月至2022年12月选取114例骨量流失的军队疗养人员进行研究,经随机数字法分成常规组和干预组,各57名。常规组男、女比例是52/5,年龄为26岁~60岁,平均(41.97±4.45)岁,离退休人员15名,在职人员42名,军职以上4名,师职25名,团职以下5名,合并慢性疾病人员18名。干预组男、女比例是54/3,年龄为26岁~61岁,平均(42.34±3.87)岁,离退休人员14名,在职人员43名,军职以上3名,师职27名,团职以下4名,合并慢性疾病人员20名。两组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入组标准:(1)对研究知情同意;(2)属于军队疗养人员,自愿参与护理干预;(3)生活可自理,能够配合骨密度等相关检查测试;(4)生活方式基本固定,无不良习惯。
排除标准:(1)规律体育锻炼人员;(2)有严重疾病或运动障碍;(3)中途退出研究;(4)相关数据不完整人员。
1.2 方法
常规组保持原有生活方式。
干预组采用有氧健身运动等早期干预措施。
采取早期有氧健身操运动干预方法。有氧健身操包含9节内容,具体有健身操基本手型、基本步伐以及前进后退和转身等,每节动作均有4个8拍,动作方位转换较为简单,可操作性较强。整套健身操动作遵循由简致繁、由易到难原则,运动锻炼过程中,人员保持身体直立状态,通过走步以及踢腿和拉伸等锻炼肌肉力量。
运动锻炼时间连续持续30d,每周一、周三、周五上午9: 00-10:00开展锻炼,由医护人员进行专业指导教学。具体锻炼过程中,首先开展5min运动准备,具体内容是音乐韵律操,活动关节和肌肉。之后是有氧健身操运动锻炼部分,具体时间为50min,具体内容是健身操基本步伐和有氧健身操套路,例如踏步、进步、退步,以及激活关节、踏步转身等。之后为5min结束时间,直到其进行舒缓放松操放松身心。
在运动锻炼初期运动频率应适当减慢,之后逐渐适应适当增加运动频率。整个运动锻炼过程中坚持循序渐进和个体化原则。基础阶段主要是指导参与者学习并掌握相应动作,巩固阶段是纠正其错误动作,最后确保其能够实现成套练习。
1.3 观察指标
在干预前后分别检测两组的骨密度指标,具体包括骨密度T值、骨硬度指数、宽带超声衰减、超声传导速度,使用的测试仪器是美国GE超声骨密度仪。
干预前后检测两组人员肌力,具体包括平均握力、全身肌肉量、计时起立行走、30s连续座椅实验、5次座椅实验。
1.4 数据处理方法
研究数据使用SPSS23.0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校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两组的骨密度指标对比
干预前两组的各项骨密度检查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常规组干预后骨密度指标较干预前无明显变化(P>0.05),干预组干预后的各项骨密度指标均较干预前升高,且干预组各项指标高出常规组(P<0.05)。如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骨密度T值、骨硬度指数、宽带超声衰减、超声传导速度对比(±s)
注:*表示与同组干预前相比,P<0.05
2.2 干预前后两组肌力指标水平对比
干预前两组的肌力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常规组干预后肌力指标较干预前无明显变化(P>0.05),干预组干预后平均握力显著增长,计时起立行走和5次座椅实验时间显著缩短,30s连续座椅实验次数明显增加,且干预组以上指标优于常规组(P<0.05)。如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平均握力、全身肌肉量、计时起立行走、30s连续座椅实验、5次座椅实验对比(±s)
注:*表示与同组干预前相比,P<0.05
3 讨论
多种因素影响下,骨量流失问题愈加显著,对患者身体状况和日常生活造成影响,同时也会对其家庭和社会造成较大负担[5]。近些年来,骨质疏松症逐渐成为糖尿病和高血压之后的第三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分析显示,骨质疏松症患者处于持续增长态势,预计到2050年骨质疏松症患者数量将达到2.21亿,我国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常见慢性病第7位,骨质疏松患者数量显著增加[6]。军队疗养人员属于特殊群体,其中团以上干部较多,经济收入较为稳定,医疗保健以及生活和居住条件均相对较好[7-8]。其中部分军队疗养人员受到工作环境以及工作强度和突发事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自身骨骼肌肉问题更加严重,骨量流失较为显著,采取早期干预措施至关重要。
