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ikan16@ccnpub.com
(邮箱投稿时,请说明投稿期刊名)
(邮箱投稿时,请说明投稿期刊名)
期刊菜单
2025年 »
2024年 »
2023年 »
2022年 »
2021年 »
责任制助产护理对产科产妇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的影响 下载:332 浏览:3481
摘要:
目的:产妇分娩时需要辅助以必要的护理方式,本次实验研究责任制助产护理对其的影响。方法:选择传统的分组方式进行对比,其他因素外部因素均相同,只是采取不同的方式。从我院2019年度接收所有产科产妇中随机抽取68名,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收责任制助产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不良母婴结局发生情况以及患者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接受护理后,产妇的自然分娩率高达97.05%,而对照组仅仅有85.29%,所以实验组产妇自然分娩率较高;由于两组产妇接受的护理方式不同,护理效果也不相同,所以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有所区别,实验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为 91.17%,高于对照组的82.3%。结论:分娩是一个女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事关产妇的生命安全,在分娩过程中,为了保证产妇的安全分娩,要对产妇进行必要的护理方式。责任制助产护理方式是一种新的护理方式,且护理内容更丰富,人文性较强,可以提高产妇的自然分娩率,并且降低不良情况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浅析急诊急救中加强医护配合护理管理对患者抢救成功率及家属满意度的影响 下载:325 浏览:3853
摘要:
目的为了探索急诊急救中加强医护配合护理管理对患者抢救成功率以及家属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根据随机选取我院2021年全年急诊科接收的80例患者,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选择常规急救模式,观察组加入医护配合管理,以医务人员配合度、急救效果以及患者家属满意度作为测试指标进行研究。结果 在医护配合护理管理的作用下,观察组的操作速度、配合流畅度、抢救行为的准确性、配合效果评分提升幅度较大,且优于对照组(P<0.05);在抢救成功率、医疗事故率和医疗纠纷率测试中,观察组更好于对照组,且作用更加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家属满意程度要高于对照组,高于应用前(P<0.05)。结论 在应用医护配合护理管理后,急救医务人员对自身职责和工作内容更加明确,在团队协作上更加流畅、默契,这样一来,患者能够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有助于急救效果的提升,同时也避免了医疗事故和医护纠纷事件的出现,获得了患者家属满意和认可。
外科手术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形成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护理 下载:318 浏览:3541
摘要:
目的分析外科手术患者出现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因素与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 以2021年6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60例外科手术患者为本次探究实验的对象,依据利用Braden量表获得评分将其分为损伤组(n=25)、非损伤组(n=35),依据患者压力性损伤的诱发因素,予以其相适应的防护策略。结果 在针对单一因素分析时,两组性别、麻醉方法,未见差异(P>0.05);而在年龄、BMI、手术体位、局部潮湿、术中体位改变、手术时长、出血量、手术室变温毯等几项分析,差异相对明显(P<0.05);针对多因素分析,压力性损伤产生与患者的年龄、BMI、手术体位、局部潮湿、术中体位改变、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手术室变温毯等存在一定相关性。结论 造成患者产生术中压力性损伤风险因素较多,临床需针对术中获得压力性损伤的患者分险因素,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以大幅度减少诱发风险,提高整体医疗、护理及预后质量。
循证护理在胃肠外科管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337 浏览:3677
摘要:
目的:循证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方式,本实验简要分析此护理方式的应用效果。方法:实验以2020年6月份至2021年6月份为时间点,选择这段时间内医院接收的肠胃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68例,按照随机性的原则将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患者接受循证护理模式。实验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护理质量高达91.17%,对照组的护理质量仅为82.3%,实验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总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除此之外,实验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护理来说,循证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方式,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传统的护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循证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以及不良情绪,因此深受现代人们的欢迎,目前,循证护理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ABC临床思维模式运用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研究 下载:268 浏览:2833
摘要:
目的:通过对住院医师参加规范化培训意愿及培训需求进行调查分析,探索ABC临床思维模式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分层抽样方法进行问卷调查,按科室进行分层,在我医院住院医务工作者科室内进行随机抽样,预计发放106份。统计这106名住院医师参加规范化培训的意愿以及需求,了解住院医师希望的规范化实践培训方式和时间,分析干扰住院医师参加规范化培训的因素,并采用ABC临床思维模式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进行优化,对比改进前后住院医师培训满意度,理论知识评分和实践技能评分。结果:这106名住院医师中认为参加规范化培训是非常重要的有76人,占比71.7%,有参加规范化培训的有74人,占比69.81%%,影响培训质量的因素有,考核标准不足、师资专业文化程度不高、个性化指导不足、个人学习因素。通过改进对临床医师进行规范化实践能力培训的措施后,住院医师在医学知识测试正确率在、临床医师培训满意度,均明显高于改进前。结论:大部分住院医师都有参加规范化培训的意愿。因此,医院要根据有需要的住院医师进行合理培训,采用ABC临床思维模式,优化培训方法,提高规范化培训的质量。
