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信息化教学的策略研究
DOI: 10.12721/ccn.2024.157478, PDF, 下载: 56  浏览: 661 
作者: 王鑫
作者单位: 永兴县第三中学 湖南永兴 423301
关键词: 信息化教学;高中语文课堂;实践策略
摘要: 信息化教学不仅改变了教师的授课方式、学生的学习路径以及教与学的交互模式,同时也对提升语文课堂效率和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传统的语文教学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在传统语文教育中,师生互动、文本解读、写作指导等环节往往局限于书面和口头交流,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实践可以将这些环节转移到更加生动、更具互动性的平台上。因此,探讨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语文课堂中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信息化教学是高中语文课堂改革的重要方向。基于此,本文探讨了信息化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具体措施,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

一、利用数字媒体资源,丰富教学资源

信息技术最为基础的应用是收集网络中的数字媒体资源。以《沁园春·长沙》为例,教师在教学时可以依托于网络中的数字媒体资源营造氛围或进行背景设定。具体而言,教师可以运用高清图片或视频,展示毛泽东的故乡及其周边的自然风光,通过视觉效果引导学生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历史背景。例如,播放长沙橘子洲头的春季风光,使学生能够在欣赏美丽风景的同时,感受毛泽东对故乡的深厚感情。同时,教师还可利用声音资源强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沁园春·长沙》节奏鲜明、抑扬顿挫,教师为学生播放该首词作的专业朗读版本,能帮助学生把握诗歌的韵律与节奏,提升朗读技巧。最后,教师可在课堂中依托于多媒体或其他类型个人终端,链接到包含关于毛泽东以及相关历史时期资料的数据库和在线图书馆,学生可以获取更多关于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的信息。例如,学生可以在线浏览有关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变革和思想文化方面的文章,并将这些信息与《沁园春·长沙》中表现出来的豪迈激情和对未来理想国家的设想联系起来,以此激发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深层次认知与情感共鸣。

二、依托于网络平台,采取差异化教学

仍以《沁园春·长沙》为例。由于此课文的创作背景较为特殊,而且多数学生因缺乏实际社会经验和生活经历,难以理解其中的精神内涵,所以,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更深入的背景知识,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全貌。为此,教师可以在在线平台上分享与原文相关的历史材料或批注版文字,让他们深入研究毛泽东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其心路历程。同时,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分析抽象的象征语言或复杂句式结构的视频或文章,使其更好地理解并欣赏诗歌。在上述基础上,教师可通过在线测验、问卷调查等方式,迅速获得学生对《沁园春·长沙》理解程度的反馈,并据此进行适当的教学调整。如果大多数学生在某个题目上都出现了错误,或者对某部分内容存在疑问,那么,教师应在下一节课中重点讲解该部分内容。根据学生在上述在线测验中的具体成绩,教师可以按照成绩排名,将学生分为前20%,中50%,后30%三个等级,并按此开展分层教学,如为不同层级学生分配不同的学习任务、准备不同难度的数字化媒体资源等。最后,虽然网络平台为差异化教学提供了众多便利,但在线学习仍然不能完全替代面对面交流,所以,实施差异化教学时,教师还需要注意保持与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教师可定期与每个学生进行一对一交谈,了解他们的学习进展和困扰,并及时提供相应的辅导和帮助。

三、采用协同工具,开展协同合作学习

协同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核心语文素养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为此,教师可以利用在线互动平台,如腾讯课堂、钉钉等,进行线上的小组活动。以《沁园春·长沙》为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分组,为每个小组制定研究主题,比如“山水描绘”“思想内容”等,并通过网络平台的文件共享功能分享相关资料,探讨并分析诗歌内容。在上述基础上,教师再依托协同工具,建立微信群、QQ群,为学生提供方便快捷的沟通交流方式,实现实时对话和资源共享。此外,为提高协同合作学习的效率,教师可尝试教授项目管理工具,如Trello或者Teambition等常用的管理软件,要求学生将此类软件应用于协同合作学习,依托软件进行任务分配、进度管理、时间规划等,以此提高整个团队的协同效率。在教学《沁园春·长沙》时,教师可设计多个环节,如“查找资料”“讨论分析”“撰写报告”等,在该系统中设立相应板块,并对学生进行任务分派和进度跟踪。

四、引入反馈与评价系统,给予学生正向反馈

反馈与评价是督促、监督学习的有效措施。信息化教学环境下,教师可利用在线平台建立自动化反馈系统,为学生的作业和测试提供即时评价。以《沁园春·长沙》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在线测验,如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等不同形式。这些测验可以集成在学习管理系统(LMS)中。学生提交答案后,系统会根据预设的标准自动进行评分,并即时向学生反馈成绩及正确答案。对于主观题目,如诗歌鉴赏或写作任务,系统可以收集学生的回答并递交给教师进行人工评阅,以此全面测试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测试结束后,教师可引入互评和同伴评价机制来扩展反馈来源。教师还可利用网络平台组织小组讨论或开展项目任务,如要求学生上传他们对《沁园春·长沙》的分析和理解。在学习平台,学生可以看见其他同学的作品,并留下评论和建议。最后,除了系统自动评价和同伴评价所提供的反馈之外,教师应该定期审视每位学生在平台上的活动记录和学习进度,并基于这些数据向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同时,教师为完成特定任务或者在某个领域有显著进步表现的学生发放虚拟奖励,如勋章、证书或积分等,并在班级排行榜上显示出来,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成就感,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综上所述,经过实践探索,信息化教学已经在语文课堂中显示出其独特优势,并取得了初步成效。此模式不仅是教师教学方法的革新,更促进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的提升。但也应当注意,信息化教学并不是简单的技术应用,它要求教师重新审视和构建语文教育内容与方法,确保技术服务于教育而非替代教育本身。未来,教师既要严谨评估信息化教学对于语文课堂所带来的正面和潜在副作用,也需不断创新,紧密结合语言文字教育规律和学生认知发展特点,并构建全面的反思评价体系,让语文课堂焕发出持续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汤芳.信息化教学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探研[J].成才之路,2021,(36):120-122.

[2]徐艺林.浅析信息化教学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的合理运用[J].智力,2021,(3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