此次研究结果表明:干预前两组的骨密度检查指标和肌力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组干预后的各项骨密度指标均较干预前升高,且干预组各项指标高出常规组(P<0.05);干预组干预后平均握力、计时起立行走、30s连续座椅实验、5次座椅实验较干预显著优化,且干预组优于常规组(P<0.05)。骨骼生长发育和机体体力活动具有密切相关性,科学合理的运动锻炼,能够促进骨骼生长发育。骨代谢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运动锻炼属于重要影响因素,既往研究发现,持续坚持运动的运动员,相较于失重状态宇航员而言,骨密度处于更高水平[9]。科学运动锻炼能够促使机体内部激素分泌水平得到改善,进而对骨代谢产生显著影响。人体运动过程中地面可以对骨骼形成反作用力,加之肌肉持续收缩舒张作用可以促使骨密度及骨矿物质含量显著提升。人走路以及跳跃和跑步过程中,小腿肱三头肌持续收缩,能够促使跟腱牵拉对跟骨产生刺激作用[10]。通过散步以及慢跑和爬楼梯等运动锻炼,腰椎及股骨颈骨密度均能够得到显著改善。不同运动锻炼方式及强度对于骨骼产生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通常情况下运动强度较大时,骨骼受到的刺激相对较大,可以促使骨组织内部血流速度增加,促进血液循环改善,促使骨密度水平提升。此次研究发现,有氧运动能够促使军队疗养人员骨密度和肌力水平得到显著改善发挥运动锻炼早期干预效果。有氧运动锻炼可以使人体肌力水平得以提升,延缓肌力流失情况。有氧健身操属于适用于中老年群体的有氧运动方式,其运动基本手型以及步伐和退步转身进步等动作,可以显著锻炼肌肉力量,提升肌力。
综上,针对骨量流失军队疗养人员实施早期运动干预方法,能够促进其骨密度指标改善,起到缓解骨量流失的作用,同时还能够使其下肢肌力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王重,乔美娜,谢琪,等.运用中国健康膳食指数评估兴城疗养地骨量流失疗养员膳食质量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2023,32(4):397-400.
[2]徐帅,徐道明,沈飞.肌骨系统中运动干预肌肉与骨骼交互功能的机制研究进展[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22,38(2):91-99.
[3]鲍江山.长期体育舞蹈练习对老年女性骨密度的影响[J].当代体育科技,2021,11(28):28-30.
[4]杨晓荣,杨燕萍,张菁,等.抗阻力运动对绝经后2型糖尿病合并骨量减少患者骨密度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23,52(6):728-731,736.
[5]李娜,邬月琴.成年男性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J].内蒙古医学杂志,2023,55(4):439-442.
[6]沈炼伟,王维.中年男性骨量减少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2,26(32):5085-5090.
[7]徐可,秦梓皓,许金海,等.健腰密骨颗粒联合碳酸钙D3片口服治疗骨量减少合并腰痛的临床研究[J].中医正骨,2022,34(10):10-17.
[8]常凤,陈德明,蔡维敏,等.安徽芜湖地区中老年健康体适能与骨量减少关系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22,40(4):29-36.
[9]王冀苏,王夏虹,余玲玲,等.骨健康基本补充剂联合运动、生活方式干预对围绝经期骨量减少的临床观察[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20,26(8):1167-1170.
[10]王浩,范榕,宋雅伟.运动疗法干预骨质疏松症研究进展及现存问题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21,27(9):1388-1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