不同麻醉方法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皮质醇,IL-6影响程度分析 下载:322 浏览:3867
摘要:
目的:分析在宫颈癌根治术中采用不同麻醉方法对于患者血清皮质醇(COR)以及白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情况。方法:病例抽取时间为2012年1月~2021年12月,地点为我院,诊断结果均为宫颈癌,术式均为择期宫颈癌根治术,病例数量60例,借助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均为30例,观察组患者术中麻醉方式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对照组患者术中麻醉方式为靶控瑞芬太尼全身麻醉,对于2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术后苏醒情况以及围手术期的血清COR、IL-6水平等进行对比。结果:手术后1h、1d以及3d的VAS评分2组相比均差异甚微P>0.05;与对照组相比,患者呼吸恢复、拔管、呼之睁眼以及定向力恢复等各项时间均为观察组较短P<0.05;T0时2组血清COR、IL-6水平相比差异甚微P>0.05,与对照组相比T1、T2以及T3时血清COR、IL-6水平均为观察组较低P<0.05。结论:在宫颈癌根治手术中给予患者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更有利于提升整体麻醉质量,可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加快患者术后苏醒,且能够降低对血清COR、IL-6水平的不良影响。
提高新生儿住院期间的母乳喂养成功率 下载:223 浏览:3377
摘要:
目的:探析提高新生儿住院期间的母乳喂养成功率。方法:在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期间我院接收的产妇中筛选研究样本,样本总数为106例。遵从随机抽样分组原则分为基础、研究2组,前一组执行基础方式护理,后一组执行精细化护理。比较2组护理后的首次母乳喂养时间、住院时长、生长发育情况(出院时)、新生儿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护理满意率、健康知识掌握水平、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从首次母乳喂养时间、住院时长分析,研究组护理后短于基础组(P<0.05);从生长发育情况分析,研究组护理后好于基础组(P<0.05);从新生儿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分析,研究组护理后高于基础组(P<0.05);从护理满意率分析,研究组护理后高于基础组(P<0.05);从健康知识掌握水平分析,研究组护理后高于基础组(P<0.05);从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分析,研究组护理后低于基础组(P<0.05)。结论:将精细化护理执行在母婴服务中,可拓展产妇健康知识,缩短首次母乳喂养时间,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提高新生儿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减少新生儿不良事件,值得使用。
运用年龄与发育进程问卷对蒙城县285例婴幼儿发育筛查结果分析及应用体会 下载:332 浏览:3559
摘要:
目的:了解婴幼儿综合发育情况,评估婴幼儿发育能力,分析发育落后相关因素。方法:通过随机分层抽样法选择2020年5月~2022年1月于我院行健康检测的285例婴幼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运用《年龄及发育进程问卷第三版(ASQ-3)》进行评估,计算发育异常率(评分低于临界值),对儿童一般资料行单因素对比,并对发育异常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85例受检者中共120例婴幼儿出现1个或多个能区评分低于界值,整体发育落后检出率为42.11%(120/285)。不同能区筛查结果显示,沟通能区低于界值占比为29.47%(84/285),明显高于其他能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不同筛查对象中发育落后检出率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月龄(OR=0.223)和性别(OR=0.139)是儿童出现发育异常的影响因素。结论:婴幼儿发育落后检出率较高,沟通、解决问题和个人-社会是重点关注方向,受检者月龄和性别是儿童出现发育异常的影响因素
不同给药方式对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妇麻醉效果的影响 下载:332 浏览:3467
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给药方式对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妇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3月-2022年5月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妇共102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两组均给予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其中,对照组51例的产妇给予单向注射,观察组51例给予双向注射。比较两组麻醉前、麻醉后即刻、麻醉后5 min、麻醉后15 min、手术结束五个时间点中的心室率、平均动脉压和血氧饱和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补液量、镇痛效果评分、新生儿1分钟和5分钟阿氏评分、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在麻醉前、麻醉后即刻、麻醉后5 min、麻醉后15 min、手术结束五个时间点中的心室率、平均动脉压和血氧饱和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补液量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镇痛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1分钟和5分钟阿氏评分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过程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同给药方式对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妇麻醉效果的影响大,其中,双向注射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相对于单向注射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的镇痛效果好,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牵拉痛等不良反应。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前后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下载:223 浏览:3428
