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想了解的内容!
截图后在输入框直接粘贴

请您为我的服务评分:

发送提交
建模与系统仿真
建模与系统仿真
《建模与系统仿真》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国内外仿真建模理论与技术及各领域仿真应用的最新成果报道及评论性的论文。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仿真建模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的学术交流平台。

ISSN: 3078-9745

《建模与系统仿真》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基于优化Snake模型的变形物体碰撞检测算法研究 下载:53 浏览:432
  • 李照 靳雁霞 秦志鹏 任超 《建模与系统仿真》 2018年9期
  • 摘要:
    针对现有碰撞检测算法难以解决变形物体碰撞的实时性和逼真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可变形物体的改进碰撞检测算法。该算法在K-dops(K-discrete orientation polytopes)包围盒基础上使用Snake模型应用于包围盒更新过程中,使用改进的Pso(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算法对Snake模型进行边界优化。在优化过程中依据碰撞部位的内凹特性,在Snake模型控制点簇与中心点构成的多直线上,采用改进的粒子选取方式和多种群粒子优化算法思想构成多直线群体。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碰撞检测算法可以快速准确的模拟物体轮廓,简化了包围盒更新过程,提高了碰撞检测效率。
  • 广义随机系统动力学相关性分析模型 下载:59 浏览:445
  • 黄光球 陆秋琴 《建模与系统仿真》 2018年9期
  • 摘要:
    为解决存在随机现象的系统动力学模拟与相关性分析问题,将广义随机Petri网(GSPN)进行扩展,建立广义随机函数Petri网GSFPN,将GSFPN与SD模型相结合,提出了一种GSFPN-SD模型,该模型具有如下优势:(1)通过变迁的激发,使得状态的演变的过程更明确;(2)系统变化动态性是通过事件激发的,从而更逼真地描述了复杂系统的自主动态演变行为;(3)变迁的激发是通过托肯的移动而实现的,从而实现了系统可以有条件或无条件转移;(4)可以实现部分变迁具有延时特征,而其他变迁没有延时特征的系统动力学模拟与相关性分析。例子研究表明,GSFPN-SD模型要比SD模型具有更强、更全面对复杂系统的描述模拟与相关性分析能力。
  • 基于灵敏度分析的Q-BTGSID的优化(英文) 下载:60 浏览:457
  • 贾书伟 《建模与系统仿真》 2018年9期
  • 摘要:
    为了弥补相对关联度,绝对关联度和综合关联度在取值范围上存在的不足,试图做了以下改进。引入可调因子和空间距离来调节,构建新模型,证明了改进的模型满足灰色关联公理,能够使关联度的值分布到(0,1]这一更大的区间。提出新模型的准优解所满足的4个原则,如:保序性原则、极差最大化原则、对称性原则以及数值分布区间个数之和最大化原则,并根据灵敏性分析理论总结了具体算法。结合实例,对各类关联度分析模型在性能上进行比较,进而验证了新模型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 二进制式电源阶调逆变器调压技术的仿真 下载:55 浏览:478
  • 刘喜梅 李潇 孙庆乐 《建模与系统仿真》 2018年9期
  • 摘要:
    利用脉宽调制技术分别控制独立的二进制式电源的投运,并与阶梯波合成调制技术相结合应用在逆变器领域,PI控制器通过改变PWM占空比实现对输出电压闭环控制,逆变器的输出电压可以通过设定值进行自动调节,使之可以利用在电力系统和中大功率电机调速系统中。研究了阶调式逆变器的拓扑结构及31电平逆变器的设计方法。验证了研制阶调式逆变器的可行性,该阶调逆变器具有电路结构简单,控制方式灵活,所需电力电子器件少,输出波形特性好等特点。
  • 一种快速收敛的动态松弛协同优化方法 下载:56 浏览:447
  • 陈静1 吕玉超2 王利敏2 《建模与系统仿真》 2018年9期
  • 摘要:
    针对CO优化过程中计算成本较大,远离最优解的初始点收敛速度较慢的问题,提出一种快速收敛的动态松弛协同优化方法。该方法的计算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加速收敛阶段对松弛因子的计算方法进行改进,采用各学科优化解与优化解均值之间的不一致信息构造松弛因子;优化求解阶段以加速收敛阶段的最优解作为初始点,选取符合一致性精度要求的松弛因子进行协同优化,求得全局最优解。通过典型数值算例和减速器多学科设计优化问题对该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降低计算成本,加快远离最优解初始点的收敛速度。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建模与系统仿真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681
访问量 90562
下载量 11086
总被引次数 302
影响因子 0.498
为你推荐