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干预,改善慢性胃炎治疗效果
摘要: 临床治疗慢性胃炎多是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分析,多是由于患者长时间不良生活习惯以及饮食习惯所致,导致胃肠粘膜受到损伤、抵抗力下降,再加上病原菌侵袭,最终出现的病变。临床目前除了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措施外,还会在其临床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为患者制定有效的护理方式,帮助患者快速恢复慢性胃病症状。健康教育是临床公认的有效护理方法,在患者治疗基础上帮助患者更加了解疾病的发生和治疗机制,提升患者的治疗、护理依从性,从基础护理上改变了疾病宣教的模式和角度,保证护理全面化,且在临床使用过程中患者接受度很高。

慢性胃炎作为一种十分常见的消化道病变,当人体出现该病变时,常会出现反酸、恶心等症状,需及时对其进行干预。若患者没有及时接受诊治,疾病发展至后期,极易导致患者出现胃癌。但是,大部分患者对疾病认知较少,不愿主动配合诊治,忽视疾病治疗的重要性,并出现不良情绪,故需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方式。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护理模式,可以对患者充分讲解疾病内容,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促进患者康复。

一、健康教育干预应用于慢性胃炎护理作用

慢性胃炎是胃黏膜的慢性炎性反应,通常没有明显特异性临床症状,胃炎症状的轻重与胃黏膜病变程度不一致。胃溃疡作为常见的疾病,患者的典型症状主要为进食后1小时内出现,且胃溃疡极易反复发作,导致患者出现呕吐、恶心、呕血等情况,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影响。而对于胃黏膜有糜烂的患者一般临床表现为呕血、黑便,如果患者长期少量出血,能够引起患者出现缺铁性贫血的症状;自身免疫性胃炎患者可出现恶性贫血,可有全身衰弱、厌食、体重减轻轻等情况,还可以伴有舌炎、周围神经病变等;部分慢性患者具有健忘、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症状。因此,在临床护理中,对慢性胃炎患者实施有效合理的健康教育护理模式至关重要。不但能够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水平,还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起到了辅助作用,从而提高了患者的临床效果,提升了患者对自我管理能力的水平。同时,也能够缓解患者在治疗期间产生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的发生。通过对患者的合理饮食、科学用药以及康复锻炼的措施帮助患者规范进行治疗,整体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健康教育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和有评价的教育活动,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保护和促进个体和群体健康。

所以,护理人员应明确自身职责,增强护理意识,明确相关医护人员的责任制度,从根本上提高慢性胃炎患者护理的安全性[1]。慢性胃炎病人接受健康教育后,身体状况有明显提升。这是由于患者对疾病了解度更高所以在接受治疗上效果更加显著,而且经查验患者病理体征缓解明显,能够尽早达到出院标准,健康教育的服务从优化护理工作角度上更提升了患者的参与度,可将该护理模式推广执行。在健康教育中需重点会为患者讲述疾病的基本症状、发展特点和预防致病因素,并且切实讲解目前国家医疗机构众多技术革新情况和我院能达到的治疗目标,对待此疾病的治疗、预防等措施,让患者能积极配合医院工作[2]。大多数患者经过科学、规范的治疗后基本可以痊愈,不必过度惊慌,但是仍旧要有防控意识的重要性。健康教育对于慢性胃炎疾病而言使用贴合性最高,因为慢性疾病在治疗过程中常常因患者缺乏健康意识和自律能力较差而导致治疗效果不佳,健康教育支持着长期治疗工作阻止病情呈反复迁延性。在健康教育指导下护理人员会纠患者错误处理慢性胃炎的行为,由此能显著预防慢性胃炎牵连其他并发症的发生[3]。另外,临床组建护理实施小组在做健康教育培训的时候还要学会针对患者年龄特点和现有文化水平理解力而有针对性的做健康宣教,因地制宜做培训工作,为患者制定健康档案并将定时做的体检检查报告存放其中,积极配合慢性胃炎治疗配合临床做基础检查。总体上讲健康教育的实施为患者疾病缓解提供了明显帮助,也为护理人员后续护理工作打下了合适的执行基础[4]

