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及其故障处理
摘要: 我国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中,传统供电难以满足生产生活需求,导致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成为电力行业发展重要趋势。尤其我国电力需求较大,一旦电力系统设备出现不良运行,极容易影响正常工作。所以,对于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及对其故障的处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配电系统也迎来了新的技术创新,电力企业积极应用现代配电自动化技术。通过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电力企业可以将更多优质的电能质量传递到各行各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提高电网运行的监控和管理功能,实现传统配电网技术的大改进。

1分析配电自动化的主要内容

配电线路自动化主要涉及变电站变压器的二次侧与线路负荷之间的配电线路,本质上是现代化技术在传统电力设备中的新一轮渗透和普及,最终能够组建更现代化的运行结构,实现系统的智能化改造,满足精细化监督的基本需要。在这里,电力企业也可以在实现自动化配电的基础上进一步凸显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维持自身的市场活动优势和价值。具体来讲,配电自动化系统本身就实现了多个功能的齐头并进,不仅可以在互联网的支撑下动态收集设备运行数据,同时,也可以检测数据是否存在问题,一旦识别出潜在的隐患,也会立即发出警报信号,现场的后台运维主体能够根据风险类型采取必要的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案,遏制事故的波及范围,甚至是扼杀风险和隐患。另外,自动化配电系统本身的保护作用也十分强大,可以让电能的传输变得更加顺畅,降低电力设备和电路承担的负荷与压力,让资源的分配更加均衡,突显出企业的精细化管理理念。也就是说,配电自动化可以降低电能输送出现故障的可能性,实现电力设备的统筹规划和管理,创造更加客观的社会经济收益,维护区域资源的稳定,维持社会秩序。

2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技术

2.1路载波通信技术

光纤通信,拥有可以传输大规模数据信息的通信能力,而且传输速率较高,不会被其他因素干扰。但是当前终端设备数量逐渐上升,通信系统复杂性大幅度提高,需要对配电线路的载波通信应用技术深度研究,对光纤通信进行取代,也可以通过配电自动化,为用户提供实时电价,实现远程读表。

2.2高度集成化

配网自动化系统将信息高度集成,并实现综合处理功能,可以有效降低运营成本,降低功能重叠影响,提高业务经济效益。例如将SCADA与GIS两种系统相互整合,实现数据统一管理,功能高效应用,以及优化界面等能力,推动作业一体化。同时,从GIS提取SCADA有关网络结构,而GIS也可以做到从SCADA提取配电实时数据,实现配电自动化技术进一步优化。

3分析我国电力配电自动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3.1主变压及110kV进线失压

在供电系统中,主变压故障主要在瓦斯保护动作、主变差动跳闸两个方面体现。一旦出现进线试压,极容易发生110kV进线出现瓦斯保护动作。如果没有及时采用合适方式进行处理,则会让主变压35kV母联310开关发生自投现象,导致配电自动化引发故障。如果主变压两路110kV进点电压为0,则会影响35kV母联电压数值也会为零。

3.2地区性发展并不均衡

我国本身就地大物博,国土面积尤为庞大,不同区域在发展电力配电自动化的过程中,展露出来的面貌是存在区别的,自动化管理水平也相差明显。一些地区的发展已经趋近成熟,但仍旧有部分地区处于初级摸索阶段。例如,我国的西北部开发地区,经济发展本身就较为缓慢,而且交通不便,所以电力配电自动化和配电管理水准也相对较低,这就使得我国配电系统的建设呈现出了两极分化的弊端,进一步制约了社会的进步和均衡发展。

3.3智能化程度相对较低

目前,我国电力配电自动化系统并没有发挥出更加实用性的功能,只是在一些地区得到了应用和落实,但并没有实现大范围的覆盖和普及,一些地区的居民也无法享受这些福利和成果。而且,我国电力配电自动化系统也没有引进智能且先进的技术。但就国外来看,部分国家电力配电自动化的应用已经覆盖了75%以上的区域,然而,国内只是15%左右,所以仍旧需要在未来得到进一步的延伸和拓展,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程。

4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故障处理水平的提升策略

4.1主变压及110kV进线失压

虽然在主变压器中安装保护装置,可以有效解决故障,但是却会让变压器工作负荷增加,提升变压器内部温度。一旦超过变压器可承受高温,就会出现配电自动化故障。安装瓦斯保护只能避免引起重大故障,仍然会被高温影响,产生油气分离情况。所以,需要在安装瓦斯保护时,也一并将保护参数进行设置。如果出现变压器运行问题,瓦斯保护会发出报警,提示技术人员及时维修。而且在电力系统中,任何一台变压器发生故障,都对电力系统平稳运行带来负面影响,严重可能会出现部分区域断电。所以,当电力调控中心接受故障信息,应当首先对开关动作、跳闸报警具体情况确定,及时检查主变压器,并对当前故障问题给出有效解决措施。例如由一路110kV进线失压导致配电自动化发生故障,开关跳闸会出现在主变压器低压侧位置。所以,技术人员应该检查35kV母联开关是否发生自投。如果没有出现自投现象,则立即将母联开关闭合,保证配电自动化平稳运行。

4.2加快配电网线路的建设进程

由于我国对电力系统配电网设施建设工作不够重视,因此配电系统自动化技术水平相对较低。要想有效改变这一发展现状,就要提升对配电自动化技术的重视程度,对电力企业的配电网线路进行改造,对电力设备进行改造和维护,进而提升电力系统的电力传输能力。配电网线路优化建设过程中,仍需要保证电力企业员工的工作安全,保证电力设备运行的效率,通过结合电力设备实际运行情况,继而对老旧的电力设备进行淘汰和更换,尽可能地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从根源处解决配电网运行效率不高的问题。

4.3优化设备功能和性能

设备是系统运行的血肉所在,好的设备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系统自身的稳定和可靠。因此,电力企业也需要进一步优化设备的性能,要建立完善的维修和保养机制,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范围和权限,对设备的日常状态展开全天候的监督,一旦发现问题,要快速反应并采取措施。而且,不同机械设备在运行中的磨损程度是存在区别的,因此企业也需要根据设备的参数,根据质检报告和维修要求,指定针对性的保养方案,如果设备已经完全老化,技术人员除了要关注系统运行的状态外,也需要对原有设备予以更换。在设备正式进场前,要展开一系列的试运行,在做出正确的判断结果后,才可以正式投入生产。电力企业在采购相关设备时,不仅要考虑设备的市场价格,也要提高对设备治理的关注,要尽可能做好维修和保养工作,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避免出现大幅度的磨损,从多个方面实现电力配电自动化系统管理效果的提升。

5结语

综上所述,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配电网络中的应用,有效提升了配电网发展水平,但在电力事业发展过程中,应认识到自动化水平在实践上存在的缺陷,探究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优化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提升配电网运行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从而为社会提供更高质量的电力服务。

参考文献

[1]周健华.试论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及其对故障的处理[J].电子制作,2018(10):52-53.

[2]刘洁.10kV配网自动化系统及故障处理[J].山东工业技术,2017(17):43-143.

[3]刘健,张志华,张小庆.配电自动化主站的容错故障定位方法[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6(20):6-11.

[4]刘健,张小庆,张志华.继电保护配合提高配电自动化故障处理性能[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5(22):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