摘要:
目的:充分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后对于青少年心理状况所造成的影响,并在探究具体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及时采取有效应对策略以改善其心理状况。方法:选取北京第四中学初一、初二、初三年级共500例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相应的人数分别为125、185、190人。因疫情期间不便于组织大规模的线下问卷调查活动,本次研究主要是以网络问卷填写的方式完成的。问卷内容主要是从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中筛选得到,其中涉及青少年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情绪波动、人际关系等各方面心理状况调查问题,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汇总分析,最终总结出新冠疫情期间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因素,并针对性地地提出了改善心理健康状况的有效策略。结果:通过对网上问卷测评结果的汇总分析可知,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所调研的各年级初中学生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状况,诸如抑郁、焦虑、学习压力、适应性不良、心理不平衡等,其中初一、初二、初三各年级存在抑郁心理的学生占比分别为30.4%(38)、33.5%(62)、35.8%(68)。整体上存在焦虑、学习压力、适应性不良心理的青少年占比分别为68.2%、50.4%、37.2%。结论:结合问卷调查中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测评结果可知,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对于青少年群体心理健康的影响尤为显著,诸如抑郁、焦虑、适应性不良等消极心理状况无疑会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及正常学习状态。对此,必须基于其心理健康状况具体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方案,以使青少年能够于疫情期间保持良好心理状态。
健康教育应用于心脏介入导管室护理的必要性和效果研究 下载:375 浏览:3777
摘要:
目的 分析在心脏介入导管室护理工作中展开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将2020年12月—2021年12月在医院接受心脏介入导管诊疗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n=41),分别展开常规护理(对照组)及额外的健康教育(研究组),观察两组护理情况。结果 遵医行为方面,研究组良好作息、规范用药、手术配合、按时复查分别为92.68%(38/41)、92.68%(38/41)、97.56%(40/41)、95.12%(39/41),高于对照组75.61%(31/41)、80.49%(33/41)、85.37%(35/41)、73.17%(30/41),P<0.05;护理后,研究组SAS、SDS评分分别为(40.22±3.98)分、(42.85±4.21)分,低于对照组(48.74±4.53)分、(51.48±4.76)分,P<0.05;研究组睡眠障碍、睡眠效率、催眠药物、睡眠时间、睡眠质量、入睡时间、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分别为(0.97±0.28)分、(1.27±0.36)分、(0.43±0.06)分、(1.21±0.33)分、(0.84±0.22)分、(1.49±0.42)分、(1.08±0.33)分,低于对照组(1.26±0.41)分、(1.65±0.52)分、(0.50±0.09)分、(1.76±0.48)分、(1.17±0.35)分、(1.84±0.63)分、(1.47±0.45)分,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7.56%(40/41),高于对照组82.93%(34/41),P<0.05。结论 健康教育有助于缓解心脏介入导管室患者负面情绪,强化患者依从性,值得推荐引用。
精细化护理对改善慢阻肺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及和谐医患关系建立的作用 下载:375 浏览:3763
摘要:
目的:探究在慢阻肺并呼吸衰竭患者护理中,精细化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年12月—2021年12月医院收治的132例慢阻肺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采取常规护理和精细化护理的两组,前者设为对照组,后者设为研究组,各66例,观察两组护理情况。结果:研究组咳嗽、咳痰、憋喘、肺部啰音改善时间分别为(5.12±1.43)d、(4.97±1.28)d、(5.84±1.57)d、(6.58±1.82)d,短于对照组(7.24±1.82)d、(6.88±1.47)d、(7.54±2.03)d、(7.96±2.37)d,P<0.05;肺功能方面,护理后研究组FVC、FEV1、FEV1/FVC水平分别为(2.59±0.77)L、(2.11±0.56)L、(72.53±5.67)%,高于对照组(2.08±0.51)L、(1.76±0.42)L、(64.78±4.98)%,P<0.05;生活质量方面,研究组躯体功能、角色、躯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情绪角色、心理卫生、总健康状态评分分别为(60.73±5.58)分、(62.29±5.34)分、(61.86±5.47)分、(60.22±5.67)分、(65.72±5.09)分、(63.76±5.26)分、(58.66±5.85)分、(64.71±5.18)分,高于对照组(53.57±6.62)分、(55.38±6.49)分、(53.21±6.58)分、(51.78±6.44)分、(56.98±6.17)分、(54.85±6.28)分、(50.32±6.67)分、(56.94±6.25)分,P<0.05;医患关系方面,研究组能与医护人员愉快相处、对护理人员有信任感、能理解医院难处、认为医务人员有人文关怀意识分别为90.91%(60/66)、93.94%(62/66)、80.30%(53/66)、83.33%(55/66),高于对照组77.27%(51/66)、77.27%(51/66)、63.64%(42/66)、66.67%(44/66),P<0.05。结论:对慢阻肺并呼吸衰竭患者展开精细化护理可促进和谐医患关系构建,提升患者预后,值得推荐引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危重心血管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下载:333 浏览:3573
