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网络拍卖的概述
1.1网络拍卖的概念
网络拍卖是应用网络实行价格洽商的一种在线交易活动,卖家经过互联网,将需要拍卖的商品或者服务信息发布到相关的拍卖网站上,在选中拍品之后,竞拍者实行出价竞拍,在通过一定时间的竞拍之后,拍卖网站将拍品归属权告诉出价最高或最低的竞拍者。网络拍卖是让商品所有者或某些权益所有人在互联网技术平台上独立开展以竞价,议价方式为主的在线交易模式。
1.2网络拍卖的特点
(1)拍卖运作成本与传统拍卖不同。在以前的拍卖模式中,举办一次拍卖会活动的成本是非常高的,拍卖场地的安排、拍卖图册的制作、拍品的展示、拍卖公告的刊登等,每一步准备事项都需要资金。在网络上实行拍卖,则大多数的拍卖网站都仅是向买卖两方提供一个不现实的产品交易介质,不需要制作纸质图录,不需要租用场地举办拍卖会。
(2)拍卖过程与传统拍卖不同。传统拍卖会一般在拍卖会正式开始后,标的会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成交或者流拍,竞价过程完全透明,竞买人可以随时观察现场其他竞买人的情况作出判断,但必须迅速作出决定是举牌还是放弃。而在网络拍卖中,一般会有较长的竞价时间,但竞买人无法看到其他竞价人的表现,容易错失机会。
(3)拍卖时空限制与传统拍卖不同。在传统的拍卖形式中,举办一次拍卖会不但会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而且参加拍卖会的人员也一样受到限制,而实行网络拍卖就不会有因竞买人不在现场而不能加入竞拍的问题。
1.3网络拍卖中的欺诈行为表现分析
(1)委托出价或托标雇佣出价。卖方委托他人恶意竞拍,哄抬拍卖价格,使拍卖价格更利于拍卖者,侵犯了竞拍者的公平交易权。
(2)投标屏蔽(BidShielding),即买家通过注册多个账号进行网络拍卖,从而哄抬拍卖价格,导致其他投标者被高标价吓走,在最后时刻撤走最高价投标,以低价投得标的。
(3)发货陷阱(隐藏高额附加费用),即卖家根本不发货或买家不付货款或卖家在拍卖结束后增加高额包装费、运费等费用。
(4)买家恶意欺诈拒收或者表示丢失、损坏物品之后拒绝签收,也就是买方通过损坏的物品来取代原来的产品,或者买方声明物品损坏之后拒绝打款。
(5)拍卖笼子,卖家进行拍卖只是为了获取买家的个人资料。
(6)虚报信息,也就是买方所出示的物品信息与实际拍卖物品的信息不相同。
(7)投标联盟。由于互联网的出现,投标联盟更容易产生,买方可通过加密的方式让他们在密闭的系统内进行沟通,即便没有此类系统,假如买方的身份互相都清楚,也极易构建系统。
2网络拍卖欺诈产生的原因
(1)网络拍卖实名认证制度不完善,网络拍卖中拍卖者和买家皆有机可乘,可以利用认证制度的不完善,雇佣多名买家进行投标,任意哄抬拍卖价格。
(2)网络拍卖信用体系不健全,没有完善的信用体系,因此目前网络暂时无法保证委托人和竞买人的参拍安全,一旦委托人拒绝发货或竞买人拒绝付款,网站和拍卖公司几乎不可能追究双方责任。此外,网上展示是无法代替现场展示的,这类标的一旦脱离了实物极易产生纠纷。
(3)网络监管机制不健全。例如,当前网络监管机制主要通过竞买人预先缴付保证金的方式,成交后支付余款和佣金,未实现直接划款。
(4)网络拍卖平台责任意识淡薄。当前针对第三方网络拍卖平台欺诈责任确定的法律法规尚未制定,出现网络欺诈问题时,网络拍卖平台如甩手掌柜,不承担责任,网络拍卖平台不能在网络拍卖交易过程中起到很好的监管作用。
3网络拍卖欺诈的法律防范对策
(1)提高网络拍卖双方当事人准人门槛,严格规范网络拍卖准入市场,并制定详细的准入细则,因地制宜,使网络拍卖市场更加规范化,从源头杜绝网络拍卖欺诈问题的发生。
(2)构建严格的网络拍卖交易操作准则,解决网络司法拍卖标的物情况描述不完善的问题。网络交易平台可以同拍卖者签订保证协议,并对拍卖的交易商品要求拍卖者出具法定鉴定机构鉴定书或者实地考察了解拍卖物,即可以参照银行在抵押贷款中对抵押物的审核制度。
(3)网络拍卖契约的缔结和配送物流规则的制定《:网络拍卖法》应当以《电子签名法》与《合同法》等相关法律规定为前提,具体规定电子合同的法律效力。
(4)具体规定网络拍卖平台提供商的职责,并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与管理。网络拍卖法要细化提供商的具体义务:①如买方发现网络上存在侵权行为并同时具有确凿的证据,平台服务提供商应当立即停止该服务行为,并责令侵权者承担相应的责任。构建网拍平台先行赔付机制。对于质量不合规的拍卖物品,在买方和卖方没有协商一致之前,为补偿买方的损失,平台服务提供者应当予以先行赔付。
(5)网络拍卖在线信息发布的行为规制:健全商品刊登规则,同时配备技术专员来监管商品的质量和展示;为避免赃物买卖,网络拍卖法需要规定网站运营者报告与记录的责任;建立拍卖物品描述、评价及鉴定的标准体系。
(6)各网络拍卖平台共同建立信用体系和网络拍卖评级组织。一旦发现竞拍者或者拍卖者有欺诈行为,即将其列人信用体系的黑名单中,使网络拍卖参与者不敢轻易实施网络拍卖欺诈行为;定期对网拍平台进行评级,并将评级结果对外公布,督促网络拍卖平台对网络拍卖欺诈问题的处理和预防。
参考文献
[1]张艳.试论网络拍卖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J].中国经贸,2018(12).
[2]李新荣.网络拍卖法律的完善探析[J].法制博览,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