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淋巴水肿的发生机制
其根本原因在于腋窝下淋巴引流的通道被堵塞,含有较多蛋白质的淋巴系统会停留于通道空隙,致使毛细血管里外血浆渗透压差减低,而且无法抵挡毛细血管网的滤过性,引起大量分泌液流进组织间隙。还因为通道之间的渗透压力上升,就会形成蛋白性水肿。在高蛋白食物影响下,结缔细胞出现异常增值,大量细胞组织取代了脂质,使肌肤和肌肤组织增厚,表层角质化毛糙,并且有疣状增生。异形淋巴细胞与吞噬细胞循环遇阻,导致了机体免疫功能下降,而当皮肤受损时,富含蛋白的介质更容易引发二次感染,这也是为什么淋巴水肿患者更容易患上淋巴肉瘤的原因。
2、淋巴水肿发生的主要原因
①腋窝淋巴清扫过程中,局部淋巴管受到损伤,导致上肢淋巴循环受阻。在清理腋下的时候,一定要避免剥离腋静脉的外膜,这样就不会对两边的淋巴管造成伤害。而淋巴系统损害后,上肢继发淋巴水肿,随后的手和脚也会重新复发急性淋巴管炎;②虽然腋下摘除是造成患肢肿胀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也有一些患者经过手术后未出现淋巴水肿。所以我们推断,要是切除了局部性细微淋巴血管,那腋下创口便会淤血、积液,也会导致继发性感染、局部性纤维化、疤痕形成,以至于局部淋巴血管无法再造或者不能将淋巴系统彻底排出来,同时也不能将多余的蛋白从组织间隙中排出。③在腋窝伤口愈合时,由于局部组织挛缩、瘢痕增生,对腋静脉和头静脉造成了压迫,导致局部血液循环不好;④术后上肢运动时间太长。术后初期有计划地开展手掌功能康复训练,有益于手掌血液和淋巴结的逆流和循环。反之,淋巴结循环系统再造迟缓,导致肿胀时间过长。
3、上肢水肿的分级及临床表现
上肢水肿可分为3个级别:①水肿偏轻:患肢腿围比健侧者少3cm,接近手掌近侧,且多的是术后较短期内产生;②中等偏上水平水肿:患肢手掌腿围比健侧要粗3-6cm,其水肿水平伤及手掌、上臂等位置;③严重水肿:患肢手掌腿围比健侧要粗6cm,且有较强的硬度,并可至全上肢,导致上臂及肩部的运动受到极大限制。
4、淋巴水肿的治疗
4.1非手术治疗
4.1.1物理疗法:非手术治疗淋巴性水肿的现代观念。恰当的按摩会使血液循环加快,轻揉则会促进淋巴循环。首先要避免按摩上肢,这样可以促进淋巴循环到其他部位。按摩周围没有淋巴水肿的部位,促进淋巴液的畅通,为淋巴回流做好准备。接着,对四肢进行按摩,以促进淋巴回流到已“清洁”的部位,一次对患肢进行至少1小时的按摩。在美国,此项按摩已逐步采用气压装置,经推拿的患肢应立刻用加压绷带包扎,时间一般为四周。还要穿有压力的外套增强肌肉的收缩作用,但是过量的运动也会使四肢血液流动加剧。
4.1.2药物疗法:利尿剂并没有确切的疗效,反而会提高基质蛋白的浓度,促进炎症反应和纤维化,从而加剧疾病的恶化。目前研究的重点是促进上肢蛋白降解的药物,如苯吡啶、香豆素等。药物起效的时间会比较久,等水肿的肢体慢慢变柔软,对后面的理疗也会有帮助。6个月后,病人的淋巴水肿平均减少了50%。
4.1.3加压泵疗法:加压泵疗法是一种综合理疗方式,在美国的应用最为普遍。用可膨胀的袖套及袜子套在水肿部位,让水肿液体流向心脏。这种气压装置大多是多室式、顺序式、可调压差的泵型,泵内压力呈波浪状向内收缩,将水肿液体挤压到血液循环中,可使容积降低30%~47%。气压泵对淋巴结水肿的早期和严重的皮下纤维化最为有效。
4.2手术治疗
4.2.1淋巴-静脉吻合联合压迫疗法:应用微创外科术中的淋巴管-静脉吻合对上肢淋巴水肿进行研究。采用外科手术方式,将淤滞的淋巴液直接引流至静脉,不但可增加新的淋巴管路径,还可强化淋巴的泵作用。
4.2.2肿胀抽脂:这项技术适用于乳腺癌手术后手掌的淋巴水肿,其作用是借助抽取水肿的患肢肌肤组织,减低形成淋巴系统的总量,从而减轻上肢水肿。同时,因皮下大量切除,水肿减少,最大程度地改善了淋巴水肿的形态。该方法已被广泛用于整形手术,具有技术成熟、可吸取大量组织的特点。手术方法是在皮下进行,对重要的血管和神经没有损伤,也不会导致并发症,病人易于接受。术中要注意负压吸引的深度,避免伤及深层的重要血管和神经,压迫包扎应由远端向近,以防止术后血肿形成。
放射性淋巴管造影和停药后的远期疗效进行评价。经术后随访,病人状况稳定,全部病人的皮肤感染症状均消失。10例病人中,上臂周径基本恢复,12例周径缩小,2例不变。16个病人中,5个病人有明显的淋巴转移活动。15名病人(62.5%)停药,10名病人痊愈,12名病人病情好转,2名病人未见好转。结论:淋巴结转移术是一种安全、远期疗效较好的手术方法。同时一些整形专家在动物身上展开了淋巴结移殖,此方法能减轻小动物四肢的状况。
5、总结
淋巴水肿是一类多诱因所引起的淋巴结积淤病症,在临床上医治困难重重。其治疗目的在于通过减少淋巴结系统负载(消除病症)或加强淋巴结输送(促使淋巴回流,重造淋巴结的通道)来治淋巴水肿。因而,在乳腺癌根治手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治疗期间,除了要减低淋巴系统的积淤,延迟病损不可逆性进度,而另一方面还需要注意淋巴结的逆流,二者相互配合,才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筋膜松解手法联合运动疗法对乳腺癌术后腋网综合征患者的疗效观察[J].沈莉;王鹤玮;陈栎屹;贾杰.中国医刊,2024(03)
[2]MR软组织径线测量对单侧原发性下肢淋巴水肿临床分期的初步研究[J].刘梦珂,张妍;张怡梦孪兴鹏;郝琪张晓杰李滨;王仁贵.临床放射学杂志,2024(01)
[3]乳腺癌患者超声测量真皮厚度对乳房淋巴水肿的评估价值[J].王蕾.浙江医学,202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