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骨外科手术常常涉及骨骼、关节等重要结构的操作,这些部位的生理特性决定了它们对感染的抵抗力相对较弱。在手术室环境下,每一个环节都可能成为细菌入侵的途径。无菌技术作为预防感染的关键防线,在骨外科护理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从医护人员的操作到手术环境的维护,从器械的消毒到患者的术后护理,无菌技术贯穿于手术室骨外科护理的始终。探讨其有效的实践与应用是提升骨外科手术整体水平的必然要求。
1骨外科手术中无菌技术的重要性
骨外科手术中无菌技术至关重要,骨组织血运相对较差,一旦发生感染,机体的防御机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感染易迁延不愈,严重影响患者预后。例如骨髓炎的发生,会给患者带来长期的病痛折磨。在骨外科手术中,常涉及内固定物的植入,如钢板、螺钉等。若无菌操作不严格,细菌极易在这些植入物表面滋生繁殖,导致植入物松动、失效,手术失败,可能需要二次手术取出并重新植入,增加患者痛苦、医疗成本和住院时间。无菌技术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为患者术后的伤口愈合、肢体功能恢复创造良好条件,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保障骨外科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2切口感染对患者康复的影响
切口感染对患者康复有着多方面的严重影响,从生理角度来看,感染会引发局部炎症反应,出现红肿、疼痛、发热等症状,延缓切口愈合进程。在骨外科中,可能影响骨骼的正常修复,如导致骨折断端愈合延迟,增加骨不连的风险。感染还可能扩散,引发全身性的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威胁患者生命健康。从心理层面而言,切口感染带来的不适与康复延迟会使患者产生焦虑、烦躁情绪,降低其对治疗的信心和依从性。此外,切口感染还会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因为需要进行额外的抗感染治疗、伤口处理,如使用更昂贵的抗生素、增加换药次数等,同时也会延长住院时间,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安排,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3手术室骨外科护理中无菌技术的实践与应用
3.1人员准备中的无菌技术实践
在手术室骨外科护理中,人员准备是无菌技术实践的首要环节。医护人员进入手术室前,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洗手消毒。使用专业的洗手液,按照七步洗手法,仔细清洁双手的各个部位,洗手时间不少于规定时长,确保手部细菌和污垢被彻底清除。然后进行手臂的消毒,通常采用浸泡消毒或涂抹消毒剂的方式,保证消毒范围从手指尖到上臂下1/3处。着装方面,医护人员要穿戴无菌手术衣和手套。手术衣的穿戴需避免接触地面和其他非无菌物品,穿戴后双手应保持在胸前无菌区域内。戴手套时,要注意避免手套外面接触到皮肤。此外,医护人员的头发应全部包裹在帽子内,口罩要完全遮盖口鼻,防止飞沫传播细菌。这些人员准备环节中的无菌技术实践,为骨外科手术创造了初步的无菌保障。
3.2手术室环境维护中的无菌技术应用
手术室的环境对骨外科手术的无菌性有着关键影响,手术室布局合理划分清洁区、污染区和无菌区。清洁区用于存放无菌物品和医护人员的准备工作;污染区用于处理术后的废弃物等;无菌区则是手术操作的核心区域。空气净化是环境维护的重要部分,采用高效空气过滤器对手术室空气进行循环净化,定期对空气质量进行检测,确保空气中的微生物含量符合无菌手术的要求。手术室内的物体表面,如手术床、器械台等,在手术前后都要进行严格的清洁和消毒。使用合适的消毒剂,按照规定的浓度和擦拭方法,对这些表面进行处理,防止细菌滋生和传播,为骨外科手术提供一个清洁、无菌的环境。
3.3手术器械管理中的无菌技术实践
手术器械的无菌处理是骨外科护理的重点,在手术前,器械要进行彻底的清洗,去除器械上的血迹、组织碎片等污染物。根据器械的材质和结构,选择合适的清洗方法,如手工清洗或机械清洗。清洗后的器械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和灭菌。对于耐高温、耐高压的器械,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这是一种高效、可靠的灭菌方式。灭菌过程中,要确保压力、温度和时间等参数符合要求。对于一些不耐高温的精密器械,则采用环氧乙烷灭菌等低温灭菌方法。在器械的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也要保持无菌状态。使用无菌包装材料对灭菌后的器械进行包装,存放在无菌物品存放区,在运输到手术间的过程中避免包装破损,从而保证手术器械在使用时的无菌性。
3.4手术过程中的无菌技术操作
在骨外科手术过程里,无菌技术操作的严格执行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保障。手术台上器械与物品的有序摆放是基础,明确区分无菌与非无菌物品,例如将无菌的手术器械单独放置于器械台特定区域,避免二者的混淆。传递器械时,医护人员需采用特定的无菌传递法,像双手托住器械柄部传递,杜绝器械被污染的可能。手术人员要自我约束活动范围,走动和人员流动应减到最少。这是因为每一次人员的移动都可能携带外界细菌,威胁手术区域的无菌环境。当术中添加物品时,无论是新的器械还是敷料,都必须经过严格的无菌处理流程。手术切口周围的无菌维护更是重中之重,用无菌敷料严密覆盖切口周围,形成一道防护屏障,有效阻挡细菌的侵入,从而确保整个手术在无菌的理想环境下有序、安全地推进。
3.5术后处理中的无菌技术应用
骨外科手术结束后的处理同样离不开无菌技术,对手术切口的处理要严格遵循无菌原则。使用无菌敷料进行包扎,包扎的力度要适中,既能够起到压迫止血的作用,又不会影响血液循环。在换药过程中,换药人员要严格洗手消毒,使用无菌换药器械和敷料,防止交叉感染。对于使用过的手术器械,要及时进行回收处理。按照先清洗、后消毒灭菌的流程进行处理,确保器械能够再次安全使用。手术室的环境也要进行终末消毒,包括空气消毒、物体表面消毒等,为下一次手术做好准备。术后对患者的护理也要注意无菌观念,如保持引流管的通畅和无菌,防止引流液逆流引发感染等,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
结束语
综上所述,手术室骨外科护理中的无菌技术是保障手术成功和患者康复的关键要素。通过对人员、环境、器械等多方面无菌技术的严格实践与应用,能够显著降低手术感染风险,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然而,无菌技术的不断完善需要医护人员持续提高无菌意识、加强培训,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以适应骨外科手术不断发展的需求,为患者提供更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黄梅,何玲.手术室护理对骨科手术切口感染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名医,2022,(17):99-101.
[2]刘钰,都庄.精细化护理管理在手术室骨科外来器械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2,28(16):180-182.
[3]刘慧敏,杨旅凤,范美玲,等.基于RFID技术的骨科无菌物品的数字化管理[J].现代医院管理,2022,20(02):64-67.
[4]庄雪萍,郭青厚,钟娆霞.手术室优化护理管理模式对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J].中国医药科学,2021,11(19):188-191.
[5]苗艳,李凤娇.系统化手术室管理对骨科手术院内感染的价值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21,18(28):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