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创新思考
DOI: 10.12721/ccn.2022.157080, PDF, 下载: 241  浏览: 2116 
作者: 王强
作者单位: 山东省邹平市好生街道办事处
关键词: 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创新思考
摘要: 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农业经济发展与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是国家发展的根本,而农业的持续稳定增长则是保证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当前,随着我国科技的飞速发展,现代化建设在我国农村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分析了乡镇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并深入研究了乡镇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乡镇农业经济进行创新思考,旨在为乡镇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0 引言

随着新的经济发展,城市化的加速,农村地区的农业经济日益成为人们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农业是社会和谐、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既能满足人民的生存需要,又能促进城镇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因此,本文从农村的实际出发,探讨农村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及其优化对策,对于推动农村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乡镇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

农村是我国农业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农村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农业的发展程度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1.1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在社会发展的同时,农村的农业也从传统的农业转向了现代的农业。在传统的农业时代,农村的农业生产只是一个单一的产品,没有任何的经济价值。现代农业的发展使农村的农业格局发生了改变。从单一的农产品向具有特殊功能的农产品转变,农业产品的经济增值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新的特色农业模式应运而生。

1.2农村地区的农业结构变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新时期农村大量的劳动力得以释放。这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农民,已经开始涉足其他行业。在国内,如乡镇企业、个体运输业等新兴的乡村工业开始出现。新时期,农民的主要经济成分并非以农业收入为主。

2 乡镇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农村劳动力总体素质不高

结果表明,农村地区的农业工人年龄普遍较大,且以中老年人居多。总体上,农民的总体素质仍处于小学、初中阶段,这种状况导致了农村农民整体素质的不均衡。而在当今社会的生存压力下,农村的年轻人必须要出去打工,才能维持家庭生活,所以乡镇的大部分农民都是中年人。农村的农业发展,主要依靠中老年人来支撑,长期下去不仅制约了整个农村的农业发展,也制约了农村的社会和经济制度的健全。

2.2农村发展的监督机制不健全

建立和推广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监督制度,对整个农村经济制度的健全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对农村经济发展进行必要的调控,既能促进农业生产的效率,又能对农民进行监督和管理,促进农业整体的发展。然而,从当前农村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实践来看,很多乡镇农村忽略了农村金融监管机制的功能,导致农村金融监管机制与社会市场规律、监管方式,过于传统化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以及农业监管工作的执行者所具备的监管能力较差等诸多不良现象。农村区域的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经济的绿色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2.3缺乏健全的农业基础设施

虽然近年来,我国的农业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但由于经济状况的限制,我国的农业基础设施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目前,一些农村地区的农业基础设施还停留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主要依靠人工作业,种植面积过小,农业生产不够环保。与现代农业存在一定的差距,许多农村只有农业,没有其他产业结构,所以农民很难提高自己的收入。由于农村自身的经济力量薄弱,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完善农村的基础建设。

2.4缺乏对农业的支持

在规模化经营过程中,要强化对农户的生产指导,保证农民有足够的资金,使土地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但是,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农村基层政府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仍然十分有限,农村居民在日常生活中难以获得科学的引导,导致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巨大风险。由于缺乏技术支持,导致农民不能充分利用现有的现代化农业设施,使农民难以发展特色农业。由于缺乏专业人士的引导,很难从信息平台上获取市场发展的信息,也很难把握市场的规律,导致农户在生产和管理上有一定的盲目性,很容易受到市场的影响。

3 乡镇农业经济创新思考

3.1改变陈旧的思想

目前,农村地区农业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是思想上的落后,而地方政府要在这个问题上起到导向的作用,推动各级领导和基层农民改变陈腐的思想认识。首先,要引导农村基层农民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积极探索农产品的深度加工,依托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建立农产品生产网络,形成区域特色和品牌,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其次,要加强对地方的招商引资,以本地的优势产业为基础,利用外资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在加快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要大力培育和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比如利用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加快发展餐饮业、旅游产业,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多样化发展。

3.2提高农村人口素质

农村人力资源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地方各级政府要重视农村科技人员的培养,采取多种有效的方法和方法,提高农村科技人员的素质,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首先,地方政府要加强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以提高农村居民的素质为基本途径,这样既可以使教育更加公平,又可以提高当地农民的文化素质;其次,要鼓励大学生到乡村去,把先进的知识、文化、观念带到乡村,同时要积极邀请农业专家、教师开展农业科普讲座,为农民朋友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他们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最后,在各乡镇建设图书馆、阅览室,购置和开放各类图书,为广大农民提供资源,进行自主学习,通过读书拓宽了农民的知识和职业的视野。

3.3发展基建工程

目前,农村基础设施的不健全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重点抓好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农业生产提供支持。首先,要充分重视农机化的推广,充分运用当地电视、报纸、杂志、新媒体等新媒体,让农民意识到农机化的重要性和积极作用,主动购买和使用农机具;其次,要在农业生产中建立一些辅助设施,比如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小型水利项目。

4 结语

总之,农村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已有长足的进步。但是,从现代农业管理、农业服务供给等方面来看,农村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与优化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存在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从建立现代农业管理制度、加快乡镇农业服务发展、全面提升农业从业人员素质、改进乡镇农业发展等方面,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建国.山东省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及优化策略[J].南方农业,2021,16(06):106-108.

[2]祝玉英.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及优化策略探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07):7.

[3]付永艳.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及优化策略探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04):250+366.

[4]李银.关于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及优化策略分析[J].全国流通经济,2019(24):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