摘要:
目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危重心血管病急救患者进行护理,探究更为高效和优质的护理服务方式。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到医院进行诊断的危重心血管病急救患者,利用随机的方式,抽取两组,一组是对照组(36例),使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另外一组是实验组,使用常规护理+临床护理路径。运用常规护理模式患者进行对比,探究两组患者之间的护理时间和总体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抢救完成时间(28.1±13.14),明显的低于对照组(54.4±16.13),实验组护理质量总评分(94.4±7.75)分,明显的高于对照组(79.6±9.67)分,体现了可比性(P<0.05)。对照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16.67%,明显的高于实验组2.78%,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满意度97.22%,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总满意度83.3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护理+临床护理路径的模式,不仅可以减少病情耽误的时间,还可以增强患者就诊的速度,以提高脑出血的患者的恢复能力,降低并发症的出现,让患者以良好的自信心,端正心态进行质量,为后续的质量提供良好的基础准备。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在危重症心脏大血管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265 浏览:2637
摘要:
目的:分析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在危重症心脏大血管手术患者护理中的价值。方法:将2021年2月—2022年2月在医院接受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治疗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对照组)和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研究组)的两组,各34例,观察两组护理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心电监护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0.11±2.68)h、(2.85±0.76)d、(3.14±0.97)d、(11.87±2.68)d,短于对照组(14.83±3.45)h、(4.11±1.14)d、(4.38±1.25)d、(15.33±3.41)d,P<0.05;体征指标方面,护理后研究组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最大通气量分别为(92.78±5.61)次/min、(19.64±4.28)次/min、(98.12±1.26)%、(91.67±5.29)mmHg、(89.81±4.12)L/min,与对照组(86.82±4.74)次/min、(22.63±4.87)次/min、(96.74±1.08)%、(87.22±4.83)mmHg、(85.61±3.47)L/min存在差异,P<0.05;心功能方面,研究组LVEF、CO、SV及6MWD水平分别为(51.25±4.88)%、(4.81±0.62)L/min、(58.68±5.45)mL、(348.62±28.97)m,高于对照组(46.64±4.19)%、(4.17±0.43)L/min、(52.32±4.96)mL、(298.23±32.51)m,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88%(2/34),低于对照组20.59%(7/34),P<0.05。结论:对危重症心脏大血管手术患者采取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缩短患者住ICU时间,提升患者预后,值得推荐引用。
风险因素管理在发热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下载:332 浏览:3583
摘要:
目的:探究在发热门诊护理工作中,风险因素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实验日期为2021年9月—2022年2月,将150例患者及科室32例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展开常规管理(对照组)与风险因素管理(研究组)的两组,各组75例患者和20例护理人员,就两组管理情况展开观察比较。结果:研究组护理人员安全知识掌握度、预判能力、安全理智感、自身安全意识评分为(93.48±3.65)分、(91.27±4.14)分、(92.86±3.87)分、(93.86±3.59)分,高于对照组(83.48±4.87)分、(80.54±5.02)分、(84.66±4.69)分、(83.85±4.82)分,P<0.05;管理后,护理人员专业技能水平、基础理论知识、风险因素识别能力评分分别为(96.28±3.44)分、(95.87±3.63)分、(92.59±4.06)分,高于对照组(87.81±5.19)分、(88.04±5.03)分、(84.12±5.87)分,P<0.05;研究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5.33%(4/75),低于对照组18.67%(14/75),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7.33%(73/75),高于对照组85.33%(64/75),P<0.05。结论:在发热门诊护理工作中采取风险因素管理模式可促进护理人员综合素养提升,强化其安全意识,做好各项风险事件管控,从而减少不良情况发生,值得推荐引用。
基于根本原因分析法为指导的护理干预应用于胃癌手术 患者护理的效果 下载:267 浏览:3053
摘要:
目的:分析基于根本原因分析法为指导的护理干预在胃癌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8.10-2020.10月,2年内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胃癌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组为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和观察组(40例,实施基于根本原因分析法为指导的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效率、自我护理能能力、生活质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根本原因分析法为指导的护理干预应用于胃癌手术患者护理中可取得明显更佳的效果,可显著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能力,促进肠胃功能恢复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有较高应用价值。
