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中学生反思习惯的培养
摘要: 在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形成反思意识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拓展思维的过程。与其他学科相比较,数学是一门具有一定抽象性、复杂性以及逻辑性的基础科目,对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具有较强的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反思习惯不仅能够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一定程度的拓展,并且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以及自主学习习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形成反思意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温故而知新,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温习巩固的过程,就是学生不断锻炼自己数学思维的过程,最终实现学生数学学习效率以及学习质量的提高。

 小学数学教师在对小学生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应当高度重视对小学生反思习惯的培养。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今天,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积极更新教学理念,通过提出相关数学问题或是布置一些相应的习题来培养小学生的反思意识以及反思习惯,以此来使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为小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加强学生互动,培养学生反思习惯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通常都是小学数学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灌输式地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在这样的教学形式下,小学生处于一个被动接受数学知识的地位,参与数学课堂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均较差,在数学教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以及反思习惯更是纸上谈兵,难以得到有效的落实。因此,为了让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数学反思意识以及数学反思习惯,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先对数学教学课堂主体地位的归还加以重视,将其作为切入点,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在小学数学教师对小学生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讨论,回答数学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对自己掌握的数学知识以及学习方法进行反思。在回答数学教师所提出的数学问题以及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互动的时候,学生会对其他同学的回答以及观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及探索,从而实现学生反思意识的培养。例如,当笔者在对小学生开展《1~5的认识和加减法》这一课的教学时,首先,先让向学生讲解介绍1至5数字的概念及其加减运算规则,在小学生基本掌握这些知识点之后,笔者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组成相应的学习合作小组,向学生提出1+3=?,4-2=?2+3=?几个数学式子,然后让小学生在自己的小组中与组员展开讨论。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得出4-2=1的答案,其他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运算法则对这一式子进行思考分析,此时形成一个反思过程,学生发现这个式子存在错误,于是提出自己的想法以及观点,对这一式子进行辩证,最终证明4-2=2。有的小组中有人得出5-2=2的式子,其他同学一开始并未发现不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5-2=2这一式子是不成立的,在此过程中,学生会意识到自己在思考数学问题时不够严谨认真,从而对自己进行深入全面的反思,此时,学生的反思意识逐渐形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分析能力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学会了如何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自身的反思意识以及反思习惯,为自己学习效率以及学习质量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利用数学日记培养学生反思习惯

教师可以将数学日记作为辅助学生巩固知识、培养反思习惯的工具,让小学生在反思日记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记忆以及印象,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首先,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先让小学生学会写“数学日记”的正确方式,让学生将自己在每天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不懂之处、难点问题以及重点知识记录下来,同时可以将自己的学习心得以及学习体会写在数学日记中。学生将自己不懂的地方向数学教师请教,得到正确的解答之后,可以将解答之法添加到日记相应的位置中。在教学课程结束之后,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分析自己的数学日记,让学生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反思、巩固。在下一节教学课堂开始之前,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回顾分析自己的数学日记,从而达到让学生温习上节课所学知识内容的目的,有效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以及反思习惯。例如,笔者在对学生开展《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一课的教学时,先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运算规则以及规律讲授给学生,在学生掌握了之后,让学生将自己的学习心得、学习体会以及不懂之处写在数学日记中,有的学生在自己的数学日记中写道:对于数字较大的乘法依然无法熟练运算,如95×77。由于数字过大,学生计算起来常常感觉吃力,且极易出现错误。在学生将这一问题向笔者反馈之后,笔者为学生设置了几道从简单逐渐过渡到困难的式子,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渐渐掌握了运算大数字的技巧。在课程结束之后,笔者引导学生回顾分析自己的数学日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数学日记来进一步反思自己的运算法则掌握程度,实现了对数学知识的反思。在下一节课堂开始之前,笔者让学生看数学日记,同样达到了巩固以及反思的目的。

三、通过学习总结培养学生反思习惯

小学数学教师在对小学生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对学生反思意识以及反思习惯的培养加以重视。反思习惯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拓展自己的数学思维,并且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以及自主探究习惯。小学数学教师在培养小学生反思习惯的过程中,应当注意的是,除了要在数学教学课堂上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反思,还应当让学生学会在教学课程结束之后对数学知识进行反思,如,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归纳总结自己的学习目标完成度、学习计划完成度、学习方法有效性以及学习成果等,将这一总结过程作为驱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动力。学生在对自己的数学学习进行总结的过程中,将会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学习结果进行深入、全面的反思,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以及问题,在数学教师的引导下积极纠正调整,最终实现反思意识以及反思习惯的培养。例如,当小学数学教师在对小学生开展《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一课的教学时,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先将100以内数字的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教授给学生,在学生基本掌握这些运算法则之后,让学生在课后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归纳总结。有的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目标定为熟练掌握100以内数字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但其对加法比较熟悉,对减法的掌握却不够透彻,如,72-37这一式子,学生经常会算成45,有学生对这一情况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发现自己在学习这一内容时开了小差,没有听到教师的细节讲解,因此运算时总是会出现错误,于是学生将自己的总结结果与数学教师分享,在数学教师的帮助下,学生掌握了100以内数字减法的运算规则。学生在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总结的过程中逐渐养了良好的反思意识以及反思习惯,并且有效巩固了自身所学的数学知识,实现了数学知识水平以及综合能力的提升,为未来的学习以及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小学是一个为长远学习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在小学数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学习习惯就是反思习惯。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对学生反思习惯的培养加以重视,通过加强学生互动、引导学生总结、数学日记以及错题纠正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反思习惯。

参考文献

[1]何秀华.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习惯的方法[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0(02)

[2]李玲珠.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路径研究[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