二、健康教育干预应用于慢性胃炎护理的内容

(一)心理健康教育

护士需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让患者家属掌握正确的心理机能。护士与家属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对患者采取正确的沟通,引导患者将自身真实的想法表述出来,充分了解患者的内心,进而改善患者的疑惑以及焦虑[5]。另外,护士在与患者沟通交流的过程中,还需明确掌握患者的兴趣爱好,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显著提升沟通的质量以及效果,帮助患者保持愉悦的心情。护士对患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还需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沟通,详细讲解慢性胃炎的防治内容以及常识[6]。护士还需根据患者的症状,对其进行暗示,以此影响患者的心理以及行为,改善患者的病理、生理变化。护士可以引导患者与其他病友沟通交流时,以此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疾病治疗信心,让其掌握更多知识,改善不良情绪[7]

(二)疾病健康教育

护士需主动为患者讲解疾病相关内容,让患者明确疾病治疗的重要性,了解预防疾病复发的措施,掌握不良习惯对疾病的影响,积极、耐心回答患者的各种问题。护士还需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改善患者的担忧情绪,让其明确自身情况,并掌握健康知识,提升自我管理意识,让其逐渐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遵医嘱服用药物,定期复查,以此提高预后[8]。护士也可以在患者了解部分疾病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健康教育方案,如宣传讲座、手册等。通过这些教育形式让患者充分了解慢性胃炎内容,全方位掌握疾病知识,明确药物治疗存在的副作用,掌握应对措施,提升患者的治疗信心。同时,护士对患者进行宣教的过程中,还需选择正确的教育形式,保证患者能够充分了解疾病发生机制、治疗内容以及症状[9]。护士需注意提高患者的信心,护士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需了解患者的担忧情绪,让患者明确自我护理的价值,提高依从性,便于患者了解更多的内容。

(三)生活以及饮食教育

护士需为患者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保证病室的通风情况以及温湿度适宜,提高患者的舒适度[10]。同时,护士需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随后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计划,保证患者可以约束自身的不良行为。患者日常生活内,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适当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以及抵抗力,以此促进患者康复。护士需叮嘱患者日常饮食内定时定量,避免使用一些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多进食一些消化、清淡的食物,禁止暴饮暴食,逐渐改善不良饮食习惯。护士还需叮嘱患者保证生活规律,注意日常睡眠,保持睡眠充足,提高机体排毒功能,避免毒素蓄积在患者体内,促进患者康复。同时,护士还需让患者形成正确的饮食护理,避免进食速度较快,以免对胃肠道粘膜差生损伤,叮嘱患者保持适量的运动,提高身体素质,降低疾病发生率。

结束语:

综上,对慢性胃炎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可以让患者对疾病产生更多认知,以此提供患者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改善治疗效果。同时,健康教育还包含饮食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以及疾病教育,便于患者掌握更多知识,提高患者的认知程度,改善患者的症状。

参考文献:

[1]张娟. 互动式健康教育对慢性胃炎患者依从性的影响[J]. 甘肃科技,2022,38(04):102-104.

[2]招燕珍,杨海英,吴姗宏. 慢性胃炎护理中个性化健康教育的应用价值[J]. 名医,2021,(24):153-154.

[3]兰岚,卓悦,颜艳芳,朱晚林. 基于回馈理论的健康教育在慢性胃炎合并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的应用[J].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21,19(09):859-861.

[4]周晶晶. 健康教育干预应用于慢性胃炎护理的作用研究[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07):72-74.

[5]李双妮,王晶. 可视化健康教育对慢性胃炎患者疾病认知情况及依从性的影响[J]. 贵州医药,2021,45(05):836-837.

[6]罗爱君,杨慧敏. 个性化健康教育对小儿慢性胃炎临床症状和家属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1,7(05):145-147.

[7]郑楠. 思维导图对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10):1868-1871.

[8]郭雅男,狄建欣,徐彩玲. 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慢性胃炎患者依从性的影响[J]. 继续医学教育,2021,35(04):83-85.

[9]杨红云. 健康教育应用于慢性胃炎护理中对生活质量的改善分析[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04):182-183.

[10]曾苹,杨珂莹,朱雪莲. 个性化健康教育模式对慢性胃炎患儿生活质量及住院时间的影响探究[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0,28(S2):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