优质护理干预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下载:333 浏览:3569
摘要:
目的:研究妇产科护理工作当中应用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样本选择范围是自2021年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妇产科产妇,样本数是90例。回顾性分析产妇的临床资料,将应用常规护理模式的产妇作为对照组,将应用优质护理干预模式的产妇作为实验组,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在实施护理干预之前,两组产妇的健康水平情况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在实施干预之后,实验组产妇的心理健康状态改善情况更加良好,产妇在分娩及住院时间两个指标方面用时都显著比对照组短,发生剖宫产、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的情况都比对照组少,实验组服务质量水平对应评分都相对较高,获得了相对更高的满意度,经比较后发现,两组间数据都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产科护理工作当中应用优质护理干预,有助于产妇心理压力的改善,缩短分娩以及住院时间,还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获得更高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护理质量水平,值得推广和应用。
痔疮护理中舒适护理的应用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分析 下载:362 浏览:3842
摘要:
目的:讨论在痔疮的临床护理中,使用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并对其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方法:现随机选取我院接诊的100例痔疮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时间区间为2021年6月到2022年6月,以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分为实验组(50例)采用舒适护理,对照组(50例)给予基础护理,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质量各项评分及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评分。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实验组环境舒适度、心理舒适度、生理舒适度评分均较高,对照组与之相比均较低,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护理前,实验组患者的焦虑(SAS)、抑郁(SDS)及VAS评分对比差异不大(P>0.05),组间数据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护理后,实验组SDS评分、SAS评分及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具备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痔疮患者应用舒适护理效果明显,不仅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而且还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护理质量,建议临床大力推广。
医护一体化模式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332 浏览:3556
摘要:
目的:观察骨科临床护理中医护一体化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5月本院骨科收治的48例手术患者,根据所采用的护理模式不同而设立对照,其中24例辅以常规护理模式患者纳入常规组,另24例辅以医护一体化模式患者纳入研究组。结果:研究组术后出血、延迟愈合、感染、下肢血栓等并发症少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术后1d、3d、5d的VAS疼痛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总住院时间以及术后3个月Barthel指数、ADL评分均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程度较常规组高(P<0.05)。结论:骨科临床护理中开展医护一体化模式,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减轻患者痛感,促进其康复进程,改善生活质量,患者满意度高。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开展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下载:232 浏览:3572
摘要:
目的:分析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抽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60例,将其进行分组对比观察(盲分法),其中30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命名为参照组,另外30例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命名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程度、遵医行为、血压、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1)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评分、遵医行为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2)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血压低于参照组(P<0.05);(3)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4)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护理时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以及遵医行为,进而有利于降低患者血压水平以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患者对此护理模式满意度更高,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医学研究杂志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
2015-2024
发文量 :
2305
访问量 :
130856
下载量 :
30027
总被引次数 :
205
影响因子 :
0.963
医学研究杂志最新录用
学术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